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原创内容] 阳光照在生命最需要的地方

阅读数:3006  |   回复数:3
samba站长 发表于 2011-7-6 14:59: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孩子们正在上生活特训课-洗头


智障三年级学生杨成用火柴贴的《化茧成蝶》


聋儿个训课


手语老师徐倩倩在教聋哑儿童读课文


听障四年级学生朱彩霞制作的烙铁画《万重山》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重度聋哑儿童孟资淦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运动会上百米冲刺


第二届校园运动会上获奖的孩子们


大爱无声 爱心齐聚特校

——爱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神木县特殊教育学校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地方。6月21日,当笔者一行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时,展现在笔者面前的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

校园里启智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生活适应训练——洗头。年轻的保育员在旁边一遍一遍的提醒着:“耳朵、脖子都要洗干净。”洗完头的孩子们在校园嬉戏打闹。教务主任包能斌说,对于刚进校的聋哑智障儿童教会如何自理生活是首要的一门课程。

驻足浏览墙壁上的“心灵驿站”写着名言警句和一个个励志故事,把校园装点成了精神乐园。

“自信是一粒生命的种子,深藏在人的心里,随时都可以发芽,并开出绚烂夺目的花朵。自信是一个人心中的灯光,时刻照亮着人生的坐标,辉煌着人生的过程。”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我们要自强让生活充满阳光,我们要自强让生命奇迹辉煌,我们要自强让人间变成天堂,我们要自强让世界欢呼歌唱。”

......

走进听障三年级温馨诗意的教室,和娟老师正在用手语教孩子们读课文,用熟练的手语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美景。教室里墙壁上的“风采舞台”,用简单的介绍诠释着孩子们的风采:有他们劳动的场面,有因某方面的进步而得到的奖状,有运动场上比赛的搏击,也有他们做游戏的情景......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成绩和一点点的进步都来之不易、充满艰辛。

包能斌主任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向我们热情地做着详细的介绍。神木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2008年10月,隶属于教育局,是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主要针对全县听障、智障适龄儿童少年开展康复训练和义务教育。目前,学校共设四个年级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人,其中听障学生39人,智障学生89人。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业教师25人,保育教师5人,工勤人员7人,医务人员2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我们参观了测听室、益智室、书画室、棋艺室、手工室、图书室、律动室、感统室、计算机室等活动部室,宿舍和饭堂。这些先进的设备为开展特殊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积极推行“一校两部两制运行模式”,即分设聋教部和启智部,实行课堂辅助教学和生活教学分离制。

学校注重实施素质教育,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开展书画、棋艺、手工制作、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笔者观看了学生制作的手工艺品,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作品是出自这些孩子们的双手,在展览室这个小小的艺术世界里,有听障三年级的杨毛蛋制作的铅笔屑画, 有听障四年级朱彩霞用烙鉄制作的名为《万重山》的木板画,有智障三年级杨成用火柴贴的《化茧成蝶》,有丝网做成的五颜六色的水仙花,有玻璃珠窜成的小动物,有用红绳线编织的中国结,有剪纸、刀刻花。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震撼着我们的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老师们付出的无数心血换来的。

“‘对待学生人性化,对待教师人本化’是学校的管理理念”。 校长刘彦飞说,“对待这些特殊儿童让他们尽可能感受到体贴与温暖、心中有爱,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老师要有更大的宽容心和耐心。无论是饮食起居都得倍加细心照应。许多智障孩子在来校之前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无论寒来暑往,值班教师每天晚上都要照看着孩子们全部入睡才行。”

不是亲身所见所闻,很难想象老师们对孩子们的那份形影不离的关心和爱。即使是一些智障孩子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在老师的悉心照料下过的有声有色,他们穿着整齐,作息有规有矩,这里便成了聋哑智障孩子的乐园。

