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们的医疗服务会有哪些变化?2月19日召开的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透露了如下信号:到三级医院看病,药费会有所降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在大病来临时为患者减轻负担;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高报销比例。 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部分地区上半年完成价格调整 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城乡居民幸福的第一要素。据调查,我省54.89%的居民把更好地看病就医作为2016年最大愿望。根据全省发展规划,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10万以下,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居民健康素养达到16%,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人民健康和人口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全面实现,健康陕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将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一体化,三级医院推行医联体+全科医生,把城市大医院门诊提前到社区,各设区市要组建1-2个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下沉。 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全省所有三级医院年底前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宝鸡市进一步总结优化价格调整方案,为全省提供样板,西安、延安、安康3个试点市上半年要完成价格调整工作,其他市区年底前完成。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人均筹资不低于30元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30元,切实减轻群众大病负担。整合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按照“体制不变、政策统一、集中办公、综合监管、方便群众”的思路,建立各类医保制度经办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报销。上半年,新农合要实现市级统筹,为统一城乡医保奠定基础。 鼓励各市组建区域性或跨区域联合体,组团开展药品分类、带量采购,增强议价能力,降低药品价格。对9大类高值耗材分批实行最低价网上采购,进行区段和动态管理,有效降低耗材价格。推行乡村医生补助明白卡制度,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养老相关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遏制大医院无序扩张,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年底前,力争半数以上的县实现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 为预防和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将建立健全健康精准脱贫档案。按病因、病种、病情进行细化分类,摸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底数,精确到户、到人,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卡和健康档案。贫困人口由政府予以全额补助参加新合疗和大病保险;新农合门诊和住院报销水平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出台贫困人口医保兜底政策;建立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对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大疾病实行免费治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