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骑驴上东山 于 2014-4-4 15:58 编辑 ![]() 神 木若垮了 我们该笑吗? 在神木的能源经济崛起之前,这座榆林小城如同它的地理位置一般边缘化的有些寂寞,直到终于有一天“煤体”给它带来了存在感,外界疯狂为他“传媒”,同时还兴起了一股风潮,即嘲笑这种“煤人”经济。近两年,神木模式显露颓势,一时神话也沦为一时唏嘘,又一股风潮比当地资金链断裂潮来的更恐怖,即嘲笑神木模式终于要垮了。是的,可怕的不是神木垮了,而是有人巴不得它垮了。 ![]() 什么人爱笑神木呢? 以陕西省内的范围而言,最爱笑陕北人的是关中人,或者说是某一部分关中人,自陕北富起来之后,笑陕北土豪、没文化就成为了某些关中人的“传统”,言下之意就是某些关中人认为自己是有文化的。这种由仇富、排他性、地方主义等多种情绪糅杂在一起的既矫情又狭隘的心理,常常将关中与陕北这两个本为一家的地域推至对立面。加之陕西素以关中为“正统”,关中人自始以来的优越感与自尊心容不得外来的挑战,一旦受到外来的冲击,就会表现出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的态度,所以当其他城市经济与民生腾飞的时候,关中人就喜爱拿文化说事。 在这里我要澄清两个概念:一是关中历史并不全盘等于关中文化,即历史并不全等于文化,二是古代都市文明是文化,现代都市文明亦是。此番评论必然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为此我将致歉一并写好了——以上措辞有失严谨,特此道歉更正:1、关中部分人不仅仅是对陕北有地方主义、排他性,2、关中部分人不仅仅是对文化方面认知狭隘。 ![]() 神木该被笑吗? 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人们大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谴责,但人们忽略了一点,神木过去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又是谁默许?这种“默许”未得到应有的约束以致成了怂恿。神木模式的获利者,断然不仅仅是神木一家,但如今无论怎么躺都会中枪的却只有神木一个。一个时代的发展需要很多贡品,很不幸,神木就是其中之一。反言之,神木若是垮了,除了让某些人有大仇方报的快慰以外,对当地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对陕西又有什么好处呢?神木身陷囹圄,我们不该以看热闹的心态观之,争先恐后的曝其如何崩塌,而是帮其反思与纠正,指明道路,以图未来。我知道你未嘲笑过神木,所以请勿对号入座,可是,相互理解,的确的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文:张时伟) |
你看你看你看看 发表于 2014-4-5 00:22 如果只是为了改善老城人的居住条件,随便找个地方就把他们装下了,经济不转型,不给老城赋予新的功能,改造好也用处不大,性价比不够 |
议程永远是议程,么人有实力,也么人有胆量改造个,除非煤价回升到曾经最高点的基础上再翻个1.5倍 不然谁会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看个改造是为老百姓好,其实实际上也是,还能给自己赚政绩资本。 两全其美的事情。但是老城区那个圈子里的人不在么想么。老神木城人(女人街下,西门口上,旧县医院北,大仙庙南围绕钟楼洞这个圈子里面土生土长的原住民)的人品是我见过仅次与子洲人的。 跑题蓝,其实我想表达的是更本就拆不倒。 开发商投资几十亿进去在么往回来赚这个钱?卖商铺?卖房产?看看现在神木的街上的状况。。。 房产本身就已经过剩的情况下,一个老城区改造会把之前的居住面积扩大多少倍? 我这也没办法算,但单看占地面积的这个圈子。 可以容纳的人口数最低也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3翻吧?地那么贵不修的高一点怎么挣钱? 我觉得要改造也就看孙俊良之类的人,能赔得起的。 要说政府方面在神木目前的经济形势敢投资动老城改造,完全就是作死。 欠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我打赌煤价不翻个三五倍,10年内老城绝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造。 无非也就是为了政绩铺铺巷子里的地砖,说不准会对老房子做一些修缮,让他们看上去更象老房子一些。类似于点灯灯,换牌牌的事情。 绝不可能出现规划图里那种状况。 今天话扔这儿,输了直播裸奔。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