走在校园里,让人处处感受到的是温馨和关爱。体会到那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真谛。刘校长说,特殊教育学校本身也是社会各界关爱残疾儿童的产物,是社会大爱的结晶。在建校起就得到了县委县**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政协主席焦调瑜、原榆林市教育局长马剑等市县领导都到校去看望过那里的师生,表达了他们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对学校师生的关怀。社会各界人士还在经济上给予了极大的援助。著名企业家孙俊良2008年、2009年共资助特校53.5万元、慈善协会2011年为特校捐助6万元、民营企业家王翠娥为特校捐助1.2万元、纪工委的领导和干部为特校每个学生捐衣服一套,捐款2000千元等……

听着刘校长为笔者讲述着那一桩桩感人的慈善事迹,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丽的慈善事迹。2009年端午节,王丽为孩子们送来了蕴含节日祝福的粽子,还带来了理发师为孩子们剪了头发;2010年元旦,她又为孩子送来了白面、大米、油和现金2000元,希望孩子们可以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节日;2011年儿童节,她又为孩子们送来了4000元,希望孩子们过好自己的儿童节。

笔者专门走访了王丽。2007年王丽毕业于榆林学院计算机系。刚毕业的她怀揣着自己的美丽梦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她用父亲为她准备的16万元的贷款开始了自己创业,在东兴街开了自己的服装店—西北服装城。因为经验不足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赔得血本无归。提起那段惨痛的经历王丽至今记忆犹新。她说,那段时间吃得苦她永远不会忘记,吃不好睡不香。至今还落下了失眠的毛病。那一次的惨败为她以后的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她明白实现梦想的艰难。一个健全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尚且如此艰难,那么那些残缺的孩子呢?也是那次的经历促使她开始关注这些特殊的孩子。但是她那不服输的性子使她不怕挫折,她对自己说: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于是去向舅舅求救,是舅舅给了她再次创业的资金。之后在万顺建司,她代理了“中财”牌冷热水用聚丙烯(PP-R)管材、配件及施工机具,她的事业从此渐渐有了起色。在自己事业小有成就时她更是没有忘记那些给自己勇气的孩子,每次看见孩子们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孔、一双双渴望关爱的眼睛她都会受到莫大的鼓舞,一次次点燃了她的创业热情。她说,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美丽梦想,都有实现梦想的权利,特效的孩子也有。在孩子们实现梦想的途中我只是想助孩子们一臂之力,希望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圆满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有朝一日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我不是十分富裕,但是关心那些孩子会是她和丈夫乔继龙一生的事业。她真诚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注特校孩子的行列,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兴幸福,正如一首歌里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特校孩子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社会上关心残疾人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的真正含义,让人性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倾情奉献 普洒阳光

——通向无声世界的使者:手语老师徐倩倩

“选择了神木特殊学校,就是选择了自己的未来,就是选择了爱的地方”。徐倩倩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她的选择。

2008年6月,徐倩倩从南京特教学院毕业,同年8月被聘为神木特殊学校教师。她是土生土长的杨凌人。在来校之前,她对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有着足够的了解,从报考特教专业,到上南京特教学院,到神木特校工作,她对特教事业抱有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与笔者攀谈中她没有丝毫的怨气和悔意,而是饱含深情地讲述着她的快乐。

“他们活得太艰难了!与孩子们在一起对我自己的心灵也是一种涤荡,孩子们的天真灿烂时刻感染着我,让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杨宇成,今年10岁,在刚出生一年以后,因药物中毒而聋哑,是2008年神木特殊学校成立以来第一批进校的学生,在聋教部学习。那时他才7岁,没有听力,也不会说话。如今小宇成已能与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与沟通。在一旁的总务主任刘智军说:“如果不是来特效,小宇成也许这一生都就失去了开口说话的机会”。

班主任徐倩倩说,小宇成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每当周末他妈妈有事不能来接他时,他会对老师说:妈妈很辛苦。他表现出了特别的理解之情。平时会把东西分给其他的伙伴吃,还谦让老师也吃,非常有礼貌。

