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早八点] 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阅读数:2613  |   回复数:2
快乐梅子 发表于 2014-9-15 17:35:0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 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二 O 一四年四月



目        录

1、前        言 ..............................................................................................................   1

2、总则 .................................................................................................................   3

2.1 编制依据 .......................................................................................................................... 3
2.2 评价目的及原则 .............................................................................................................. 7
2.3 评价时段 .......................................................................................................................... 8
2.4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 8
2.5 评价内容及重点 .............................................................................................................. 8
2.6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 11
2.7 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内容 .................................................................................... 13
3、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   15
3.1 工程概况 ........................................................................................................................ 15
3.2 工程分析 ........................................................................................................................ 34
3.3 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48
3.4 清洁文明矿井的目标和要求 ........................................................................................ 66
4、建设项目地区的环境概况...........................................................................     69
4.1 自然环境概况 ................................................................................................................ 69
4.2 文物古迹及自然保护区................................................................................................ 70
4.3 社会经济概况 ................................................................................................................ 70
5、地表沉陷预测及生态影响评价...................................................................     73
5.1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 73
5.2 建设期生态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 81
5.3 地表沉陷预测与评价 .................................................................................................... 83
5.4 生态影响评价 ................................................................................................................ 89
5.5 地表沉陷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92
5.6 生态环境监控计划 ...................................................................................................... 100
5.7 整合前废弃矿井工业场地环境整治措施 .................................................................. 100
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103
6.1 地层与构造 .................................................................................................................. 105
6.2 水文地质条件 .............................................................................................................. 108
6.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111
6.4 建设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 114
6.5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 115


6.6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 122
7、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127
7.1 地表水环境污染源现状调查 ...................................................................................... 127
7.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27
7.3 建设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措施 .................................................................. 128
7.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129
7.5 水资源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31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135
8.1 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 .................................................................................................. 135
8.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35
8.3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 136
8.4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138
8.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143
9、声环境影响评价 .........................................................................................   149
9.1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49
9.2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 149
9.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 150
9.4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 155
10、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157
10.1 建设期固体废物的处置 ............................................................................................ 157
10.2 运营期固体废物排放情况与处置措施分析 ............................................................ 157
10.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161
10.4 临时排矸场污染防治措施和复垦措施 .................................................................... 163
11、水土保持 ...................................................................................................  165
11.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165
11.2 工程占地和土石方平衡............................................................................................. 165
11.3 水土流失环节分析..................................................................................................... 166
1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目标 ................................................................................ 168
11.5 水土流失预测和影响分析......................................................................................... 169
11.6 水土保持措施............................................................................................................. 170
11.7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72
11.8 水土保持监测............................................................................................................. 172
11.9 水土保持结论............................................................................................................. 172
1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   175
12.1 清洁生产 .................................................................................................................... 175


12.2 循环经济分析 ............................................................................................................ 181
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183
13.1 环境管理机构及职责 ................................................................................................ 183
13.2 建设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理 .................................................................................... 184
13.3 运行期环境管理 ........................................................................................................ 186
13.4 环境监测计划 ............................................................................................................ 187
13.5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 189
13.6 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 190
14、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 ...............................................................................   193
14.1 工业场地选址的环境可行性 .................................................................................... 193
14.2 临时排矸场的环境可行性 ........................................................................................ 193
15   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 197
15.1 环境风险识别 ............................................................................................................ 197
15.2 矸石坝垮塌风险事故影响分析及措施 .................................................................... 197
16、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   201
16.1 项目区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 ............................................................................ 201
16.2 污染物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 .................................................................................... 201
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205
17.1 环境保护工程投资分析 ............................................................................................ 205
17.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及评价 ........................................................................................ 206
18、公众参与 ...................................................................................................   209
18.1 信息公示 .................................................................................................................... 209
18.2 现场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210
18.3 反馈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说明 ................................................................................ 213
19、规划符合性分析 .......................................................................................   213
19.1 产业政策可行性分析 ................................................................................................ 215
19.2 与国家规划符合性分析 ............................................................................................ 215
19.3 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分析 ........................................................................ 216
19.4 与地方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216
19.5 与所在地其它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 216
19.6 项目整合措施与“陕西省清洁文明矿井的目标和要求”相符性分析..................... 217
20、结论与建议 ...............................................................................................   221

20.1 项目概况及主要建设内容结论 ................................................................................ 221
20.2 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 223
20.3 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总结 .................................................................................... 228
20.4 要求及建议 ................................................................................................................ 228
附件:
1、关于升兴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
2、陕政函【2010】214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
3、评价标准;
4、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5 号文《关于划定神木县榨则沟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
5、供电协议;
6、取水协议;
7、商品土购置协议;
8、煤矸石、炉渣及脱硫渣综合利用协议;
9、项目用地土地预审意见;
10、监测报告;
11、开采设计批复;
12、公众参与样表;
13、升兴矿业有限公司关于采纳公众意见的承诺;
14、县政府关于井田内居民搬迁方案的批复;
15、搬迁方案及搬迁承诺;
16、专家意见及专家名单。


附表: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前        言
为了合理有序地开发煤炭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井规模,淘汰落后采 煤方法、实现采煤、落煤及运输的机械化,以达到煤炭资源的最大有效利用,减 少资源浪费,有效遏制非法开采、越界开采行为,杜绝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实现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稳定、健康发展, 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 [2006]26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
[2010]214 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我市 2010 至 2012 年煤矿整顿关闭 和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榆政字[2010]41 号),拟对“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 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神木县大 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 炭窑渠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煤矿、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8 个 煤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整合后更名为“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属异地置 换整合区,整合区编号为 H15。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5 号”文《关于划定神木县榨则 沟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后更名为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划定了矿区 范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20Mt/a,井田面积 14.5381km2,批准开采 1-2 上、1-2、 2-2 上、3-1、4-3、5-1、5-2 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 96.46Mt,服务年限 57.4a。陕西省 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13]54 号文”对本项目设计进行了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 合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2 年 4 月,神木 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正式委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编制《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 报告书》。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接受委托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按 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开展了细致的工作,进行了现场踏勘及污染源调查 等工作,收集了项目所在地气象、地质、自然环境等基础资料,于 2013 年 3 月取 得了本项目最终设计资料,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出了《神木县升兴矿业有



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1.20Mt/a)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
本项目新建工业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面及井下主体工程、储运工程、 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工程总投资 76405.27 万元,其中环保估算投资为
1278.6 万元,占工程建设总投资的 1.67%。本次评价重点关注升兴煤矿的建设生产 对所在区域生态环境、水体环境等产生的影响。通过资料收集、现状监测、类比 及模型计算等工作,预测升兴煤矿的生产将对开采区域的土地资源、地面建构筑 物、地下含水层等产生一定影响。经预测,采煤最大沉陷值约为 9.65m,出现在井 田中北部,影响范围在开采边界外侧 20.47~51.77m 范围内;直接影响的含水层主 要为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影响半径为采区边界外 90.0m ,流失量为 43.80×104m3/a。在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及防治对策的前提下,升兴煤矿的建设生 产对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环境、声环境等的影响在环境可接受范围 内,项目建设符合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政策,选址合理,公众支持率高。
2014 年 1 月 17 日陕西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西安市主持召开了该项目报告书 评审会,并形成了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会后,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报告书进行 了修改完善,形成本报告书最终版。
评价工作中,得到了榆林市环保局、榆林市能源局、榆林市环境监测站、神 木县环保局、神木县能源局、神木县统计局、瑶镇政府、山西威德睦方煤矿设计 咨询有限公司、陕西高新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大力支 持与协助,在此我院一并致谢。



2、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委托书

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委托书,2012 年 4 月。
2.1.2 国家有关法规、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9 月 1 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 年 6 月 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 4 月 1 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 10 月 29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 年 7 月 1 日修订实施;
(7)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年 11 月 29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9 月 1 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 年 3 月 1 日修订实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 7 月 1 日修订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1997.1.1 实施;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土地复垦条例》,2011 年 3 月 5 日;
(13)国务院国发[1996]31 号文《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 年 8
月 3 日;
(14)国务院国发[2000]38 号文《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年 11 月 26 日;
(15)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布的环发[2002]26 号《燃 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2 年 1 月 30 日;
(16)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信部节[2010]218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 水工作的意见》;
(17)国发[2005]18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 年 6 月 7 日;
(18)发改运行[2006]593 号《关于印发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 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19)国发[2010]46 号,《全国主体功能规划》,国务院,2010 年 12 月 21 日;



(20)国发[2011]26 号,《“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2011
年 8 月 31 日;
(21)发改委令第 9 号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1 年 6
月 1 日;
(22)国函[2011]119 号,《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年)》,国务 院,2011 年 10 月 10 日;
(23)国发[2011]42 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2011 年 12
月 15 日。
2.1.3 环境保护和行业发展规划

(1)环发[2001]4 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 见》,2001 年 1 月;
(2)环发[2001]19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3)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2003]25 号”《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 年 3 月 25 日;
(4)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4]24 号《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 作的意见》,2004 年 2 月 13 日;
(5)《中国煤炭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煤炭工业环保办公室),2004 年 5 月;
(6)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09 号《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技术政策的通知》,2005 年 6 月;
(7)**[2006]82 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 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2006 年 9 月;
(8)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9)《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 年 10 月;
(10)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第 35 号,《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
年 7 月 18 日;
(11)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
10 月 1 日;
(12)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环保部、科学技术部,建城[2009]29 号,《城镇污 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2009 年 2 月 28 日;
(13)发改能源[2012]640 号,《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2012 年 3 月 18 日;
(14)环保部办公厅环办[2012]5 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 工作的通知》;
(15)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 境风险的通知》,2012 年 7 月;
(16)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51 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编制要求》的公告”,2012 年 8 月;
(17)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 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 管理的通知》,2012 年 8 月。
2.1.4 地方有关法规及规划

(1)陕政发[2001]58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贯彻落实全国生 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1 年 9 月;
(2)陕西省环保局“陕环发[2003]71 号”,“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核 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2003 年 4 月;
(3)陕政法[2004]18 号,《陕西省关于印发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的通知》,2004 年 4 月;
(4)陕政发[2008]54 号,《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 收使用管理办法》;
(5)陕发改煤电[2010]163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采煤沉陷影响区居民搬 迁有关工作的通知》,2010 年 10 月 12 日;
(6)陕环函[2011]120 号,转发《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 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7)陕政发[1999]6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 告》;
(8)《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07 年 9 月;
(9)《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 年 11 月;
(10)《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西省水利厅,2004 年 9 月;
(11)《陕西省神木县水土保持简要规划》;
(12)陕政发[2011]1  号,《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陕西省人民政府,2011 年 1 月 30 日;



(13)陕发改规划[2011]1698 号,《陕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陕西省发
改委、陕西省环保厅,2011 年 9 月 27 日;
(14)陕环发[2011]102 号,《陕西省“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陕西省环保厅,
2011 年 11 月 21 日;
(15)《榆林市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2011 年 3 月;
(16)《神木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17)陕政发[2006]26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 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06 年 7 月;
(18)陕煤资整发[2007]1 号,“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煤 炭资源整合实施阶段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2007 年 9 月;
(19)陕环函[2007]599 号,“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 年 9 月;
(20)陕政函[2010]214 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 复”;
(21)榆政发[2008]4  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实施意 见”;
(22)榆政字[2010]41 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我市 2010 至 2012
年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

(23)榆政字[2010]55 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审批我市 2010 至 2012
年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调整补充方案的请示”。

2.1.5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国家环保总局;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保护部;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保护部;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保护部;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保护部;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环境保护部;
(8)《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810-1999;


(9)《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
(10)《煤炭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煤炭工 业部,1993 年 8 月;
(11)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 采规程》,2000 年 5 月;
(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 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2010 年 7 月 1 日实施;
(13)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 446-2008),2008 年 11
月 21 日发布。
2.1.6 技术资料
(1)《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说明书》,山 西威德睦方煤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陕西高新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3 年 2 月;
(2)《陕西省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补充勘探报告》,陕西 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2011 年 6 月;
(3)《陕西省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矿主、副及回风斜井井筒检查勘探 地质报告》,榆林市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2013 年 6 月;
(4)《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书》,陕西水土保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3 年 1 月;
(5)神木县县志及神木县 2011 年国民经济等统计资料;
(6)监测资料。
2.2 评价目的及原则

2.2.1 评价目的
(1)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煤矿开采,避免资源浪费、促进煤 炭工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煤炭开发过程中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区 域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积极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
(2)贯彻、推行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整合前煤矿污染排放状况、 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煤矿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按“以新带老”的原则,预测 整合后矿井对当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从保护矿区生态、


