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早的时候就仰慕孙中山先生,心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到南京中山陵深刻领会领袖的革命精神和风采,同时也借以表达一下自己的敬仰之情。看过电视连续剧《孙中山》后,就更加深了这一想法。 这不去年十月份我从神木出发到鄂尔多斯-机场乘坐GS6407航班赴南京,抵达后游览:游览钟山风景区,拜谒一代伟人孙中山奉安之地——【中山陵】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等,参观【雨花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雕塑群、纪念碑等。游秦淮风光带——【夫子庙】乌衣巷、文德桥秦淮河、天下文枢坊、神州第一照壁等。 先介绍第一个景点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我们游的第一站是美龄宫,从美龄宫出来,汽车在林海中穿行。路两旁的松树枝干互相交织,周围全是绿色的海洋。仔细听松涛阵阵,满眼看郁郁葱葱。由灵谷寺前行便是中山陵,我们先在广场南端瞻仰了日本友人梅屋庄极先生赠送的孙中山先生铜像。铜像和常人身高差不多,中山先生身穿中山装,外罩风衣,左腿略向前倾,右手拄一拐杖,目光如炬,表情凝重。这么近距离的和领袖接近,我还是第一次。我好像聆听到中山先生正在演讲:“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物,就是诸君的责任。”稍作停留,我们踏上石阶,穿过牌坊,向北走去。眼前是宽阔山路,层层石阶,沿山势上升,路两旁尽是蓊郁苍翠的松树。
走了许久,忽见一座拱门出现在眼前,以青色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用青色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拱门后是一座碑亭,碑亭平面近似方形,寬约12米,高约17米,碑石上刻着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谭延闿手书的“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穿过碑亭,眼前出现了更高大的石阶,共有392级石阶,8个平台。从台阶下往上观望,那石阶后面的山影全然不见,仰面只能看见石阶上面的蓝天白云。仅从它的高度来讲,要比华山的石阶还要多出三十多级。在华山我们感受到的是险峻,在这里我们感受的是伟岸高大。
爬上石阶的顶处就是中山陵。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背靠葱郁的山岭,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缔造共和,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把孙总理安葬于此,正能体现他“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中山陵陵门平面图为长方形,宽27米,高16.5米,进深8.8米,计有三个拱门,各装有对开的镂花铜门。中门的横额上镌刻着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陵门进口两侧还有一对石狮高约3米。陵门后是碑亭,亭正中立有一块高达9米的花岗石碑,上刻谭延闿所书“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24个镏金颜体大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