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团圆节”“追月节”,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而中秋赏月的历史也有2300多年了。中秋节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古往今来数不清的文人墨客都在用诗句渲染和描述着中秋的美好,而这些美好也都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关于神木人糅在岁月之中的琐碎而不零乱的陈年记忆。 祭月,是中秋团圆的传统庆祝习俗。《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在神木,祭月有它独特之处,当地叫作“谢月爷”。在月亮出来之前就在院子里支起面向月亮的供桌,供桌上摆满各样果品和月饼迎接月爷。其中一个是“大月饼”(直径0.5米左右),全是用手工(不是用模子)做成,饼面花纹造型各不相同。还有西瓜,须切成各种各样的瓜牙(有的如灯,有的如鼎,有的似花篮),精巧的工艺很吸引人们的注意。祭祀时间,一般从月亮变成满月后开始上炉香,香尽为止。 ![]() 神木人习惯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就要将月饼打好。人们将准备好的白面、葵花油或麻油、白糖或红糖(多为红糖)和青红丝等材料,带到固定的月饼作坊里开始排队打月饼。等到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就可以悠闲地享受团聚时光了。 和面是打月饼最大的难题。油、面、糖的比例要适当,油不能太腻,面不能太软,糖不能太甜,尤其是要让油充分地融入面中。只要把握好和面这一关,后面的一切就简单多了。擀月饼、包馅儿、过模子、入烤箱……等上那么几分钟,打开烤箱,浓浓的月饼香扑鼻而来,深深地刺激着人的味蕾,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吃到嘴里。 关于吃月饼在神木还流传这样的说法——“八月十五杀鞑子”,传说元末时期,“鞑子”(元兵)侵占神木,欺压汉人。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让汉人没有起兵反抗的能力,元兵在汉人的小孩生下来之后便将其大拇指切去,这样,汉人的小孩长大之后就不能使用兵器,不能精习武艺保家卫国。日复一日,汉人和元兵的矛盾日益尖锐,直至某年中秋节这天,水深火热中的神木人不甘再忍受欺压,于是决心反抗,在吃月饼的时候,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事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争相用月饼、水果等供奉天地,酬天谢神。 其实,神木人打月饼,不只是为了十五团圆,还是为了秋忙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做干粮。而这也侧面提醒人们,要开始秋忙了。 ![]() 八月十五夜,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说笑,一边赏月,吃着自己打制的月饼,是何等的幸福!这一刻,我们由衷地感叹:八月十五,祭月、赏月、吃月饼,不只是千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约定俗成的传统,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渗透在悠悠岁月中的精神传承。 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的时候,荧荧月色下,是人们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与祝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