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上寻求对策,为资源整合项目实现优化设计、

合理布局以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2 评价原则
(1)结合本项目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特征和环境特点,以环保法规为依据,以 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力求客观、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
(2)尽量收集、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类比资料及整合矿井环评成果进行评 价,并进行现场调查;关注矿井建设与运行环境影响特点,将项目开发运营对生 态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以及清洁生产等作为本次评价工作的重点内容;
(3)突出工程分析,摸清新、老工程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状况,以“以新带 老、达标排放、增产不增污、总量控制”为原则,对矿井生产全过程进行清洁生 产水平分析,有的放矢地提出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4)在分析整合前环保措施实施及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环境问题, 并据此提出此次整合中可行的措施方案;在重点评价整合工程工业场地及生产系 统的同时,应提出整合前工业场地及矿井生产系统关停后的有关环保措施、生态 恢复措施等;
(5)污染物的排放除达标排放外,还要服从总量控制指标;
(6)严格按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 号”文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7)报告书编写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2.3 评价时段

升兴煤矿建设工程建设期为 20 个月,运行期为 57.4 年,由于工程运行期时间 较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本次环评工作评价时段分 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从工程开工起到建成投产,时间为 20 个月,运
行期从工程建成投产至井田煤炭资源开采结束,时间为 57.4 年。
2.4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本项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见表 2.4-1。
2.5 评价内容及重点

根据煤炭井工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及项目所在区环境特点,本项目的 评价重点生态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及“以新带老”问题,其它要素进行一般性 分析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表 2.4-1        本项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一览表

环境要素
项目实际
等级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
采暖季:P 烟尘=4.47%、
PSO2=5.062%、PNO2=9.95%
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
厂界最近距离

三级
以新建场地锅炉房烟囱为
中心,5km 为直径的圆, 约 19.63km2 的范围内
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的距离,D10%
/

地表水 环境
污水排放量(m3/d)
266
<1000        ≥200


三级

朱盖沟排污口上游 500m
至下游 4500m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污染物类型数 1,水质参数数目 4
简单
地表水水域规模
朱盖沟 0.105~0.16m3/s
<15 m3/s 小河
地表水水质要求
III
Ⅱ~Ⅴ

声环境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3 类区
3 类        4 类

三级

工业场地周界外 1m 范围, 兼顾附近 200m 范围内敏感点
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增加值
周围 300m 范围内无敏感点分布
≤3dB
影响人口变化
受影响人口无变化
不大

生态 环境
工程占地范围
0.265km2
<2km2
三级
重点评价井田及周边外延
500m 的范围,面积 23.33km2
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
一般区域
一般区域
考虑到矿井采煤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改变
评价等级升一级
二级







地下水环境 Ⅲ类项目







场 地 区



工业场地
包气带防污性能
第四系风积沙,渗透系数大
二级

按《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 导则-煤炭 采选》降为 三级







场地区评价范围主要是以厂 界适当外延及天然分水岭为 界,评价区面积约 0.71km2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渗透性强
地下水敏感程度
不涉及水源地等敏感目标
不敏感
污水排放量
266m3/d≤1000m3/d

污水复杂程度

污染物类型=1,预测水质指标小于 6

简单



临时排矸场
包气带防污性能
侏罗系中统直罗组泥岩,
渗透系数较小



三级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
多含水层联系较密切
地下水敏感程度
不涉及水源地等敏感目标
不敏感
污水排放量
≤1000m3/d
污水复杂程度
污染物类型=1,预测水质指标小于 6
简单





续表 2.4-1        本项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一览表




地下水环境 Ⅲ类项目

采 煤 区
排水规模
1200m3/d≤2000m3/d


二级

以井田周边水文地质单元以 及水力影响半径的影响区域 确定,重点评价的是井田边界 外延 500m 区域,面积为 23.33km2
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半径
1.5km≤2.05km
地下水敏感程度
不属于重点预防保护区
不敏感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采煤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而非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的
,        弱
本项目煤炭开采不直接影响具有城镇及工业供水或潜在供水意义的
含水层
适当降一级
HJ619-2011 中
5.3.2
三级
环境风险
本项目无重大危险源、不在环境敏感地区        HJ/T169-2004 中表 1
二级



①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通过对采煤引起地表变形的预测,评价采煤对土地

资源、植被等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综合整治复垦方案和实施计划;通过采煤对居 民建筑物变形程度的影响预测,评价受影响居民的搬迁问题。
②水体环境影响评价:以采煤对井田煤层上覆含水层的影响为主,重点评价 煤炭开采对本区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给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与 方案。
③综合治理及防治对策:对环保措施进行评述与论证,重点是生态综合防护、 恢复措施、固体废弃物及水资源化。
④整合项目“以新带老”问题。
2.6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2.6.1 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 评价区不属于二氧化硫控制区,同时也不属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
二五”规划》中的控制区。项目所在区内尚未进行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大 气环境功能区划技术方法”划分为二类区。
(2)地表水功能区划 井田涉及地表水体主要为朱盖沟,该沟流自井田西南部入井田,沿井田南边
界向东北流出,在朱盖塔村附近汇入乌兰木伦河,向南再汇入牛孛牛川,最终进入 窟野河。
根据陕西省水利厅 2004 年 9 月编制《陕西省水功能区划》(陕西省人民政府 以“陕政办发[2004]100 号”文予以批准执行),井田涉及的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窟野河神木开发利用区,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功能区划 矿区范围内地下水不属于地下水水源保护区,且尚未进行地下水环境功能区
划,结合该区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确定矿区所在区域地下水属Ⅲ类区。

(4)声环境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结合神木 县环保局批复的评价执行标准,确定项目工业场地所在区域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
(5)生态环境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见图 2.6.1-1),项目所在区在一级分区上属黄
土高原农牧生态区,在二级分区上属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亚区,在三 级分区上属榆神府黄土梁水蚀风蚀控制区。
(6)水土保持
根据水利部 2006 年第 2 号文《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项目所在区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和重点治理区;同时,根据(陕政发[1999]6 号)《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矿区属陕西省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和重点治理区。
2.6.2 评价标准

神木县环境保护局以“神环函【2012】20 号”文对本项目的环境评价标准批 复如下: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执行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修改单(环发【2000】 1 号)的二级标准;
②地表水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水域类标准;
③地下水执行 GB/T14848-93 中《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④声学环境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3 类标准;
⑤生态环境执行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旱作农田标准和 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
(2)污染物排放标准
① 锅炉污染物排放执行 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类 区Ⅱ时段标准;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 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 准》表 4、表 5 规定的限值;
② 污废水排放执行 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 2 中新建
(改、扩)生产线规定的限值及 DB61/224-2011《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 放标准》一级标准;
③ 固体废物执行 GB20426-200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 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生 活垃圾排放执行 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④ 厂界噪声执行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 类标准;


施工噪声执行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其它环境评价要素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7 环境保护目标及污染控制内容

(1)环境保护目标 综合各因子的评价范围与评价重点,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井
田范围内受地表沉陷影响的地表植被、地表水、地下水、铁路专用线、高压线塔 基及居民点等。井田范围内主要的环境保护对象名称、基本情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见表 2.7-1,环境保护目标与工业场地的相对位置关系见图 2.7-1。
表 2.7-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类型
保护对象
与工业场地的位置关系
原因
达到的标准或要求











1










生态 环境
成 功 村
五成功二队
N 1150m
44 户 119 人





受地表沉陷影响




投产前搬迁,不降低 居民生活质量
五成功四队
W920m
62 户 180 人
王家渠
N620m
40 户 111 人
栅 子 沟 村
栅子沟三队
W2950m
56 户 141 人
栅子沟四队
SW2910m
42 户 122 人
李家村
WSW4050m
22 户 64 人
赵家村
SW3760m
50 户 139 人
规划的榆神矿 区铁路专用线
自西南至东北横穿井田 南部,井田内长度约 5.2km
受地表沉陷影响
留设保护煤柱, 不受沉陷影响

高压输电线及 塔基
1 条 220kV 输电线路自西北 向东南贯穿井田西部,井田 内共计 9 座高压线塔基,线 路长约 4.1km


受地表沉陷影响

高压线塔基留设 保护煤柱
地表植被
井田内、工业场地内及周围
工程施工、 地表沉陷
采取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 合的方式,保护地下水资源


2

环境 空气
王家渠
N620m
40 户 111 人
锅炉烟气排放 影响、煤尘污染 影响
达到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
刘家沟
ENE1830m
36 户 170 人
石场峁
SSE2310m
30 户 125 人

3

地表水

朱盖沟

井田南部边界
可能受地表沉陷、 污废水影响
留设保护煤柱;采取相应的 废水处理措施,生活污水不
外排,不改变现有水域功能


4


地下水
局部供水意义 含水层(直罗组 及烧变岩潜水) 及民用水井


井田内及周边居民点水井

可能受地表沉陷、 导水裂缝带影响

不影响居民的 正常用水安全
注:神木县人民政府以“神政函[2013]28 号文”已对升兴矿业有限公司井田内涉及的五成功、
栅子沟部分村民实施搬迁的方案进行了批复。
(2)污染控制目标 根据工程的工艺特征和排污特点、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当地环保部门
的要求,参照《陕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陕西省“十二五”污染


防治规划》中有关要求及当地矿井生产环境影响情况,确定总量控制指标为:大

气污染物中的 SO2 和 NOX,水体污染物中的 COD 和氨氮。工程污染控制内容及目 标见表 2.7-2。
表 2.7-2        污染控制内容及目标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EBB.tmp.png》


3、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整合前工程概况

升兴煤矿整合区由“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 联办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神木 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 瓦罗刘石畔煤矿、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8 个煤矿异地置换而成。
(1)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EBC.tmp.png合后升兴煤矿约 25km 左右。石圪台个体煤矿井田面积约 0.1703km2,生产能力 0.05Mt/a,开采深度+1148m~+1168m,开采 2-2 煤层。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1。 表 3.1.1-1        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2)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 合后升兴煤矿约 25km 左右。石圪台联办煤矿井田面积约 0.2106km2,生产能力 0.05Mt/a,开采深度+1150m~+1168m,开采 2-2 煤层。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2。
表 3.1.1-2        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6310
37424815
5
4366125
37425340
2
4366380
37425060
6
4365940
37425450
3
4366350
37425470
7
4366030
37424955
4
4366180
37425550



(3)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合后 升兴煤矿约 24km 左右。老窑渠煤矿井田面积约 0.3529km2,生产能力 0.04Mt/a, 开采深度+1114m~+1154m,开采 2-2 煤层。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3。


表 3.1.1-3        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5696
37424952
4
4366360
37424310
2
4365596
37424602
5
4366620
37424636
3
4365832
37424478



(4)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 合后升兴煤矿约 22km 左右。前塔煤矿井田面积约 0.5659km2,生产能力 0.06Mt/a, 开采深度+1094m~+1122m,开采 2-2 煤层。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4。
表 3.1.1-4        大柳塔镇前塔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4025
37424760
3
4363105
37425370
2
4364260
37425220
4
4362910
37424885
(5)神木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合后 升兴煤矿约 21km 左右。王家坡煤矿井田面积约 0.9602km2,生产能力 0.06Mt/a, 开采深度+1092m~+1110m,开采煤层 2-2 煤。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5。
表 3.1.1-5        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3105
37425370
5
4362175
37425560
2
4362865
37424780
6
4362000
37426550
3
4362600
37424700
7
4363205
37425360
4
4362257
37425230



(6)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 离整合后升兴煤矿约 21km 左右。炭窑渠煤矿井田面积约 1.5502km2,生产能力 0.06Mt/a,开采深度+1138m~+1205m,开采煤层 2-2 煤。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6。
表 3.1.1-6        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2980
37428840
5
4363000
37430470
2
4363062
37428852
6
4362745
37430840
3
4363175
37430040
7
4361915
37429265
4
4363250
37430220





(7)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煤矿
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大柳塔镇管辖,距离整 合后升兴煤矿约 19km 左右。刘石畔煤矿井田面积约 1.2345km2,生产能力 0.06Mt/a, 开采煤层 2-2 煤。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7。
表 3.1.1-7        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62175
37427625
4
4361620
37428850
2
4361965
37427850
5
4362535
37428480
3
4361595
37427510

4362580
37428310

4360978
37427802



(8)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
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中鸡镇管辖,距离整合后升 兴煤矿约 7.7km 左右。白泥圪堵煤矿井田面积约 0.3184km2,生产能力 0.06Mt/a, 开采深度+1083m~+1123m,开采煤层 2-2 煤。井田拐点坐标见表 3.1.1-8。
表 3.1.1-8        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井田拐点坐标

