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4000-5000年,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1928年4月,当时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吴金鼎到离龙山镇城子崖遗址不远的汉代平陵城遗址作假期野外考察。4月4日,他途经龙山镇城子崖,不经意地回头一望,路沟边断崖的横截面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阳光下一条延续数米的古文化地层带清晰可见。此后,吴金鼎先后5次到城子崖实地考察,发现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吴金鼎很快就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了他的老师李济先生。被人称为“中国考古学奠基人”的李济先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及考古学博士,正是他在1930年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就这样,城子崖考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神木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属于龙山文化。 这一时期“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种技术在逐步普及,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生产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不断成熟。筑城、炼铜和凿井技术的出现,石制农具和轮制陶器的大量使用,特别是龙山城垣内密布的房址、窖穴、陶窑、灰坑、墓葬等遗存,表明了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新的社会形态,国家的雏形正在形成。从出土的卜骨及祭祀坑的情况看,当时礼制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 经过2009至2010年的4次文物普查,神木县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900余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峁遗址、寨峁遗址和新华遗址,充分反映出神木县原始文化延续发展的悠久历史。 现馆藏于神木县博物馆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类器物极其丰富,那古老而略带“锋利”的石器和骨器、质朴感极强的陶器、温润而腻泽的玉器,独具自己的文化内涵和风采,让我们感受到了先民和大自然战斗的决心以及颇有艺术张力的勤劳和智慧。 (神木县博物馆 孟红霞 牛晶晶整理)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