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原创内容] 民营经济在县域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阅读数:801  |   回复数:0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10-11-25 21:22:0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十一五”时期是神木民营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五年来,我县民营经济经历了思想与现实的碰撞,创新与市场的博弈,经验与资本的积累,机遇与危机的洗礼后,在发展与变革中探索前行,茁壮成长。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元素,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先锋队,推进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动力。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没有神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一、民营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神木抓住国家能源战略政策机遇,积极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各种生产要素,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层次加快提升。
  (一)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引擎。“十一五”时期,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从2005年23.6亿元增长到2010年约280亿元,年均递增64%;增加值从2005年13亿元增长到2010年约154亿元,年均递增63.9%;民营企业数量从2005年1106家增加到目前的2090家,年均递增13.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1家,民企集团公司达到13家,民营企业总数占全市比重为35%;个体工商户从2005年的8658家增加到目前的18762家,总数约占全市的16%;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6亿元。随着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中所占规模的增大,在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民营经济对县本级财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二)民营经济成为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一是非煤产业迅速崛起。众多加工制造、设施农业、现代服务业、建筑陶瓷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纷纷落户神木,迅猛崛起。神木新村、第二新村等园区更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0多户、规模养殖企业90多户、机械加工制造企业20多户,多元发展格局初步成型。二是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民营资本在加大投资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快速进入金融、物流、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有力提升全县产业发展层次。2009年,在民营经济的推动下,神木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达到32.7%,三产比重趋于合理。三是科技创新成为结构调整的最大亮点。民营企业三江公司首创节能环保的中温煤干馏技术,实现了兰炭生产的升级换代;天元化工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取得成功,被誉为“榆林版”煤制油;煤固体热载体热解、半焦炼钢炼铁、铸造型焦试验以及加工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如雨后春笋般在神木民营经济这块沃土上成长,有力带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快。
  (三)民营企业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据统计,“十一五”时期,全县民营企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5000个,吸纳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0%以上。目前,我县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多达10万余人,约占全县就业人数的75%,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在民营企业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民营经济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化解就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民营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创新的先行者。我县民营企业最初模式为乡办、村办、户办、联户办,即所谓的“四轮驱动”。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民营企业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2009年陕煤集团与北元化工合作投资建设100万吨PVC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创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作共赢的混合所有制先河。联众、来喜、东源、五洲、龙华、天元、富油等民企亦与陕煤集团合并重组。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正与延长集团等国有企业洽谈合作。这一全新经济模式适应了市场经济需求,使国有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与民营企业决策快、机制活、执行力强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民营企业实现在高起点上的发展创出一条新路。
  (五)民营企业成
为反哺社会的主要力量。神木民营企业家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促进了社会和谐。2007年,在县委、县**的倡导下,按照“**倡导、自愿参与、有效帮扶、共同发展”的原则,200个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与200个村结成对子,称为“双百帮扶”。几年来,先后有288户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11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8亿元,建成农业项目74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其中訾家河新村更是凭借标准高、设施全而享誉全国。此外,在慈善领域、光彩事业、抗震救灾等众多场合,也时时涌现出神木民营企业家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动人场景。如今,在县委、县**的引导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已成为神木企业家的共识。一种致富思源、造福桑梓的奉献精神,正在激励着更多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与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我县民营经济能够取得非凡成就,完全在于县委、县**牢固树立“**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双创”理念,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一)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60条),连续四年成功举办民营经济博览会,为民营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合作”的平台。由**出资兴建锦界、石窑店等“八区六园”,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企业和六大产业制度,聘请了28名“民营企业县长联络员”,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困难。2009年,在金融危机蔓延的特殊时期,县委、县**强化**调控措施,及时出台“增量限价、减负降价、循环运作、加强管理”的**临时干预政策,力挽狂澜,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二)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五年来,我县立足解决民企融资难题,大力推进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率先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金融办,建立健全良好的管理服务平台。其中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以国有资产作担保,通过四大国有专业银行授信,按“先进后退”的办法已累计投入国有股本金17亿元,为企业融资20多亿元,带动投资160亿元,扶持上马规模在亿元以上的企业24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紧组建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简便的程序,每年放贷100多亿元,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县级股份制银行。县上还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民营加工企业发展。目前,以几大专业银行和神木农村商业银行为主渠道,长安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补充,**融资和担保支持为杠杆的“宽领域、多渠道、多元化”的现代融资体系正在发育成型。2008年,我县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
  (三)人才配置向民营企业倾斜。人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人才支持,从2006年起,我县创造性地推行干部到村到企业挂职,鼓励干部带薪创业。五年来,全县共有3200多人次挂职,领办创办企业300多个,投资总规模达到6.78亿元。五年共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9000多人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合格劳动力。2008年,实施了“民营企业白领派遣计划”,由**支付工资,为企业配置所需人才,首批109名大学生到40多户民营企业工作,第二批“白领”大学生的招派工作正在进行。每届民博会期间,邀请国内知名经济专家为民营企业家举办经济论坛,拓展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期分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先后在西安、苏州、杭州等地培训三批200多人次。为解决民营企业专业技术工人缺乏的问题,县上投入7亿多元建设全省一流的县级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秋季正式招生。
(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继续实行贷款贴息、营销奖励等扶持措施的同时,出台了《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设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鼓励新技术研发。兰炭产业凤凰涅 ,为国家创制了产业政策,成为神木工业领域的一场革命;天元化工煤焦油轻质化项目成功投产;面煤炼焦、籽煤炼焦、干法水煤浆、兰炭高炉喷吹等新技术相继推广应用。
  三、民生经济引领神木实现新跨越
  民生问题被受世人瞩目,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思考,神木也在努力实践和探索这一伟大课题。我县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充裕的社会财富,充裕的财政收入有力支撑起立体式的社会保障体系,而高标准的“十大惠民工程”则激发了全社会发展民营经济的***。这一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源保障,民营经济与民生建设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中良性互动的两个积极因素,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民营经济发展解决了民生建设 “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民营经济既创造财富且又植根于民众,是民生建设的源头活水。“十一五”期间,全县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短短的五年里全县大社保总投入高达43亿多元,几乎全部来源于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反过来,民生改善及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又可以大大激发群众发展经济的原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促使其不断走向新境界、跨上新台阶。这种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结构基础之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视民营经济和民生建设为两个发展基本面,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良性互动的现代发展模式,可称之为“民生经济”。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民生经济正在助推神木在强县富民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跨越。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