拐 点
拐 点
X
Y
X
Y
1
4347621
37425719
4
4347009
37426469
2
4347789
37426091
5
4346909
37426129


3.1.2 整合后工程概况

3.1.2.1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
(3)建设性质:煤炭资源整合
(4)建设规模及服务年限:矿井 1.20Mt/a,矿井配套选煤厂 1.20Mt/a,矿井 设计服务年限 57.4a
(5)井田面积:井田面积 14.5381km2
(6)建设地点:榆林市神木县中鸡镇和孙家岔镇
3.1.2.2 项目组成 本项目属于异地置换整合,整合后将新建工业场地和井上下所有生产系统,
所有建设工程均与整合前矿井不存在依托关系。


项目建设工程内容主要有主体工程(矿井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行政

与公共设施、储运工程和环保工程等。各工程内容见表 3.1.2-1。、
表 3.1.2-1        整合矿井项目组成一览表

工程
类别

单项工程

工程内容
与整合前
工程关系



















主体 工程

工业场地
位于井田东北部 T35 钻孔以南,总占地面积 15.44hm2,包括矿井
工业场地和选煤厂场地两个部分

新建







井 巷 工 程

主斜井
井口标高+1151.50m,落底标高+1075.0,净断面积 16.19m2,倾角
12°,斜长 367m,承担煤炭提升任务,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

新建

副斜井
井口标高+1151.80m,落底标高+1075.0,净断面积 20.09m2,倾角
6°,斜长 735m,承担辅助提升,兼进风和安全出口

新建

回风斜井
井口标高+1151.50m,落底标高+1075.0,净断面积 17.81m2,倾
角 12°,斜长 367m,承担回风兼安全出口

新建

井下通风
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井下通风设施有风门、风窗、测风站、风
桥及密闭墙等

新建

巷道工程
井巷工程总长度 9196m,其中煤巷为 7215m,岩巷为 1981m,掘
进总体积为 160742.8m3,巷道千吨掘进率 7.66m/kt、133.95m3/ kt

新建
井底车场及
硐室
副斜井井底设平车场,车场附近设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管
子道、水仓、井下消防材料库、联络煤仓及爆炸材料发放硐室等

新建
井下运输
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
新建






地面 生产 系统
主井提升
胶带输送机
新建



矿井生产 系统
原煤经井口驱动机房提升至原煤仓,通过皮带转送至准备车间筛
分破碎,分级后 13~200mm 块原煤和 13~0mm 末煤分别进入主厂 房进行洗选加工。块精煤经脱介脱水后,上产品仓,仓内筛分成
+80mm 的洗大块精煤和 80-13mm 的洗混中块煤,分别进大块和 中块煤仓;末精煤经脱水脱介、转载后上末精煤仓;分选的块矸
石经直线筛脱介后转载和末矸石一起进入末矸石仓




新建

选煤系统
块煤(200-13mm)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末煤(-13mm)采用无压
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粗煤泥采用煤泥离心机回收,细煤泥采 用压滤机回收

新建







辅助 工程

机修车间
承担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设备的小修作业,大中修外委,面积
540m2

新建
综采设备库
承担综采设备日常维护、综采设备的中转及存放,面积 1638m2
新建
无轨胶轮车库
共设 6 个库位,面积 454m2
新建
设备器材库
存放矿井设备配件、电线、电缆、电器等,面积 1080m2
新建
消防材料库
存放消防器材设置,面积 162m2
新建
油脂库
贮备全矿机械设备所需的润滑油、黄油等桶装油脂,面积 162m2
新建
煤样室
进行采样、检查、分析煤样的制作,简单的筛分试验,面积 118.8m2
新建
化验室
负责生产及销售煤样的一般性化验工作,面积 198m2
新建

黄泥制浆站
在风井场地布置灌浆注胶站一座,选用 MDZ-60 地面固定式灌浆
注胶防灭火系统一套,所用黄土为外购形式

新建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EDC.tmp.png续表 3.1.2-1        整合矿井项目组成一览表


































在朱盖沟附近建水源井一座;矿井最大总用水量 1508.3m /d,新











3.1.2.3 地理位置及交通
升兴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西北约 48km 处,行政区划隶属陕西省神木县中 鸡镇、孙家岔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0′23″~110°14′16″,北纬: 39°09′51″~39°12′37″。
(1)公路运输条件
井田南距神木县约 48km,向西南距榆林市约 130km,柳袁公路、中大公路分 别从整合区西部及北部边界通过,并与 S204 省道相接,向南经店塔镇交店(塔) 府(谷)一级公路可达府谷县,过黄河进入山西省,交通便利。
(2)铁路运输条件


井田地处陕西“米”字型公路网内,包(头)~神(木)铁路沿整合区东部边界
外约 6km 处南北向通过,沿途有朱盖塔集装站,何家塔集装站。
本区交通条件便利,为煤炭外运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交通位置见图

3.1.2-1。
3.1.2.4 产品方案及流向
(1)产品方案
工程产品方案见表 3.1.2-2。
表 3.1.2-2        产品方案表


产        品
产率
γ%
产        量
灰分
Ad%
水分
Mt%
发热量
Qnet.ar MJ/kg
t/h
t/d
10kt/a


块精煤
大块精煤(+80mm)
11.82
26.86
429.81
14.18
4.73
13.00
27.05
中块精煤(13mm-80mm)
34.64
78.73
1259.62
41.57
4.73
14.50
27.05
小        计
46.46
105.59
1689.43
55.75
4.73
13.62
27.05


混煤
洗末煤(-13mm)
38.10
86.59
1385.44
45.72
4.30
13.56
26.07
粗煤泥
3.54
8.05
128.73
4.25
7.78
17.85
26.38
压滤煤泥
3.21
7.30
116.73
3.85
9.67
26.41
24.48
小        计
44.85
101.94
1630.90
53.82
4.96
16.00
26.31


矸石
块矸石
6.44
14.64
234.18
7.73
74.65
18.00
7.61
末矸石
2.25
5.11
81.82
2.70
62.72
20.00
8.83
小        计
8.69
19.75
316.10
10.43
71.56
17.12
7.94
原        煤
100.00
227.27
3636.37
120.00
10.64
12.50
24.40
(2)产品流向
本区煤用途广泛,既可作为优质动力用煤、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气化用煤, 还可作高炉喷吹用煤、碳化用煤、炼焦配煤、块煤炼块焦用煤、固体热载干馏 等用煤。
本矿井产品煤主要作为动力用煤,末煤供给附近电厂,块精煤部分作为化工、 冶炼用煤,部分作为民用。
3.1.2.5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占地
(1)项目选址、选线 矿井总平面布置见图 3.1.2-2。 1)工业场地选址
矿井拟选的工业场地位于整合区东北部 T35 钻孔以南,场地标高+1151m,总 占地 15.44hm2。矿井工业场地包括行政福利区、主井生产区、副井辅助生产区、


风井生产区、选煤厂场地、采暖供热、给排水工程、变电所等设施。

2)炸药库场地
炸药库位于工业场地东北约 0.4km 处,占地面积约 1.30 hm2,外部安全距离符 合《民用**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50089-2007。
3)临时排矸场
临时排矸场设在工业场地北侧,占地 3.9 hm2,利用自然地形形成的沟谷,用 汽车运输排弃填埋。临时排矸场设置有拦矸坝、截排水沟等设施。
4)道路
矿井进场道路自厂区大门向东南连接矿区公路,路线全长 3.5km;炸药库道路 连接进场道路,路线长度 0.45km;临时排矸场连接工业场地,排矸公路长度约 0.12km。
(2)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利用道路将工业场地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生产 区、行政福利区、动力设施功能区,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15.44hm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详见图 3.1.2-3。 生产区:位于工业场地中北部,场地标高+1151.50m。其中,主井生产系统包
括主井井口房、原煤胶带输送机走廊、原煤缓冲仓、上准备车间胶带输送机走廊、 准备车间、上选煤厂主厂房胶带输送机走廊(其中间环节为矿井选煤厂)、产品仓; 辅助生产设施包括修理车间、综采设备库、设备器材库、材料库及油脂库等,并 布置有维修作业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地;场地的东北侧布置有块煤及产品煤装车场 地,结合地形布置在工业场地最低处。
行政福利区:位于工业场地的西北部,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布置有综合楼、 浴室灯房联合建筑、食堂、单身宿舍楼。
动力设施区:位于工业场地的东南部,布置有矿井供电、供水、供热及污水 处理等建筑设施,变电所布置于工业场地的西侧,便于电源引入。
2)场内运输 矿井工业场地材料、设备等以汽车运输和无轨胶轮车运输为主,原煤均采用
胶带输送机运输。

场内道路设置为 3 种路面宽度,均按城市型道路布置。其中,路面宽度 9.0m, 长度 0.60km;路面宽度 7.0m,长度 0.76km;路面宽度 4.5m,长度 0.30km;道路


面层为 15cm 沥青混凝土,基层为 20cm 水泥稳定砂砾,垫层为 30cm 厚 3:7 灰土
垫层。

3)场地美化及绿化 因地制宜、结合场地的不同功能,合理绿化。工业场地的绿化设计中采用点、
线、面相结合的方式。 工业场地的厂前区及办公楼、公共建筑分布的地方,进行重点绿化,布置花
坛,间种灌木。主要道路两旁、车间空地以种植高大、体形美观的行道树为主, 并设置草地、绿篱等,有利于划分车流、人流方向。对于煤尘污染严重的区域, 在面向污染源的一侧适当加大绿化带宽度,选择对粉尘抗性强、滞留能力强的乔 灌木、采取乔灌木混交的半通风结构和坚密结构方式种植。对于防噪声绿化带的 植物搭配,采取高低结合,以达到全年性防噪声及美化环境效果。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 15.44hm2,设计场地绿化面积 3.09hm2,绿化系数 20%, 环评要求在场地周界种植绿化林带,增加绿化面积,使绿化率达到 30%以上,即 绿化面积为 4.63hm2。
4)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工业场地竖向布置形式采用平坡式,平场坡度为 1.0%。场地自然地形标高
+1137.50m~+1174.10m;平场最大填方高度 8.0m,工业场地填方量约 14.05 万 m3, 挖方 4.70 万 m3,对填、挖方边坡设置浆砌片石护坡进行支护。
在工业场地内沿场内道路设浆砌片石排水明沟,场地内的雨水沿地表坡度汇 入排水沟。生产区、生活办公区地表降水自南向北汇合,沿中间道路自西向东排 水,最后汇入场区外总排水沟,排入河沟内。排水沟坡度设计为 2%,场区内排水 沟全长 600m,排水沟标准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排水沟底宽 0.4m、深 0.5m,采用 0.3m 厚浆砌片石砌筑。
5)防洪排涝 井田内地表无常年流水,仅春季雪融及夏季降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大部向
井田以南的低洼处排泄。根据规范要求,矿井工业场地按一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 设计;矿井井口按一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设计,三百年一遇标高校核。
6)工业场地布置技术指标及工程占地 工业场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 3.1.2-3。


表 3.1.2-3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及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业场地用地面积
hm2
15.44
围墙内


2

其 中
建(构)筑物用地面积
hm2
2.17

各种专用场地占地面积
hm2
7.50

道路占地面积
hm2
1.20

场地绿化面积
hm2
3.09

3
建筑系数
%
62.63

4
场地利用系数
%
70.40


5
绿化系数

%

20.0
环评要求绿化率达到 30%,
即绿化面积为 4.63hm2
6
排水沟长度
m
1330

7
护坡工程量
m3
6952

(3)工程占地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EED.tmp.png本矿井工程永久占地面积 25.17hm2,矿井各场地占地面积详见表 3.1.2-4。 表 3.1.2-4        矿井各场地占地面积表
















3.1.2.6 劳动定员及生产效率
(1)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 天,井下工作制度采用“四六”制,三班生产,一班准备; 地面采用“三八”制,两班生产,一班准备,日净提升时间 16h。
(2)劳动定员及生产效率
全矿在籍人数 516 人,其中矿井在籍职工 437 人,选煤厂在籍职工 79 人。矿 井原煤生产工人效率为 12.04t/工日,选煤厂全员生产效率为 58.65t/工日。矿井劳 动定员和劳动效率见表 3.1.2-5。

3.1.2.7 建设计划
矿井建设总工期为 20 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 2 个月,井巷工程、设备安装及
联合试运转共 18 个月。


表 3.1.2-5        矿井劳动定员表(矿井)

序 号

人员类别
出勤人数(人)
在籍 系数
在籍 人数(人)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合计
生产工人
74
74
88
42
278

