||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精灵,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时空穿透力。岁月消逝了,历史更迭了,连讲述的故事都变老了,只有民歌依然在传唱。 唱民歌的是孤独的牧羊人,是寂寞的揽工汉,是坐在炕头上剪纸的婆姨,是攀着树枝打枣的妹子。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没法解忧愁。 土地给人们带来收获和希望,也带来限制与悲怆。民歌是陕北人最方便的发泄方式,它煽动着想象的翅膀,从心里、从喉中自由地飞出。 走在高原上,肆意地吼起民歌,才觉得自己是个有情感的人,才感觉到人与自然的直接交流。 听听这些歌词:“青天蓝天老黄天,老天爷杀人无深浅。”“三春的黄风数九的冰,难活不过人想人。”“见了情人我没说一句话,眼泪儿流得滑刷刷。”“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歌中渗透着的情愫朴实得让人心酸。 歌为心声。人类最大的压抑是爱的压抑,所以大多数民歌都是情歌。 安塞是民歌之乡,在一个山村里,那民歌唱得最好的是一位独身老汉,他的歌声悠徐苍凉,催人泪下。后来才知道,他的命运颇为独特。年轻时,他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曾娶过一个美貌的媳妇。但因繁重的劳动和疾病,使他丧失了男性的能力,那媳妇就跟别人跑了,他的无奈和痛苦只有通过唱民歌来表达。时间长了,体会深了,他把民歌也就唱到极致。皆因为他怀念爱情,却又得不到爱情。 在乡村,歌声是传递爱情的工具。陕北民歌的跌宕起伏,突兀变化,与环境形成反差。因为陕北高原一抹黄土,颜色单调,于是人们就喜欢大红大紫的衣服,大红大紫的装饰,大红大紫的爱情,大红大紫的歌谣。 陕北民歌由乡间野曲,逐渐登上大雅之堂。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精灵,它与土地一起生长,因而有着持久地、旺盛地生命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