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原创内容] 陕西神木投资近20亿建设现代特色农业

阅读数:1098  |   回复数:0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10-11-4 16:47:4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从以点带面到面面俱到,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行,神木县在近年来的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该县把**的财政性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小投入得到了大回报,积极倡导实施的“双百帮扶”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用该县农业局局长龚双全的话说,那就是**投入一分钱就要有一毛钱的收益,如何使一分钱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管理制度建设和项目布点规划非常重要。从2004年至今,全县已累计投入农业类项目的资金高达近20亿元,有21个乡镇(办事处)试点开展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抓机遇改变贫穷村貌
  农民投劳投力**实施资金与政策扶持
  打开神木县农业建设史志,一幅幅几近模糊的黑色照片反映出的是牛拉犁、人执杖的耕地场面,不大的晒谷场、笨拙的农具、全家齐动员的劳动场景立刻浮现在人们眼前。然而,就是这样一年四季艰辛的付出所得到的劳动成果并不理想,普通的种植方式、传统的收割方法很难改变神木农村贫穷的面貌。2004年,当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政策在全国全面展开的时候,神木县的工业产业也进入火热的开发时期。从2004到2007年,神木县的财政收入成倍增长,这让县委、县**领导班子看到了利用国家好政策,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机会。于是,县委、县**倡导提出的“双百帮扶”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在神木大地全面铺开,在所有建设项目中由农民投劳投力,所需资金都由**和出资企业承担,而且针对发展潜力较大的农资企业,**还给予减免税收和资金补贴政策,争取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小投入得到大回报
  多道关管好助农资金
  刘建平是神木县农技中心的副主任,也是该县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多个小杂粮综合栽培试验点的技术组组长,由他提供技术的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园在2009年、2010年两年内仅**注入的资金就达200多万元,可是这200多万元的投入却给当地创出了近2000万元的效益。如今,该县赵家沟旱作农业示范园已经成为全县农业项目产学研的典范。这里,不单单是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杂粮的选定收购点,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确定的小杂粮综合栽培试验区、榆林农业科技研究院确定的小杂粮综合栽培试验点。为管好、用好这笔资金,示范园对每笔入库报销账务都实行了从技术人员到农技中心主任再到分管副局长都要签字确认,最后由县农业局局长签字报账的办法。这种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杜绝资金流失。资金的用好、用活是实现农业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从以前的只有局长一支笔签字到现在一张发票要由多人签字才可以入账报销,这在管理上的确是一个创新。
  分点布“阵”
  新“战术”取得新成果
  在县农业局局长龚双全的办公室,有两样东西非常引人注目,一个是局办公楼搬迁时,一位朋友送他的一幅字“业精于勤”;另一个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神木县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全景规划图。龚双全说,保留这两样东西是激励自己在改造传统农业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对工作要认真,干工作要勤恳踏实”。神木县现代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今年才动工建设的该县最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科技示范园区,对于这个示范园,他必须要保质保量完成好。
  如今,神木县各个乡镇都在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有畜牧养殖的、有林业建设的、有农产品加工的、有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的、有新品种引进示范的,众多的示范园项目在神木县农村拔地而起。龚双全说,从兵法的角度讲,这种项目实施方式实际就是通过以点布“阵”的方式,通过新“战术”打赢传统农业改造升级这场硬仗。从2004年至今,全县累计投入到农业类项目的资金近20亿元,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有钱的乡镇自筹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园,没钱的乡镇鼓励外出赚钱的老板们回乡带领村民创办农牧业科技示范园,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广大农民群众观念在转变。一些已经完成了科技示范园和农资企业建设的乡村,已经完全摆脱贫穷,步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行列。在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和农资企业的引领下,久居的房屋进行了翻新,自行车换成了小汽车,互联网也接到了百姓家,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是新产业带来的新气象,是新产业带来了新生活。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