383
1
井下工人
55
55
55
42
207
1.4
290
2
地面工人
19
19
33

71
1.3
93
管理人员

24


24
1.0
24

原煤生产人员合计
74
98
88
42
302

407
服务人员及其他人员
8
14
8

30
1.0
30

全矿合计
82
112
96
42
332

437

表 3.1.2-5        矿井劳动定员表(选煤厂)

人员类别
出勤人数
在籍
系数
在籍
人数(人)
一班
二班
三班
合计
生产工人
27
23
8
58
1.3
75
管理人员

4

4
1.0
4

生产人员合计
27
27
8
62

79

全厂合计
27
27
8
62

79

3.1.2.8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 76405.27 万元,项目建设吨煤投资 1199.39 元。 升兴煤矿整合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3.1.2-6。
表 3.1.2-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1
设计规模
Mt/a
1.20


日产量
t
3636

2
井田面积
km2
14.5381
东西宽 5.6km,南北长 5.1m

3
储量
工业储量

Mt
183.55

设计可采
96.46




4


煤层
批准可采层数
6
1-2 上、1-2、2-2 上、3-1、5-1、5-2
可采煤层总厚度
m
12.96
平均
各煤层厚度
m
2.98/4.07/1.11/1.76/1.49/1.55
平均
首采煤层厚度
m
2.98
首采 1-2 上
煤层倾角
1~3


5
煤类

/
不粘煤 31 号为主,部分长焰煤
41 号

BN31/CY41


6


煤质
灰分
%
3.11~14.25/6.42
极值/1-2 上(平均)
硫分
%
0.18~0.98/0.38
极值/1-2 上(平均)
挥发分
%
33.77~41.31/36.27
极值/1-2 上(平均)
发热量
MJ/kg
26.00~32.28/30.44
极值/1-2 上(平均)


7

井田 开拓
开拓方式
/
三斜井综合开拓

井筒
3 个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
水平数目/标高
个/m
3 个主水平/+1075m(1-2)、+1024m(3-1)、+908m(5-2)
大巷主/辅运输
/
带式输送机/无轨胶轮车


续表 3.1.2-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F0D.tmp.png,



总用水量 1508.3m /d;其中,新鲜











































3.1.2.9 井(矿)田境界及资源概况
(1)井田境界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矿采划[2011]5 号”文《关于划定神木县榨 则沟煤矿整合区矿区范围的批复》(后更名为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


合区由 8 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东西宽 5.6km,南北长 5.1km,井田面积 14.5381km2。 井田境界见表 3.1.2-7。
井田内无小煤矿开采,也无其它矿权设置。井田东部为神木县锟源矿业有限 公司煤矿整合区,东南部为陕西神木朱盖塔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南部分别 于与 Z18、H4 整合区相邻,除此之外,周边再无其他采矿权、探矿权设置。升兴 煤矿矿权设置范围及与其它井田位置关系见图 3.1.2-4。
表 3.1.2-7        整合后矿井井田境界

序 号
北京 54 坐标系(转换坐标)
西安 80 坐标系(给定坐标)
X
Y
X
yY
1
4342226
37433090
4342179
37433019
2
4340392
37434161
4340345
37434090
3
4338800
37433200
4338753
37433129
4
4338112
37431691
4338065
37431620
5
4337745
37431070
4337698
37430999
6
4337400
37430730
4337353
37430659
7
4337125
37430160
4337078
37430089
8
4339581
37428553
4339534
37428482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DCF.tmp.png
图 3.1.2-4        升兴煤矿矿权设置范围及与其它井田位置关系图


(2)井田资源概况
1)开采煤层特征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为整合区的含煤地层,本矿批准开采煤层为 1-2 上、1-2、2-2
上、3-1、4-3、5-1、5-2 号煤层。可采煤层累加厚度 6.82~18.41m,平均 12.96m,含 煤系数为 6.4~8.1%,平均 7.25%。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2 上煤层:区内沿 H15-2、T34、HK5、H15-11、H15-15 号钻孔以西为煤层分 布区,整合区东南边界各大沟谷有烧变岩和煤层出露,朱盖沟一带无该煤层分布, 可采面积 10.133km2;可采煤厚 1.20~4.29m,平均 2.98m,由西北向四周逐渐变薄; 煤层埋深 24~116m,底板标高+1100~+1150m,与下部 1-2 煤层间距 1.85~26.46m, 平均 18.00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属大部可采的稳定型薄~厚煤层。
1-2 煤层:区内该煤层沿 H15-2、HK5、H15-8、H15-12 号钻孔一带以西分布, 以东煤层部分自燃,煤层自燃边界大致平行各大沟谷,可采面积 12.594km2;煤厚 1.71~5.54m,平均 4.07m,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薄;煤层埋深 19~141m,底板标高
+1070~+1105m,与下部 2-2 上煤层间距 12.0~24.0m,平均 18.0m;煤层结构简单, 部分底部含一层厚 0.04~0.77m 夹矸,属大部可采的稳定型中厚~厚煤层。
2-2 上煤层:位于延安组第四段的顶部,可采面积 11.69 km2;煤厚 0.83~1.62m, 平均 1.11m,由西北向四周逐渐变薄,以致不可采;煤层埋深 35~160m,底板标高
+1050~+1135m,与下部 3-1 煤层间距 26.0~55.0m,平均 45.0m;煤层结构简单,不 含夹矸,属大部可采的稳定型薄~中厚煤层。
3-1 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的顶部,可采面积 11.472 km2;煤厚 0.80~2.25m, 平均 1.76m,由中部向四周逐渐变薄,在西南部不可采;煤层埋深 86~202m,底板 标高+1000~+1090m,与下部 4-3 煤层间距 49.0~91.0m,平均 63.0m;煤层结构简单, 部分底部含一层厚 0.10~0.50m 夹矸,属大部可采的稳定型薄~中厚煤层。
4-3 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的中部,可采面积 2.354km2,仅区内东南小部分 可采;煤厚 0.80~1.23m,平均 0.95m;埋深 146~268m,底板标高+960~+1030m, 与下部 5-1 煤层间距 15.0~60.0m,平均 34.0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 1 层厚 0.05~ 0.20m 夹矸,赋存较稳定。鉴于该煤层开采条件较差,设计未列入开采储量计算。
5-1 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的顶部,在区内西南部煤层较稳定,其余地段零 星可采,可采面积 7.944 km2;煤厚 0.80~1.95m,平均 1.49m;埋深 188~308m,底 板标高+900~+990m,与下部 5-2 煤层间距 8.0~20.0m,平均 13.0m;煤层结构简单,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DE0.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DF1.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DF2.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12.tmp.png不含夹矸,属局部可采的稳定型薄~中厚煤层。
5-2  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中部,煤厚 0.80~2.05m,平均 1.55m;埋深
203~320m,底板标高+890~+980m,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薄~中厚煤层。 开采煤层特征见表 3.1.2-8,各煤层厚度等值线见图 3.1.2-5~图 3.1.2-11。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13.tmp.png表 3.1.2-8        开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可采厚度(m)
埋深(m)

结        构

层间 距

可采 类型

稳定 类型
两极值
平均值
两极值
平均值
1-2 上
1 . 20~4. 29
2.98

24~116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2.0~26.0
大部可采
稳定
1-2
1 . 71~5. 54
4.07

19~141
结构简单,含 1 层厚约
0.25m 夹矸,矸岩为泥岩
18.0
大部可采
稳定
12.0~24.0
2-2 上
0 . 83~1. 62
1.11

35~160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大部可采
稳定
18.0

3-1

0 . 80~2. 25
1.76

86~202
结构简单,含 1 层厚约
0.30m 夹矸,矸岩为泥岩 或粉砂岩
26.0~55.0

大部可采

稳定
45.0
49.0~91.0

4-3

0.80~1.23
0.95

146~268
结构简单,局部含 1 层
厚约 0.30m 夹矸,矸岩为 泥岩或粉砂岩

局部可采

较稳定
63.0
15.0~60.0

5-1
0.80~1.95
1.49

188~308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34.0
局部可采
稳定
8 . 0~20.0
5-2
0 . 80~2. 05
1.55

203~320
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全区可采
稳定
13.0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23.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34.tmp.png图 3.1.2-6        1-2 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35.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46.tmp.png图 3.1.2-8        3-1 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56.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E57.tmp.png图 3.1.2-10        5-1 号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2)煤类、煤质
整合区开采煤类均以不粘煤 31 号(BN31)为主,部分长焰煤 41 号(CY41)。 各煤层为低灰、低硫、含矸石极少、发热量高、挥发分高、抗碎强度高、反应 性强、热稳定性好的不粘煤以及长焰煤。煤中有害元素砷、氯、氟、磷含量低~ 特低,是良好的动力用煤、气化用煤、低温干馏用煤,也是良好的液化用煤。 煤质主要工业及化学分析指标见表 3.1.2-9。
表 3.1.2-9        原煤煤质主要工业及化学元素指标分析表

煤层
Mad (%)
Ad (%)
Vdaf (%)
St,d (%)
Qgr,d (MJ/kg)
1-2 上
8.03~11.99
9.51(20)
3.11~12.16
6.42(19)
34.32~38.83
36.27(20)
0.26~0.68
0.38(19)
28.29~31.89
30.44(19)
1-2
6.55~10.57
8.98(21)
4.14~14.25
7.08(19)
34.35~40.47
37.57(21)
0.31~0.98
0.48(20)
26.00~32.08
30.04(18)
2-2 上
8.42~12.19
9.84(22)
4.16~11.91
7.07(22)
33.77~39.37
36.82(22)
0.22~0.91
0.39(21)
28.46~32.09
30.44(21)
3-1
7.63~11.58
9.27(17)
3.99~8.82
6.09(18)
35.12~39.92
36.99(19)
0.21~0.65
0.37(19)
29.43~32.28
30.66(18)
4-3
6.43~10.92
9.02(7)
3.94~7.16
5.70(6)
34.91~41.31
37.98(7)
0.19~0.44
0.36(7)
29.30~32.07
30.62(6)
5-1
8.21~12.30
9.84(13)
4.28~13.44
6.88(12)
33.77~40.41
37.02(13)
0.25~0.85
0.43(13)
26.25~32.26
30.58(12)
5-2
6.90~11.34
9.41(20)
4.09~10.34
6.38(19)
34.09~38.95
36.42(20)
0.18~0.50
0.34(20)
28.89~31.79
30.65(19)

3)储量
根据《陕西省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截止 2011 年 5 月 31 日,全井田保有资源储量 189.51Mt,工业储量为 183.55Mt;扣除井田境 界、断层、沟谷防水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保护煤柱损失后,矿井设计储量 135.37Mt,扣除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压煤后设计可采储量 96.46Mt,按设计开 采规模 1.20Mt/a、1.4 备用系数计算,矿井服务年限 57.4a。
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规定,设 计对井田边界一侧留设 20m 境界隔离煤柱;断层两侧各留设 50m 隔离煤柱,沟谷 防水煤柱按 50m 留设;高压线塔基、榆神铁路煤柱基本围护带宽度 15m;主要大 巷巷道外侧各留设 40m 保护煤柱。采区回采率薄煤层 85%,中厚煤层 80%,厚煤 层 75%。
整合后矿井资源储量见表 3.1.2-10。





表 3.1.2-10        整合后矿井资源储量汇总表        单位:Mt



煤层 编号

资源
/储量

保有 资源
/储量

工业资源
/储量
设计永久煤柱损失资源/储量


设计 资源/储量
设计可回收煤柱 占用资源/储量

剩余 资源
/储量

回采率
(%)