在今年3月举行的慈善募捐晚会小宇成和高娜、任小虎、郝宇宇三位小朋友表演了诗朗诵《我的心声》。“谁说上帝最公平,给了我耳朵,却不能聆听。我能看到蓝天碧野,听不到鸟儿的欢唱。谁说上帝最细致赐予我嘴巴,却发不出声音。我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为了我们爸爸妈妈流过多少泪,爷爷奶奶求过多少次神灵,谁能知道无声世界的可怕,谁能承受不能言语的痛苦。自从跨入学校大门,才使我的生命出现转机,生活也充满希望。感谢老师,是您把我从无声世界带到了有声世界……”让许多在座的观众留下了眼泪。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校运会上,小宇成跑步、丢沙包、呼啦圈三项比赛中都获得了第一。他还会下五子棋、象棋。徐老师说小宇成是个多才多艺、上进心很强的孩子。

像小宇成这样在来校前不会说话的孩子经过徐老师他们精心细致的训导下,先后有十多人学会了说话。教聋哑儿童学说话可不像教正常孩子学说话那么容易,学一个准确的发音有时候都得学上一个礼拜,甚至几个礼拜。学生点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莫大的快乐。老师们所付出的心血常人难以想象。用学校学的仅有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得在实践中琢磨,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了特校注定他们付出的总要比回报的多许多,但当以奉献为乐,把帮助特殊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乐时,快乐也就会源源不断。

我们观摩了徐倩倩老师的课,她和孩子们用手语会心地交流、互动。她是孩子们的知音。我们要与正在学说话的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都要她的帮忙才有效。课余间一位坐着写字的小男孩吸引了笔者,胖乎乎的脸上,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圆圆的脑门心上留着一小簇短发,显得特别机灵使人怜爱。他叫孟资淦,今年8岁,是个聋哑孩子。不是有人介绍,陌生人看不出他就是个聋哑孩子。在向老师问及孟资淦父母的情况时,一旁的小资淦忽然用手指指了指墙,原来墙上有他和她>他*的合影。我们向他打招呼,“你好!”,他竖起大拇指点了点,表示“谢谢!”。

“他们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表情‘夸张’,与他们的沟通是门艺术、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徐老师动情地说。

当年与徐倩倩一起应聘到神木特殊学校的还有他的校友,新疆的卜淑建,山西的邵慧聪。他们还都没有成家,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倾情奉献于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给不会说话的孩子教会了说话,把不会写字的孩子教会了写字。把声音带到无声的世界。是真正的无声世界的使者。诗人里尔克说:“被爱是燃烧,而爱则是――灯油点不完的照明。”特校的老师们就是用这源源不断的爱来诠释她们的神圣职责,用无声的爱来守护这群需要被关爱的精灵。如果说特校的每一位教师是阳光的普洒者,那么特校的每一位学生就是沐浴阳光的幸运者。

拥抱社会 迎接曙光

——从特殊学校走出的孩子们

“承认差异,缩小差距,培养品德,回归主流”是神木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

初步探索和发展职业教育,开展了以手工制作为主的职业技术培训。2010年5月,为了解决大龄聋哑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创办了榆林市第一家福利企业——神木县特殊教育学校爱心工艺坊。爱心工艺坊是为了培养特殊儿童能有一技之长,能够有求生的能力。

爱心工艺坊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来到这里实现过度就业的地方,也是他们即将离开特校融入社会的最后一站。

在爱心工艺坊,静静地看着这些正在刺绣的孩子,无意打扰他们,他们正在无声的世界里实现着自己的那小小的梦想。一位小女孩见到笔者,抬头微微笑了一下,她看上去很快乐,她绣的图案是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周围有花,有小鸟。

工艺坊的负责老师叫李宗鲁,他的家在遥远的黑龙江,在这里主要负责给这些工艺坊里的特殊孩子们教绣十字绣。提起这些孩子,李老师脸上挂满了笑容,他高兴地说,从特校到工艺坊他带着这些聋哑儿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看着他们由当初来学校时的无助,到现在快乐地工作,他非常欣慰,他说,孩子们基本上没有朋友,孩子们把他当自己唯一的朋友,看着李老师用手语和这些孩子高兴的比划着,一种由心而生的尊敬从心底渐渐地浮上心头。

