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嗨皮儿,丫头 于 2016-3-14 11:42 编辑 住进楼房已经有十几多年了,总感觉邻居之间没有住大杂院那样亲切热闹。大家各自上楼后,把门一关自成一统。有时闷了想串个门,又觉得没有什么由头,去后人家猜忌你的来意半天,反而搞得尴尬,倒不如老实呆在家里稳妥。记得还小的时候,我家曾在一个大杂院住,院里住着十几家人家。那时,院里的人走动得很熟稔,关系也很密切。现在想起来都充满了很温馨的回味…… 大"杂"院,其实也搞不清楚它的定义,只记得小时候住的院子,房子小,院子大,是小孩们的玩耍根据地,或许是这个院子也不能随便停车,也或许是当时车很少,家长们更放心罢了。总之,大杂院充满着80后的回忆。 有些东西,伸手可得的时候不觉得它有多好,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珍贵。比如那时候咱们谁家都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街坊邻居。 那时候没有几座高楼,随随便便就能爬到房顶;那时候感觉街坊邻里都生活在一起,有事没事总凑在一起,互相都有照应;那时候我们总喜欢把头撑在老妈的膝盖上,让老妈拿着火柴头掏耳朵;那时候院子里有口不太深的井,总喜欢听水桶打到井底的声音;那时候捉迷藏,怕被抓都会钻鸡窝……那时候只有老爸拿一部手机,但并不觉得生活很无聊!家里也没有一个人闲着~ ![]() 那时候根本不用担心蔬菜有什么问题,多数都是自己在后院种的,除了这些外,还有向日葵、玉米乱七八糟的都有,很丰富。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最常干的事儿吗?偷着地里挖几个土豆,地里边烤边吃~脸上、牙齿都是黑灰,都停不下来~ ![]() 做饭的时候,各家炉子上都飘出了饭香。邻居们相互间都问问:“今个你家吃甚呀?”遇到有的人家改善生活,做点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要给邻家的孩子先送点过去,让孩子们都尝尝。在大杂院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吃过不少别人家的好吃的。 ![]() 吃完饭,女人们先是要把孩子哄得入睡,自己则拿起手中的针线,缝缝补补,老妈的手很巧,给我们纳过鞋底,做过布鞋,夏天还学做凉鞋,当时穿在脚上上学,都有其他小朋友跟我换鞋穿,更觉得洋气了。 ![]() 而男人们,这个时间绝对不在家的,虽然我并不晓得当时他们去哪里上班了,只知道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才会在各家待几天,聚在一起打麻将,旁边少不了抽着烟观战的,当然也有军师从旁指挥的。 过年过节,这个院子里是最热闹的时刻,各加都互相走动,百年的,送好吃的,真正的亲戚都做不到的,邻居们都办到了。过年家家户户必备的火塔子,我们都要围着转会儿,等火快熄灭的时候,被老爸抱着跨过去…… 同院的孩子形影不离,三五成群结成伴儿,一起说着闹着上下学。 ![]() 小时候的院子,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很大的,有可能跑到更远的巷子都是放心的。大杂院是孩子游戏的乐园,任何一样东西大伙儿都能一起玩上半天,跳皮筋、跳房子、捉迷藏、打仗,哪样游戏都不缺玩伴儿。几个孩子趴在院子里的拖拉机上,愣是不下来,能发动起来就更好了~ ![]() ![]() ![]() 大杂院里四邻说话的声大点,满院子儿都能听到。谁家要是吵架了,不缺劝架的。 回望如今,还住在四合院的只有老人,并没有之前的热闹,反而觉得更加冷清!单元楼住的 小孩,除了上学,都不太出去玩了,有空看看电视、上网打打游戏、或者抱着手机入睡,似乎除了这些,没有更多的喜好~呆在一个家里都忘记交流了,更别说街坊邻居,小编说实话,见了面都不带打招呼的~尴尬!!! PS :“大杂院”还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一下您有关 大"杂"院 的故事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