设计 可采 储量
井田 边界
断层
防水煤柱
榆神铁路
高压线塔
小计
井筒及工业 场地煤柱
大巷
小计

1-2 上
331
23.97
23.97


4.32

0.08
4.4
19.57

2.27
2.27
17.3
80
13.84
332
5.72
5.72
0.39



0.04
0.43
5.29

0.17
0.17
5.12
80
4.10
333
9.81
8.83
0.18
0.68
4.58
0.33

5.77
3.06


0
3.06
80
2.45

1-2
331
41.4
41.4


10.55
0.38
0.21
11.14
30.26
1.42
3.36
4.78
25.48
75
19.11
332
15.2
15.2
0.12

5.2


5.32
9.88

0.21
0.21
9.67
75
7.25
333
7.19
6.47
0.4
1.08
4.72
0.22
0.05
6.47
0


0
0
75
0.00

2-2 上
331
9.12
9.12
0.03

0.45
0.45
0.08
1.01
8.11
0.46
0.5
0.96
7.15
85
6.08
332
4.69
4.69
0.04




0.04
4.65

0.19
0.19
4.46
85
3.79
333
3.29
2.96
0.19
0.47
0.94
0.02
0.05
1.67
1.29

0.06
0.06
1.23
85
1.05

3-1
331
16.42
16.42
0.12

0.65
1.77
0.2
2.74
13.68
0.75
1.38
2.13
11.55
80
9.24
332
6.32
6.32
0.13

2.71
0.33
0.04
3.21
3.11


0
3.11
80
2.49
333
2.86
2.57

0.68


0.04
0.72
1.85


0
1.85
80
1.48

4-3
331
0
0













332
0.42
0













333
2.74
0














5-1
331
4.79
4.79
0.03


0.86

0.89
3.9

0.28
0.28
3.62
80
2.90
332
5.14
5.14
0.03




0.03
5.11

0.15
0.15
4.96
80
3.97
333
3.99
3.59
0.17
0.14

0.34
0.1
0.75
2.84

0.09
0.09
2.75
80
2.20

5-2
331
17.35
17.35
0.12


1.47
0.54
2.13
15.22
0.95
1.16
2.11
13.11
80
10.49
332
8.32
8.32
0.43



0.34
0.77
7.55


0
7.55
80
6.04
333
0.77
0.69

0.33

0.36

0.69
0


0
0
80
0.00
合计

189.51
183.55
2.38
3.38
34.12
6.53
1.77
48.18
135.37
3.58
9.82
13.4
121.97

96.46
注:1、设计可采储量=(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资源储量-设计可回收煤柱占用资源储量)×回采率。
2、本井田地质构造属于简单类型、煤层赋存较稳定~不稳定,勘探程度为勘探,k 值取 0.9。
3、回采率按煤层厚度不同分别为薄煤层取 85%,中厚煤层取 80%,厚煤层取 75%。
4)开采技术条件
①煤层顶、底板稳定性

a、顶板
1-2 上煤层:以基本顶为主,主要分布区内北部拐角处,岩性为粉砂岩、细粒砂 岩,属较稳定型(Ⅱ);直接顶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及互层,分布在勘探区西部, 属不稳定型(Ⅰ)。1-2 煤层:直接顶约占 40%;基本顶分布面积较大,约占 50%, 伪顶分布勘探区中部,约占 10%,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2-2 上煤层:直接顶 主要分布于本区北部及中部,约占 40%;基本顶分布于勘探区东部及南部,约占 60%。3-1 煤层:3-1 煤层属局部可采煤层,全部为直接顶,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 岩及互层,分布在可采范围内,属不稳定型(Ⅰ)。4-3 煤层:直接顶约占 30%;基 本顶约占 70%,主要分布于勘探区南部。5-1 煤层:直接顶约占 80%;基本顶约占 20%,分布于勘探区北部。5-2 煤层:以直接顶为主,主要分布区内西北和东南部, 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及互层,属不稳定型(Ⅰ);基本顶岩性主要为粉砂岩及细粒 砂岩,分布勘探区中部,属较稳定型(Ⅱ)。
b、底板 本井田煤层底板主要由粉砂岩和泥岩组成。
②瓦斯:根据本矿井及周边矿井瓦斯资料,整合区为低瓦斯矿井。

③煤尘:本矿井煤层属于有爆炸性危险的煤层。

④煤的自燃性:本矿井 1-2 上 、1-2、4-3 煤层为Ⅱ类自燃煤层,2-2 上 、3-1、5-1、
5-2 煤层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
⑤地温:本区属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⑥其它:本区地质结构简单,井田内地层平缓,煤层平均倾角 1°左右,煤类 单一、赋存稳定。

3.2 工程分析

3.2.1 整合前工程
整合前,搬迁置换的 8 个矿井生产规模在 0.04Mt/a~0.06Mt/a 之间,均开采 2-2 号煤层,采用房柱式炮采采煤;运输以防爆无轨胶轮车为主,通风方式为边界并 列抽出式,电灯照明;地面简易筛分,原煤露天储存,汽车外运;正常涌水量 30~50m3/d,最大涌水量 40~60m3/d。整合前 8 个矿井概况详见表 3.2.1-1。

34





表 3.2.1-1        整合前矿井概况

项目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
(0.05Mt/a)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
(0.05Mt/a)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
(0.04Mt/a)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
(0.06Mt/a)
1
矿井概况
私营独资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私营合作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2
井田境界
以 5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1703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1
以 7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2106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2
以 5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3529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3
以 4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5659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4
3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4
井田开拓、
开采
双平硐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列
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平硐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列
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平硐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
列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列
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5
地面生产系统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6
储煤系统
露天储煤,容量 0.7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1.0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0.5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1.0 万吨

7
工业场地选址,占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部边界,
占地 0.15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南部边界,
占地 0.14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南角,
占地 0.25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南角,
占地 0.14hm2

8
供排水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9
采暖、供热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1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锅炉
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
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0
供电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11
排矸系统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12
地面辅助,附属设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配
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配
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
配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配
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13
劳动定员及工效
86 人,两班生产,1.94t/工·日
98 人,两班生产,1.70t/工·日
75 人,两班生产,1.78t/工·日
98 人,两班生产,2.04t/工·日
14
回采率及年工作日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15
污水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16
矿井涌水量
35m3/d
35m3/d
30m3/d
45m3/d
17
污水回用情况
矿井水回用率 57%,生活污水回用率 0%
矿井水回用率 57%,生活污水回用率 0%
矿井水回用率60%,生活污水回用率0%
矿井水回用率 55%,生活污水回用率 0%
18
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19
目前生产情况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续表 3.2.1-1        整合前矿井概况

项目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
(0.06Mt/a)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
炭窑渠煤矿(0.06Mt/a)
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煤矿
(0.06Mt/a)
原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
(0.06Mt/a)
1
矿井概况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集体企业,2011 年停产整合

2
井田境界
以 7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9602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5
以 7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1.5502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6
以 7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1.2345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7
以 4 个点划定井田范围,面积约
0.3184km2;井田坐标见表 3.1.1-8
3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开采 2-2 煤层

4
井田开拓、开采
双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
列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
列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
列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双斜井开拓,房柱式炮采,边界并列
抽出式通风,防爆胶轮车运输

5
地面生产系统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简易筛分,产品分为 0~30mm、
30~80mm、80~300mm
6
储煤系统
露天储煤,容量 1.2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1.5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1.2 万吨
露天储煤,容量 1.0 万吨

7
工业场地选址,占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
占地 0.09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角,
占地 0.16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
占地 0.13hm2
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
占地 0.22hm2

8
供排水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生活水源为地下水;生活污水外排,
矿井水部分用于生产,其余外排

9
采暖、供热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
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
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
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 台 2t/h 热风炉,1 台 1t/h 采暖炉,1
台 1t/h 茶浴炉,2 座 8m 高烟囱
10
供电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单回路,引自矿区电网
11
排矸系统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掘进矸石回填井下,地面无筛分矸

12
地面辅助,附属设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
配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
配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
配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装车场地、空气加热室、材料库、配
电室、锅炉房、宿舍等
13
劳动定员及工效
110 人,两班生产,1.82t/工·日
102 人,两班生产,1.96t/工·日
100 人,两班生产,2.00t/工·日
105 人,两班生产,1.90t/工·日
14
回采率及年工作日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回采率为 43%,300 天
15
污水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矿井水简单沉淀,生活污水未处理
16
矿井涌水量
45m3/d
50m3/d
50m3/d
40m3/d
17
污水回用情况
矿井水回用率 55%,生活污水回用率 0%
矿井水回用率 44%,生活污水回用率 0%
矿井水回用率 40%,生活污水回用率 0%
矿井水回用率 55%,生活污水回用率 0%
18
环保手续履行情况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未做环评及相关环保验收
19
目前生产情况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关停;井筒封闭,场地废弃
3.2.1 整合后工程
3.2.1.1 井田开拓及开采
(1)井田开拓方式及水平划分
整合后,矿井新建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东北部 T35 钻孔以南,采用三条斜井综 合开拓。场地内新凿的主、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落底在 1-2 煤层,底板标高+1075m, 埋深 76m 左右。井筒在 1-2 煤层落底后,基本平行于井田西北边界沿井田中部南北 向布置大巷,各煤层开采大巷均采用“三巷制”,即运输大巷、辅运大巷和回风大巷, 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
全井田划分为 3 个主水平,第一水平设于 1-2 煤层,水平标高+1075m,开采
1-2 上、1-2 和 2-2 上煤层,1-2 上和 1-2 煤层各布置三条大巷,采用联络巷和煤仓联系,
2-2 上煤层利用 1-2 煤层大巷联合布置巷道;第二水平设于 3-1 煤层,水平标高+1024m,
开采 3-1 煤层,二水平开拓巷道在铁路煤柱内布置;第三水平设于 5-2 煤层,水平 标高+908m,开采 5-1 和 5-2 煤层,5-1 煤层开拓巷道布置在铁路煤柱内,5-2 煤层开 拓巷道沿井田北边界线布置。各个水平分别设独立排水系统,各水平之间均采用 暗斜巷延伸。
井筒特征见表 3.2.2-1。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见图 3.2.2-1~图 3.2.2-6。
表 3.2.2-1        井筒特征表

井筒特征
井 筒 名 称
主斜井
副斜井
回风斜井

1
井口
坐标
纬距(X)
m
4339982.19
4339903.27
4340014.67
经距(Y)
m
37433158.24
37433180.23
37433182.36
2
提升方位角
°
135°
135°
135°
3
井筒倾角
°
12°
12°
4
井口标高
m
+1151.50
+1151.80
+1151.50
5
井底标高
m
+1075
+1075
+1075
6
井筒斜长
m
367
735
367

7
井筒 宽度
/直径
净宽/直径
mm
4700
5400
5000
掘进
宽度
表土段
mm
5500
6200
5800
基岩段
mm
5000
5700
5240

8
断 面 积
净断面积
m2
16.19
20.09
17.81
掘进
断面
表土段
m2
21.50
26.81
22.48
基岩段
m2
18.57
23.39
19.69

9
支护
方式
表土段

钢筋混凝土砼浇
钢筋混凝土砼浇
钢筋混凝土砼浇
基岩段

锚网喷
锚网喷
素混凝土砼浇

10
井筒装备

1200mm 带式输送机
防爆无轨胶轮车
台阶扶手,
敷设灌浆管路

11
备        注

井下煤炭提升任务,
兼进风和安全出口
辅助提升、运人任务,兼作进风
和安全出口
回风兼安全出口


(2)盘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全井田按水平和断层划分为 6 个盘区,第一水平断层以北为一盘区,第一水 平断层以南为二盘区,第二水平断层以北为三盘区,第二水平断层以南为四盘区, 第三水平断层以北为五盘区,第三水平断层以南为六盘区。盘区特征见表 3.2.2-2。
表 3.2.2-2        盘区特征表


序号

盘区 名称
地质资
源/储量
(Mt)

主采 煤层
煤层
倾角
(°)
盘区尺寸

备注
走向长度
(m)
倾向长度
(m)
面积
(km2)
1
一盘区
60.58
1-2 上、1-2、2-2 上
1
1350~1880
2560~2890
4.0133

2
二盘区
57.94
1-2 上、1-2、2-2 上
1
1860~2100
1600~2340
3.3797

3
三盘区
10.24
3-1
1
2190~3550
2100~2830
6.7876

4
四盘区
6.53
3-1
1
2900~3400
1680~3600
5.7395

5
五盘区
20.83
5-1、5-2
1
2190~3550
2100~2830
6.7876

6
六盘区
19.05
5-1、5-2
1
2900~3400
1680~3600
5.7395

煤层开采顺序为下行式,即 1-2 上、1-2、2-2 上、3-1、5-1 和 5-2 煤层自上而下顺序 开采。盘区开采顺序:一盘区(1-2 上煤层)→二盘区(1-2 上煤层)→一盘区(1-2 煤 层)→二盘区(1-2 煤层)→一盘区(2-2 上煤层)→二盘区(2-2 上煤层)→三盘区(3-1 煤层)→四盘区(3-1 煤层)→五盘区(5-1 煤层)→六盘区(5-1 煤层)→五盘区(5-2 煤层)→六盘区(5-2 煤层)。矿井设计开采计划详见表 3.2.2-3。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3BD.tmp.png表 3.2.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和开采计划表














(3)采煤方法及工艺
矿井 1-2 上和 1-2 煤层采用长壁式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法,2-2 上、3-1、5-1、
5-2 煤层采用长壁滚筒采煤机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各煤层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
顶板。矿井移交时,首采区为一盘区(开采 1-2 上煤层),在一盘区 1-2 上煤层布置 1 个综采工作面、1 个普掘工作面和 1 个综掘工作面,保证矿井 1.20Mt/a 的设计生产 能力。
(4)工作面回采工艺及参数 矿井利用大巷作为盘区准备巷道,采用大巷条带式布置综采工作面,盘区内