为了能让特殊孩子适应社会,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李老师每个星期都会带不同的孩子出去体验生活,菜市场、超市、药房等公共场所都成了他们的课堂,虽然特殊学校这一创新的上课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适应社会走出社会,但是带着这些“笨小孩”的李老师却引起了旁人的指指点点,在别人眼里这位老师饰演着残疾父母的角色,旁人异样的眼神让这些害怕与这个社会打交道的残疾孩子更加自卑胆怯了,李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走出自卑的心里阴影,紧紧地拉着孩子们的手,让他们从心里能感受有人在保护着他们,慢慢的经过多次的实践,特校的孩子们能自己去超市买东西了,能自己买饭吃了,也学会去医院挂号看病了……

爱心工艺坊里和校园一样到处有“励志驿站”: 热情是一股力量,它能使我们产生火一般的力量,让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让我们将困难、失败和暂时的挫折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爱心工艺坊里有一对聋哑夫妇。妻子叫魏苗苗,娘家在佳县。2009年来神木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十字绣,后来就留在了爱心工艺坊工作,在这里她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神木县水磨河的男孩刘胜军,刘胜军在工艺坊负责装裱十字绣,在这里他们有共同语言,有一样的遭遇。她们在家人和老师的祝福下走到了一起,在2011年的2月初8举办了一场幸福的婚礼。

笔者在爱心工艺坊见到了王建军,他说,这里不仅是手工艺坊,更是一个爱心大家庭,这里是毕业之后的我们这些残疾孩子的“俱乐部”,因为这里有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来找老师诉说,和他们特校的同学见面。

王建军目前已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每天能挣200多元,补贴家用,养活父母。在特校学习三年,王建军学会了说话、学会了与人沟通。今年走出特校,他考取了驾照,跑起了出租生意。王建军说他在特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是特校的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可以自食其力的人。他给笔者深情地讲述了一件他刚进特校时的事。第一年,他刚进学校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竟然骨折了,当时带他的老师张文霞吓得流出了眼泪。老师看到他受伤之后,背着他到麻家塔乡的路上等车,因为在农村公路上的车不多,老师就这样一直背着他,汗水浸湿了老师的背,还不停地问他疼不疼,叮嘱他咬牙挺住,懂事的王建军告诉老师说他没事,不疼。看着老师着急的样子,紧锁着眉头,他的心也揪的非常紧。老师将他送到神木县高新医院,医院为他打了石膏,张红霞老师才通知他的家人。王建军回家养病之后,张红霞去看了他三次,每次来了都带很多东西,希望他早点回到学校。他说他自己从小就是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走到哪儿都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眼神关注,在特校的老师比他的亲姐姐都照顾他,王建军告诉记者那段日子他最想念的就是他的老师和他在特校的同学,恨不得飞回特校生活、学习。

今年19岁的刘鹏,是一名重度耳聋患者。2008年去的特殊教育学校,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的康复训练之后,顺利的走出了社会,现在他跟着他的哥哥做水暖,月工资是2400。笔者了解到刘鹏是个非常能吃苦的小伙,不管多累、不管多苦他都会坚持下去。

在采访时没有见到已经走出特校的高海燕,听说她能用脚写“一手”好字,杜小军已成为一名装载机手,刘晓军已能在校灶上帮忙。在特校成立三年来有 12人在爱心工艺坊就业,有5人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开始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为了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和就业机会,特校还将建立一个爱心洗车房。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前进的小鱼ゞ 发表于 2011-7-6 16:13:4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爱心,奉献,阳光普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更美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hs8327110 发表于 2011-7-6 18:57:2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微博上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李逍遥 发表于 2011-7-7 14:24:1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顶一顶吧。{:soso_e130:}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