区段采用前进式,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后期自上而下顺序开采其他煤层。

矿井投产时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配备一个综合机械化掘进组,用于掘进顺 槽巷道和切眼,再配备一个普通掘进组,用于掘进大巷和其它零星工程等,采掘 比为 1:2。
矿井首采工作面回采率为 95%;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为 85%,中厚煤层为 80%, 厚煤层为 75%。矿井 1-2 上煤层移交和达产时工作面特征见表 3.2.2-4。矿井其他煤 层达产时工作面特征见表 3.2.2-5。
表 3.2.2-4        矿井一盘区 1-2 上煤层移交和达产时工作面特征表


盘区 名称

工作面 编        号

工作面 装        备
平均
煤厚
(m)
煤层
容重
(t/m3)
平均
采高
(m)
工作面
长        度
(m)
年推
进度
(m)
回采率
(%)
原煤生
产能力
(Mt/a)
一盘区
112 上 01
综采
2.73
1.32
2.73
210
1663.2
95
1.19
注:综采工作面原煤产量为 1.19Mt/a,掘进煤为 0.06Mt/a,矿井原煤产量合计为 1.25Mt/a。

表 3.2.2-5        矿井其他煤层达产时工作面特征表


煤层 名称

工作面 装        备
平均
煤厚
(m)
煤层
容重
(t/m3)
平均
采高
(m)
工作面
长        度
(m)
年推
进度
(m)
回采率
(%)
工作面
生产能力
(Mt/a)
工作面
数量
(个)
矿井
生产能力
(Mt/a)
1-2
综采
3.44
1.33
3.44
210
1298.8
95
1.19
1
1.25
2-2 上
综采
1.11
1.31
1.11
210
2020
97
0.59
2
1.24
3-1
综采
1.76
1.32
1.76
210
2524
95
1.17
1
1.23
5-1
综采
1.49
1.33
1.49
210
2958
95
1.17
1
1.23
5-2
综采
1.55
1.32
1.55
210
2822
95
1.15
1
1.21
(5)井巷工程
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总长度 9196m,其中煤巷为 7215m,岩巷为 1981m, 包括井底车场及硐室。掘进总体积为 160742.8m3。巷道千吨掘进率为 7.66m/kt、 133.95m3/ kt。矿井移交投产时井巷工程量见表 3.2.2-6。
表 3.2.2-6        井巷工程量汇总表

项目名称
长        度(m)
掘进体积(m3)
备注
半煤岩
半煤岩
1
井筒


1529
1529


32730
32730

2
井底车场及硐室
180

20
200
3243.5

565.2
3808.7

3
主要巷道
3400

192
3592
60909.6

3294.7
64204.3

4
盘区巷道
3530


3530
56004


56004

5
供电系统
55


55
826.5


826.5

6
排水系统
50

240
290
710.3

2459
3169.3

7
临时工程









合计
7215

1981
9196
121693.9

39048.9
160742.8

(6)井下主要设备


矿井投产时,井下主要装备情况见表 3.2.2-7。
表 3.2.2-7        工作面主要设备表

序号
名称
工作面设备
备注








综 采 工 作 面 主 要 设 备

1
采煤机
MG400/900-WD 交流变频电牵引采煤机,采高范围 1.8~3.6m,截深
800mm,牵引速度 0~28m/min,功率 900kW,牵引力 500~300kN
1 台

2
液压支架
ZY8800/16/35 型电液控制的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阻力
8800kN,支护高度 1.60m~3.50m
150

3
过渡支架
ZYG8800/16/35 型过渡液压支架,支护高度 1.6~3.5m,电液阀控制,
工作阻力 8800kN
4 架

4
端头支架
ZYT8800/16/35 型端头液压支架,支护高度 1.6~3.5m,电液阀控制,
工作阻力 8800kN
5 架

5
可弯曲刮
板 输送机

SGZ764/400 型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 800t/h,运输长度 210m,交叉 侧卸机头,双速电机牵引,功率 2×200kW

1 部
6
转载机
SZZ730/132 型转载机,运量 800 t/h,功率 132kW
1 部

7
可伸缩带
式输送机
DSJ1200/315 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带宽 1200mm,带速 2.5m/s,功
率 355kW
1 部
8
破碎机
PLM110 型破碎机,破碎能力 1000t/h,功率 110 kW
1 部

9
乳化液泵
BRW400/31.5 型乳化液泵站(两泵一箱,一用一备),功率 250kW,
工作压力 31.5Mpa,公称流量 400L/min
1 套

10
喷雾泵站
BPW315/16 型喷雾泵站(两泵一箱,一用一备),功率 125W,工作
压力 14.3Mpa,公称流量 315L/min
1 套
11
其它设备
小水泵、回柱绞车、设备列车、单体液压支柱,注液枪等设备



综掘工作面配备
EBZ-132 型综掘机、EQZ-300 型皮带转载机、DSJ800/63/45 型可伸缩胶带输送
机、BPW125/5.5 型喷雾泵站、MQT-50/1.8 型气动锚杆钻机、FBDNo6.3/2×30 型局部扇风机、SCF-7 型湿式除尘风机、KFC-1 风筒、KWQB50-24/2-7.5 小水 泵、JTY-3 型激光指向仪、ZLJ-350 探水钻机、ML-200 锚杆拉力计等设备


普掘工作面配备
KHYD80 岩石电钻、MFB-100 发爆器、EQZ-300 皮带转载机、DSJ800/63/45
可伸缩胶带输送机、BPW125/5.5 喷雾泵站、MQT-130/3.0-C1 气动锚杆钻机、 FBDNo5.6/2×11 局部扇风机、KFC-1 风筒、KWQB50-24/2-7.5 小水泵、JTY-3 型激光指向仪、ZLJ-350 探水钻机、ML-200 锚杆拉力计、JD-II 型混凝土搅拌 机、DZ-5 型混凝土喷射机、FS-1 混凝土液压机械手等设备
(7)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
本矿副斜井车场布置在 1-2 煤层中,车场标高+1075m,采用平车场形式,主要 担负井下矸石、材料、设备等运输任务。井底车场附近的主要硐室有中央变电所、 中央水泵房、管子道、水仓、井下消防材料库、联络煤仓及爆炸材料发放硐室等。
①联络煤仓:1-2 上和 1-2 煤层之间设井底联络煤仓,只负责 1-2 上煤层的转运, 煤仓有效高度 20m,净直径 5.0m,容量 392m3 左右,能够储存煤炭约 350t。
②排水系统:由主排水泵房、管子道、水仓、水仓清理斜巷等组成,布置在 副斜井井底,泵房内共设有 3 台水泵。排水管路通过管子道、副斜井排至地面矿 井水处理站,管子道与副斜井的交点比泵房底板标高高 7.5m。
井底水仓由内水仓和外水仓组成,总长度 70m,净断面 12.68m2,能容纳矿井


8h 以上的正常涌水量。水仓采用机械清理方式,清理斜巷角度 8°,在水仓入口设
压滤机硐室,压滤后泥饼装胶轮车外运。

③供电系统:由主变电所及通道组成,与主排水泵房联合布置在主斜井井底。

④消防材料库:设于 1-2 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与胶带输送机大巷之间,长度 35m。
⑤永久避难硐室:设于 1-2 上煤层辅运大巷与胶带输送机大巷之间,长度 35m。
(8)井下运输
井下主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1-2 上煤层运输系统为:1-2 上煤层工作面煤炭 经刮板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顺槽胶带输送机→联络煤仓→主斜井胶带输送 机→地面转载点。
井下辅助运输采用防爆胶轮车直达连续运输。主要辅助运输任务包括矿井提 升人员、材料、矸石、设备等。
(9)矿井防灭火系统 本整合区各煤层属易自燃煤层,为预防煤层自燃,设计采取以灌浆防灭火为
主,注氮防灭火和喷洒阻化剂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井上下建立相应的防灭火 系统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①灌浆注胶系统

矿井在风井场地布置灌浆注胶站一座,选用 MDZ-60 地面固定式灌浆注胶防 灭火系统一套,该系统主要设备有定量送料机、皮带输送机、胶体制备机、虑浆 机、渣浆泵、排污泵、监控系统等。灌浆管路沿回风井铺设,经回风大巷送至所 需灌浆地点,灌浆方法为随采随灌。工艺图见图 3.2.2-7。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3DD.tmp.png图 3.2.2-7        矿井防火灌浆工艺图


矿井灌浆站年工作制度为 330d,日灌浆时间 10h,泥浆的泥水比为 1:6,所
需土方量约 102.1m3/d,所需水量约 613.1m3/d,所用水为处理后的矿井水,所需黄 土为外购(见附件 7),目前该矿已与中鸡镇五成功村签订了用土协议。
黄泥制浆站设立围墙与其它生产系统分隔;环评要求所用的黄土应在场地内 黄土堆场进行集中堆放,并采用彩条苫布覆盖。
②注氮防灭火系统 矿井采用井下移动式碳分子筛制氮系统,拖管注氮工艺。矿井选用 DT-500 型
井下碳分子筛注氮机 2 台(1 用 1 备),设备由空气储罐、制氮主机、过滤系统及 过滤装置、空压机组成;产氮量 500m3/h,装机功率 160kW,氮气压力大于 0.60MPa。
③阻化剂防灭火系统

矿井采用电动喷洒压注装置,配套有 D50.8mm 的输送胶管及闸阀、喷枪、压 力表、流量计等压注设备,药剂选用 MgCl2 或者 CaCl2。选用 BH-40/2.5 型喷射泵, 工作泵压 0.2~2.5MPa,最大射程 15m,阻化溶液喷射量为 11~40L/min。
④其他防灭火措施 矿井井下灭火还采用了均压通风防灭火等。
(10)矿井压缩空气系统
矿井工业场地内设空气压缩机站一座,选用 2 台 SA-160A 单螺杆地面固定式 空气压缩机(1 用 1 备)。每台空气压缩机额定排气量 28.7m3/min,排气压力 0.75Mpa, 电动机功率 160kW,电压 380V。每台空压机分别设置 1 个 3m3/1MPa 的立式储气 罐。
3.2.1.2 矿井通风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
风斜井回风。矿井各时期的总风量为 93.0m3/s,矿井通风容易时期负压 455.6Pa, 通风困难时期负压 1599.6Pa 。矿井投产时,在回风斜井井口附近安装 2 台 FBCDZ(I)-№24-8 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1 台工作,1 台备用。
井下通风设施主要有风门、风窗、测风站、风桥及密闭墙等设施。

3.2.1.3 矿井排水 矿井井下主排水泵房位于副斜井井底附近,井下涌水汇集于主水仓内,经由
主排水泵房和敷设于管子道、副斜井井筒内的排水管路以及地面管路,排至工业 场地的井下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复用。


矿井正常井下排水量为 70m3/h,最大排水量为 100m3/h(含矿井涌水及析出 水),选用 MD100-50×2 型水泵 3 台,每台泵配 YB2 隔爆型电动机(55kW,660V, 2950r/min),正常涌水时 1 台工作,1 台备用,1 台检修;最大涌水时 2 台工作,1 台检修。排水管路选用 φ159×7 无缝钢管,沿副斜井井筒一侧敷设两趟,正常涌水 时 1 趟工作,1 趟备用,最大涌水时 2 趟管路同时工作。
3.2.2.4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 矿井工程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主井生产系统、副井生产系统、选煤系统、通风
系统、排水系统、排矸系统。

(1)主斜井生产系统 主斜井担负矿井新鲜进风和煤炭提升任务,主运输系统为带式输送机连续运
输方式。地面主斜井井口布置驱动机房,装备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井下工作面 生产的原煤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提升至地面生产系统。
主斜井装备一台带式输送机,运输能力为 1000t/h,胶带宽度为 1200mm,带 速 2.5m/s,采用双滚筒双电机驱动,电动机功率 N=500kW。
(2)副斜井生产系统 副斜井承担矿井生产人员、井下各工作面设备、消耗材料以及各硐室设备、
材料的升降(包括矸石下井回填)及进风任务。矿井辅助运输采用井上下无轨胶 轮车连续运输系统,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由副斜井井筒、辅助运输大巷、综采工作 面辅助运输巷、各掘进巷道组成。
(3)矿井排矸系统
矿井基建期间井下掘进矸石(3.9 万 m3)运至地面后,全部用于平整场地。矿 井生产期间掘进矸石直接填充井下;地面选矸一般情况下可实现综合利用,建设 单位已和神木县煤建水泥有限公司签订综合利用协议,用做该公司生产原料。
项目设计在矿井工业场地北侧荒沟设置临时排矸场,场地占地 3.90hm2,该临 时排矸场作为建设期弃渣场和运营期矸石销售不畅时临时堆存使用。
(4)矿井辅助设施 辅助生产设施由机修车间、综采设备库、设备器材库、无轨胶轮车库、消防
材料库、油脂库、煤样室、化验室等组成。主要生产辅助设施面积见表 3.2.2-8。
表 3.2.2-8        主要生产辅助设施面积表

序号
辅助设施名称
面积(m2
)        用途
1
机修车间
540
承担本矿井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与设备的小修作业,大中修外委
2
综采设备库
1638
承担综采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修理后综采设备的中转及存放
3
无轨胶轮车库
454
共设 6 个库位
4
设备器材库
1080
存放矿井设备配件、电线、电缆、电器等
5
消防材料库
162
存放消防器材设置
6
油脂库
162
贮备全矿机械设备所需的润滑油、黄油等桶装油脂
7
煤样室
118.8
采样、检查煤样,并将煤样制成分析煤样,进行简单的筛分试验
8
化验室
198
负责生产及销售煤样的一般性化验工作
3.2.2.5 选煤工艺 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对原煤进行加工,选煤厂厂址位于矿井工业场地内,规
模为 1.20Mt/a,与矿井规模一致。
(1)选煤厂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块煤重介浅槽+末煤重介旋流器选煤工艺,原煤全部入选,建设规
模为 1.20Mt/a。矿井选煤厂工艺流程见图 3.2.2-8,地面生产工艺布置见图 3.2.2-9。
①原煤准备筛分 井下原煤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提升至地面,在驱动机房转载,经原煤带式输
送机运至原煤仓储存,然后上准备车间进行加工,准备车间筛分出块原煤(13mm~ 200mm)和末原煤(0mm~13mm)两种产品。+200mm 筛上大块原煤经检查性手 选后进入破碎机破碎;13mm~200mm 的块煤进入主厂房的块煤系统进行洗选加 工,0mm~13mm 的末煤进入主厂房的末煤系统进行洗选加工。
②13mm~200mm 重介浅槽分选
经直线筛(筛孔 6mm)湿法脱泥后的 13mm~200mm 物料,直接进入重介浅 槽分选,分选的块矸石经直线筛脱介后转载和末矸石一起进入末矸石仓。块精煤 经直线筛脱介脱水后,上精煤产品仓,在仓上用筛孔为 80mm 的直线筛分级,分 成+80mm 的洗大块精煤和 80-13mm 的洗混中块煤,分别上块精煤仓。
③0.5mm~13mm 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分选
准备车间筛出的 0.5mm~13mm 末原煤直接进入主厂房无压三产品重介旋流 器分选,同时也可部分入洗或不洗直接上仓,旋流器分选出的末精煤先经直线筛 脱水脱介,再由离心机二次脱水,经转载后上末精煤仓。


④煤泥水处理

煤泥水处理采用二段浓缩的工艺,采用 2 台Φ24m 浓缩机。浓缩机底流采用 沉降过滤式离心机和快开式压滤机回收,脱水后的煤泥可掺入洗末精煤销售。压 滤机滤液返回浓缩机,浓缩机溢流作为循环水循环使用。
煤泥经回收后,完全达到了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

⑤介质系统 脱介直线筛脱出的合格介质返回合格介质桶,脱出的稀介质由稀介质桶收集
后,用泵打至磁选机进行介质回收,磁选机回收的磁选精矿返回合格介质桶,磁 选尾矿直接去原煤脱泥筛作为原煤脱泥筛的冲水。
(2)主要工艺设备及设施
①选煤厂主要工艺设备 选煤厂主要设备情况见表 3.2.2-9。
表 3.2.2-9        主要工艺设备选型表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入料量
(t/h 、m3/h)
处理量
(t/h、m 3/h )
计算
台数
选用
台数
备 注

1
原煤分级筛
3.6×8.5 博后筛,筛孔 13mm,出料
端长度 L=1200mm,筛孔 200mm

261t/h

750t/h

0.35

1


2
原煤破碎机
Q=300t/h, 入料粒度 ≤500mm, 排
料粒度≤200mm

30t/h

100t/h

0.3

1


3
原煤脱泥筛
3.0×4.8  单层直线筛,筛孔 6mm
最大入料粒度 200mm

170t/h

350t/h

0.5

1

4
块煤重介浅槽
浅槽宽度 B=4800mm
170t/h
350t/h
0.5
1

5
块精煤脱介筛
直线筛 3.6×6.1,筛孔 0.5mm
170t/h
300t/h
0.6
1

6
矸石脱介筛
直线筛 1.8×4.8,筛孔 1.0mm
50t/h
150t/h
0.3
1

7
块煤磁选机
φ1219×2972mm
556m3/h
350m3/h
1.6
2

8
煤泥直线筛
2448 型,入料粒度 0~13mm
10t/h
50t/h
0.2
1


9
重介旋流器
1200/850 型,入料粒度 0~13mm
入料压力 0.20~0.25Mpa

170t/h

300t/h

0.6

1


10
末精煤脱介筛
直线筛 3.6×6.1, 合介 段筛孔
0.5mm,稀介段筛孔 0.75mm

170t/h

100t/h

1.7

2


11
中煤、矸石脱
介筛
直线筛 2.4×6.1, 合介 段筛孔
0.5mm,稀介段筛孔 0.75mm

22t/h

50t/h

0.44

1

12
末精煤离心机
WL1400 型,入料粒度 0~13mm
170t/h
180t/h
1.0
2

13
末煤磁选机
φ1219×2972mm
394m3/h
350m3/h
1.13
2

14
分级旋流器组
F×350×12,入料压力 0.1~0.2Mpa
683m3/h
720m3/h
0.95
1

15
煤泥离心机
LLL1150×600B
25t/h
30t/h
0.83
1


16
沉降过滤
离心机
LWZ1200×1800A  型沉降 过滤
式离心机, Mf=16~18%

50t/h

35t/h

1.43

2

17
快开压滤机
F=450m2,Mf=20~22%
15t/h
20t/h
0.75
2
1 用1 备
18
浓缩机
直径 24m,中心传动
683m3/h
1200m3/h
0.57
2



②选煤厂原煤及产品储存设施

选煤厂原煤及产品全部采用封闭设施储存,包括 1 个原煤筒仓、4 个产品筒仓、
1 个矸石仓。主要设施情况见表 3.2.2-10。
表 3.2.2-10        全厂仓(场)设计一览表

名        称
形式及规格
个数(个)
总容量(t)
储存时间(d)
原煤仓
φ22m 筒仓
1
10000
2.75
产品仓(块煤)
φ18m 筒仓
2
10000
2.75
产品仓(末煤)
φ18m 筒仓
2
10000
2.75
矸石仓
8m×8m 方仓
1
1000
0.27
合        计

6
31000
8.52

3.2.2.6 给排水
(1)水源及给水系统 水源为地下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水、地面污废水,采用分质供水系统。矿井在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96.tmp.png工业场地南侧朱盖沟阶地建水源井一座,生活用水由取水泵输送至工业场地两座 500m3 日用消防水池,再通过供水设备送至各用水点。井下排水经处理达标后,供 给井下消防洒水、选煤厂补充水及其他生产用水等。矿井用水情况见表 3.2.2-11。 表 3.2.2-11        矿井用水量表


用水量:本矿最大总用水量为 1508.3m3/d,其中:新鲜用水量 14.4m3/d,选煤 厂补充水量 122.9m3/d,井下消防洒水用水量 537.4m3/d,黄泥灌浆用水量 613.1m3/d。
本矿黄泥灌浆用土采用外购商品土的形式,目前该矿已与中鸡镇五成功村签 订了用土协议,矿方所付商品土价中含有取土场的生态恢复费用。
(2)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 该矿的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散收集。矿井工业场地的生产、生活污
废水经排水管道流至工业场地内生活污水处理站内,先经格栅进入调节池,然后 由二级生化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于(采暖期 76.6m3/d,非采暖期 58.6m3/d)选煤厂补充水,不外排。井下排水 1680m3/d(含矿井涌水及析出水)经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一级处理后,部分(采暖期 1414m3/d,非采暖期 1435.3m3/d) 用于地面生产杂用水、选煤厂补充水、井下消防洒水及黄泥灌浆用水等,其余(采 暖期 266m3/d,非采暖期 244.7m3/d)经明渠(长约 420m)排入场地南部的朱盖沟。
整合后分别新建规模为 100m3/d 的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 及规模为 2000m3/d 的矿井水处理站(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一级处理)。
(3)雨水收集及处理 环评要求对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厂区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排泄。排水沟沿场
地四周和道路两侧布设,排水沟坡度设计为 2%。在工业场地内设雨水蓄水池一座, 场地喷雾降尘的含尘废水及雨水沿地面漫流入排水沟,利用排水沟排入雨水蓄水 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临时喷洒路面。
3.2.2.7 采暖、供热
矿井采暖期总热负荷为 13103.345kW,其中采暖耗热量为 8051.26kW,洗浴用 热耗热量 989.767kW,通风耗热量为 344.099kW,井筒防冻耗热量 3718.219kW。 工业场地新建一座锅炉房,配置 2  台 DZL10-1.25-A Ⅱ型蒸汽锅炉和 1  台 DZL6-1.25-AⅡ型蒸汽锅炉,采暖期同时运行,非采暖期 1 台 DZL6-1.25-AⅡ型蒸 汽锅炉运行。该矿主斜井空气加热室选用 2 台 KJZ-35 型矿井加热机组(Q=990kW); 副斜井空气加热室选用 3 台 KJZ-40 型矿井加热机组(Q=1131kW),矿井加热机组 均以蒸汽为热媒,可满足矿井防冻要求。
锅炉房外设砖制烟囱一座,烟囱高 45m,上口直径 1.2m。锅炉燃用本矿原煤, 蒸汽锅炉配套湿式脱硫除尘器(双碱法脱硫,除尘效率 95%,脱硫效率 60%)。


3.2.2.8 供电
矿井用电设备装机总容量 11648kW,视在功率 9518kVA,矿井生产吨煤耗电 量 24.3kWh/t(其中选煤厂吨煤耗电 7.98 kWh/t)。矿井在工业场地南侧新建一座 35/10/0.4kV 变电所,采用双回路供电,由从李家湾 110kV 变电站 35kV 侧Ⅰ、Ⅱ 段母线分别引一回 35kV 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导线选用 LGJ-120,线路全长 2×6km。
3.2.2.9 道路工程
进场道路:自厂区大门向东南连接矿区公路,路线全长 3.5km,厂外二级公路 标准设计,路基/路面宽 14.0m/9.0m,路面结构为沥青碎石路面。
炸药库公路:炸药库连接进场道路,路线长度 0.45km,厂外四级公路标准设 计,路基/路面宽 8.5m/7.0m,为 15cm 厚泥结碎石路面。
排矸公路:临时排矸场连接工业场地,路线长度约 0.12km,厂外四级公路标 准设计,路基/路面宽 8.5m/7.0m,为 15cm 厚泥结碎石路面。

3.3 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3.1    整合前工程污染源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整合前“原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 矿、神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神木县大柳 塔镇王家坡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 石畔煤矿、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8 个煤矿主要生产工艺为:井下采用“房 柱炮采”采煤,**落煤工艺,煤柱支撑管理顶板。原煤出井后经简单筛分堆存 在露天储煤场。矿井生产工艺见图 3.3.1-1。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A6.tmp.png通风 洒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A7.tmp.png岩巷掘进 通风 洒水

煤巷掘进
矸石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A8.tmp.png防爆柴油车


回填采空区



工作面采煤 通风
煤 房柱式炮采

洒水
防爆柴油车        简易筛分
储煤场


装车外运



图 3.3.1-1        整合前矿井生产工艺流程图
3.3.1.1 整合前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1)大气污染源


整合前矿井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原 8 个煤矿锅炉燃煤废气及矿井生产储运
产生的煤尘。锅炉燃用自产原煤,各锅炉均未配备除尘脱硫装置。整合前 8 个煤 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3.3.1-1。
表 3.3.1-1        整合前各矿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估算表



煤矿
燃煤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SO2
NOx
烟尘
煤尘

t/a
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排放量
t/a
石圪台个体煤矿
1855.9
330.7
7.42
160
3.60
247.4
36.73
11.2
石圪台联办煤矿
1854.3
328.0
7.35
160
3.58
253.9
35.69
10.9
老窑渠煤矿
1448.5
329.4
5.81
160
2.82
239.4
28.86
10.4
石圪台前塔煤矿
1867.4
334.1
7.51
160
3.69
250.3
38.53
11.3
王家坡煤矿
1857.8
333.7
7.45
160
3.63
232.1
36.79
11.2
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
1856.6
332.7
7.39
160
3.61
235.8
36.96
11.6
瓦罗刘石畔煤矿
1857.3
332.5
7.40
160
3.62
222.2
35.83
12.1
白泥圪堵煤矿
1856.0
330.0
7.39
160
3.59
246.7
36.43
12.3
合计
14453.8
/
57.72
/
28.14
/
285.82
9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烟尘:120 mg/m3(<0.7MW 的自然通风锅炉)、
200mg/m3(其它锅炉);SO2   :900mg/m3
注:由于整合前矿井开采煤层相同,故采用统一煤质进行估算;原炭窑渠煤矿开采 2-2 煤的煤
质资料,Sar:0.25%,Ad:7.94%,Qnet.ar:23.90MJ/kg。
(2)水污染源 整合前矿井污废水主要为井下采煤排出的矿井水和地面生产生活污水。整合
前各煤矿矿井水及污水去向基本相同,整合前矿井水及生活污水代表性的去向见 图 3.3.1-2,整合前 8 个煤矿废水产排量、处理措施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见表 3.3.1-2。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9.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A.tmp.png生活用水

食堂用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B.tmp.png洗浴用水        散        排
水 源
锅炉用水

其它用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C.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D.tmp.png井下洒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E.tmp.png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BF.tmp.png井下排水        场地道路洒水

file:///C:\Users\SMLT20~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DDF.tmp.png散排

图 3.3.1-2        整合前煤矿代表性水量平衡图


表 3.3.1-2        整合前煤矿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矿井

废水 种类
废水量

处理措施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产生量
m3/d
排放量
m3/d
排放量
m3/a
因子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大柳塔镇 石圪台 个体煤矿
矿井水

35

15

4500
简单沉淀
SS
75
0.338
COD
50
0.225


生活 污水



11.4



11.4



342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11
COD
180
0.616
BOD
60
0.205
石油类
5
0.017
氨氮
20
0.068



大柳塔镇 石圪台 联办煤矿
矿井水

35

15

4500
简单沉淀
SS
75
0.338
COD
50
0.225


生活 污水



12.5



12.5



375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50
COD
180
0.675
BOD
60
0.225
石油类
5
0.019
氨氮
20
0.075



大柳塔镇 老窑渠 煤矿
矿井水

30

12

3600
简单沉淀
SS
75
0.270
COD
50
0.180


生活 污水



10.4



10.4



312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375
COD
180
0.562
BOD
60
0.187
石油类
5
0.016
氨氮
20
0.062



大柳塔镇 石圪台 前塔煤矿
矿井水

45

20

6000
简单沉淀
SS
75
0.450
COD
50
0.300


生活 污水



12.5



12.5



375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50
COD
180
0.675
BOD
60
0.225
石油类
5
0.019
氨氮
20
0.075



大柳塔镇 王家坡 煤矿
矿井水

45

20

6000
简单沉淀
SS
75
0.450
COD
50
0.300


生活 污水



13.6



13.6



408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89
COD
180
0.733
BOD
60
0.244
石油类
5
0.020
氨氮
20
0.081


大柳塔镇 神府煤田 炭窑渠 煤矿
矿井水

50

28

8400
简单沉淀
SS
75
0.630
COD
50
0.420


生活 污水



12.9



12.9



387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63
COD
180
0.694
BOD
60
0.231
石油类
5
0.019
氨氮
20
0.077


续表 3.3.1-2        整合前煤矿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矿井

废水 种类
废水量

处理措施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产生量
m3/d
排放量
m3/d
排放量
m3/a
因子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大柳塔镇 瓦罗刘石 畔煤矿
矿井水

50

30

9000
简单沉淀
SS
75
0.675
COD
50
0.450


生活 污水



12.7



12.7



381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56
COD
180
0.684
BOD
60
0.228
石油类
5
0.019
氨氮
20
0.076


中鸡镇 白泥圪堵 煤矿
矿井水

40

18

5400
简单沉淀
SS
75
0.405
COD
50
0.270


生活 污水



13.1



13.1



3930


未处理、散排
SS
120
0.473
COD
180
0.709
BOD
60
0.236
石油类
5
0.020
氨氮
20
0.079


合计



429.1



257.0



77130.0



/
SS
/
7.120
COD
/
7.718
BOD
/
1.781
石油类
/
0.149
氨氮
/
0.590
(3)固体废物
矿井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另外还有锅炉渣及生活垃圾。整合前各煤矿 的掘进矸石全部井下回填,不出井;地面无拣矸。矿井锅炉灰渣散排于矿井场地 周围,生活垃圾散排于场地或场地四周。其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 3.3.1-3。
表 3.3.1-3        工程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矿井名称
固废类别
产生量(t/a)
排放去向
处置或利用率
大柳塔镇石圪台
掘进煤矸石
95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47
散排
/
个体煤矿
生活垃圾
20.6
散排
/
大柳塔镇石圪台
掘进煤矸石
80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45
散排
/
联办煤矿
生活垃圾
23.5
散排
/
大柳塔镇老窑渠
掘进煤矸石
70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15
散排
/
煤矿
生活垃圾
18.0
散排
/
大柳塔镇石圪台
掘进煤矸石
79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52
散排
/
前塔煤矿
生活垃圾
23.5
散排
/
大柳塔镇王家坡
掘进煤矸石
86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54
散排
/
煤矿
生活垃圾
26.4
散排
/
大柳塔镇神府煤田
掘进煤矸石
100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46
散排
/
炭窑渠煤矿
生活垃圾
24.5
散排
/


续表 3.3.1-3        工程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一览表

矿井名称
固废类别
产生量(t/a)
排放去向
处置或利用率

大柳塔镇瓦罗 刘石畔煤矿
掘进煤矸石
92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58
散排
/
生活垃圾
24.0
散排
/

中鸡镇白泥圪堵 煤矿
掘进煤矸石
95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55
散排
/
生活垃圾
25.2
散排
/

合计
掘进煤矸石
6970
全部回填井下
100%
锅炉灰渣
1172
散排
/
生活垃圾
185.7
散排
/
(4)噪声 煤矿主要声污染源有通风机、地面筛选设备、坑木加工房设备、锅炉风机以
及煤炭储运过程中的转运设备噪声等。整合前运营中的各煤矿声源源强及采取治 理措施表 3.3.1-4。
表 3.3.1-4        工程噪声源强及污染防治措施

噪声源
源强 dB(A)
采取的治理措施
通风机
95
隔声
坑木房
105
仅白天间断作业,隔声
筛分系统
88
储运系统
80
简易锅炉房
90
室内
(5)生态环境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煤矿开采对自然景观、植物资源及水土流失
的影响。整合前原 8 个煤矿均采用房柱炮采开采工艺,生产规模小。根据现状调 查,原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虽然留设了支撑顶板的保护煤柱,但由于采空区没有及 时进行回填作业,且矸石回填方式不规范,采空区存在时间比较长;在重力的作 用下,8 个煤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采空区内有地表裂缝和沉陷台阶。另 外,各矿井场地周边生活垃圾存在散排现象,生产生活污废水多在工业场地内散 排,但排放量较小;矿井水除用于井下和地面洒水,小部分外排,其环境污染主 要表现在贮煤场地及运输道路产生的煤尘污染。
同时根据实际调查,原煤矿的已开采区及周围主要以天然草地和灌木植被为 主,本次现场踏勘井田内没有发现树木枯死及树木倾斜等现象,对土壤的影响也 较小;暂未出现地下水漏失现象,未影响到其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 基本未改变原有土地的利用类型,仅在局部地段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营运期对自 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影响了局部自然景观的协调,同时


固废的散排导致局部地段产生小面积水土流失。

3.3.1.2 整合前 8 个煤矿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 根据整合前煤矿的实际运行状
况,结合相关环保要求,环评认为整合前煤矿
运行时均存在相同的环保问题,具体如下:

(1)工业场地四周部分无围墙围挡;
(2)地面生产系统、储煤系统及输煤系统均为露天形式,无防尘、除尘设施, 煤尘扬尘影响较大;
(3)污废水处理设施不到位。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全部超标散;矿井水经 简单处理后部分回用,但达不到回用标准;
(4)锅炉无除尘设施,烟尘超标排放,且锅炉烟囱高度不符合环保要求;
(5)矿井的生活垃圾及锅炉渣均未按要求处置,存在乱堆乱排现象;固体废 弃物的散排影响了局部自然景观的协调,同时导致局部地段产生小面积水土流失;
(6)噪声措施不完善,部分噪声源暴露;
(7)大部分场地和道路未硬化,进场道路路况差,污染较严重,厂区绿化面 积小,环境质量差;
(8)无规范化的环境管理机构,其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较低。
(9)煤矿开采形成了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其中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个体煤 矿采空区面积 6.09hm2、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联办煤矿采空区面积 8.42hm2、神 木县大柳塔镇老窑渠煤矿采空区面积 12.21hm2、神木县大柳塔镇石圪台前塔煤矿 采空区面积 21.64hm2、神木县大柳塔镇王家坡煤矿采空区面积 30.29hm2、神木县 大柳塔镇神府煤田炭窑渠煤矿采空区面积 46.05hm2、神木县大柳塔镇瓦罗刘石畔 煤矿采空区面积 39.29hm2、神木县中鸡镇白泥圪堵煤矿采空区面积 10.19hm2。
由于整合前所有煤矿已经关停,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主要是:

(1)原煤矿的露天储煤场废弃,地表裸露,大风天扬尘较大,扬尘将对环境 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原煤矿的工业场地目前荒弃,井筒已封闭,但场地未进行平整及复垦, 局部已自然生长荒草,部分地面设施未进行拆除,与周围自然景观不相协调;场 地裸露地表对生态景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采空区未治理,井田内存在地裂缝及沉陷不稳定区。 整合前各矿井环保问题详见表 3.3.1-5。


表 3.3.1-5        整合前各矿存在的环保问题

煤矿名称
原有环保问题
目前生 产情况
遗留环境问题
大气
污废水
固废
噪声
生态

石圪台 个体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6.09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石圪台 联办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8.42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老窑渠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12.21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石圪台 前塔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21.64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王家坡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30.29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神府煤田 炭窑渠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46.05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瓦罗 刘石畔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39.29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白泥圪堵煤矿
烟尘超
标,煤尘 扬尘大
无处理
设施,超 标排放

垃圾 散排

噪声源 裸露
采空区 面积
10.19hm2

关停
场地未平整复垦,
筛分设备等未拆除; 采空区未治理


3.3.2 整合后工程污染源分析

3.3.2.1 工程施工期污染源与污染物
升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多矿异地资源整合矿井,整合后原 8 个矿井的工业 场地废弃,需新建工业场地,建设期的主要工程包括新建地面生产系统和建筑设 施,以及井下生产系统的建设。
(1)大气污染源
施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场地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的风蚀扬 尘、施工队伍临时生活炉灶排放的烟气,建筑材料运输、装卸中的扬尘,土方运 输车辆行使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水 泥粉尘等。污染物大多为无组织排放,根据神华集团榆家梁矿等施工期有关监测 资料类比,施工扬尘不采取防治措施,平均风速下影响至施工边界外 200m 内 TSP 浓度超标 3~5 倍,采取防治措施情况下一般可以达标。
(2)水污染源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井筒施工穿透含

水层产生的废水、施工中产生的少量泥浆废水、施工区的冲洗与设备清洗废水等。 本整合区井筒施工时穿透的含水层会产生少量井下涌水,由于井筒穿透的主
要为基岩裂隙含水层,该段岩性主要为砂岩和砂质泥岩,水质属于清洁水,因此 井筒施工穿透含水层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的煤与岩的微粒;施工中产生 的泥浆废水中泥浆含量较高,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施工区的冲洗水和设备清洗 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其次是石油类。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五日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3)噪声源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各类施工机械。根据本工程施工活动的特点,经类比调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韵律 发表于 2014-9-15 20:56:4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里面的概念专业性太强,例如拐点,断层,煤层倾向倾角走向这些概念都是我们采矿损害学里碰到的字眼。北京华宇实力及其强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梅子 发表于 2014-9-16 10:30:0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韵律 发表于 2014-9-15 20:56
里面的概念专业性太强,例如拐点,断层,煤层倾向倾角走向这些概念都是我们采矿损害学里碰到的字眼。北京华 ...

我也觉得好专业哦!神木县升兴矿业有限公司要在网站上发送,这样项目好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