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神木百晓生 发表于 2020-11-10 11:43:3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木市共有战国秦、隋、明三个时期的长城资源共550处。其中:
战国秦长城,北接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沿境内大柳塔镇东部向南延伸,经大柳塔镇、孙家岔镇、店塔镇、滨河新区街道、西沙街道、西沟街道、高家堡镇,在我市境内大致呈南北转东南走向,全长约105公里。战国秦长城遗存共153处,其中敌台47处,烽火台32处,关1处,堡2处,险6处,长城段65处。


隋长城,主要分布在境内西沙街道、西沟街道,北起孟家马牙村,南至新圪崂村,呈南北走向,全长约15公里。隋长城遗存共23处,其中敌台3处,烽火台13处,险1处,长城段6处。


明长城,由府谷县向西南延伸进入我市境内,分为两条,俗称大边和二边,大边途经店塔镇、永兴街道、麟州街道、西沙街道、西沟街道、迎宾路街道、高家堡镇进入榆林境内;二边途经永兴街道、麟州街道、西沟街道、迎宾路街道、高家堡镇、贺家川镇进入榆林境内。在我市境内均略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全长约185公里,其中大边长约85公里,二边长约100公里。明长城遗存共374处,其中敌台160处,烽火台92处,马面18处,关13处,堡9处,营1处,险29处,长城段52处。


麟州街道办事处共分布长城四处,全属明长城。

神木营
神木营,位于麟州街道办神木旧城;神木营城建在窟野河边的平川内,西有笔架山,东有龙凤山,二山险峻,巍然对峙,自成屏障。窟野河从笔架山底顺城流过,城周环境优美。


神木营是陕北较为少见的城址,对于研究该时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神木堡建造规整,四角原均有角楼。现存西南角楼夯土台破坏严重,规模不辨,台下住有人家。东北角楼被毁不存。


西城墙大部分断续残存,其中南段240米墙体保存相对较好。南城墙仅存东段150米墙体,底残宽4-8米,顶残宽0.5-3米,残高7米。外包砖断续保存,厚0.7-1米,因夯土墙内凹程度而不等。夯土以黄沙土和红胶土为主,含沙量较大,内包含石块、残砖瓦,夯层明显,厚0.10-0.16米。墙体内壁坍塌严重,生长杂草和野枸杞。


神木城中心于明隆庆六年(1567)建凯歌楼,经维修现保存完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内街道、巷子依旧,以凯歌楼为中心,向南、北有主要街道南大街、北大街,向东、西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北街今天依然为古城内最繁华地段,街两侧保留部分店铺等古建筑。城内袄村明清四合院大约几十处,以白家大院最为完整。白家大院、李家大院于2007年被公布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木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于1993年被列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城平面呈矩形,南北长680米,东西宽710米,周长2780米,占地面积48.28万平方米。




神木东山旧城
神木东山旧城,旧城遗址位于神木镇旧城村西南侧的东山旧城内,南距大沟约20米,相对其高度约160米。遗址所在的东山地势险要,地表现为林地,水土流失严重,遗址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遗址平面呈长条形分布,东西长约100米,东西北宽约60米;遗址分布在东山旧城城址内,地表散见少量陶片,未见其他遗迹现象,采集标本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等;初步判断其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该遗址是神木县境内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研究陕北地区神木境内新石器文化聚落分布、区域类型、文化谱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价值。




五龙口敌台
五龙口敌台,位于麟州街道办自来水公司院内;该敌台位于神木县城自来水公司院内,北距0051敌台1000米,西距0053敌台1500米。该敌台是神木县保存较好的明代长城遗存,对于研究该时期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顶上西侧距西墙1.15米处为登顶台阶的顶部建筑,外高1.89米、长1.65米、宽0.95米,内高1.75米、内长1.53米、内宽0.74米,拱顶。往前1.6米为点烽火的小台,该台为维修人员设计建造,平面形状为外六边形内圆形,六边形边长0.51米~0.58米,宽0.93米,高0.79米,内直径0.71米,中间有一个小圆,直径0.46米,深0.73米;中间被排列为锯齿状的八排砖所支撑,高0.4米。底座六边形,边长0.51米~0.58米,高0.19米,底座东侧有一长方形小孔,宽0.17米,高0.15米,深0.63米。登顶台阶的台顶建筑和点烽火的小台均为现代青砖所制,长0.24米、宽0.11厘米、厚0.55米。


台体顶部每面有4个垛口,垛口间有垛墙,垛口宽0.65米,高1.1米,底部中间位置有一个方形射击孔(排水孔),边长0.22米;垛墙高1.84米、宽1米,垛墙中部有瞭望孔宽0.2米、高0.22米,在四个角两侧的垛墙共用一个角,使两侧瞭望孔相接。


敌台由内夯土外包砖筑成,占地面积106平方米。台体平面矩形、剖面呈梯形,底部边长13米,顶部边长9.25米,高11.55米。台体结构分上下两层,下层实心,上层空心,两重隔墙将台内隔为东、中、西三通,拱顶、粉壁、隔墙宽1.3米,四周回廊相通。西隔墙有门通向台顶,下部为铁梯,上部为砖砌台阶。台体东侧有登台门,下距台底5.8米,门前有小台通向南北两侧台底,长1.2米,宽1.2米。小台下为一个拱顶的空间,高3.6米、宽3米、深1米~1.2米,内有一石碑,是长城协会修缮该台后所立纪念碑。




石堡墕敌台
石堡墕敌台,该敌台位于神木县石堡墕村中,北距0050敌台245米,南距0052敌台1000米。该敌台是神木县保存较好的明代长城遗存,对于研究该时期的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敌台由内夯土外包砖夯筑而成,占地面积73平方米。台体平面呈方形,台体底部边长9.4米,上部边长7.8米,高9.2米。台体东侧中部有拱门,门朝东开,拱门下距台底4.55米,门宽0.82米,高1.82米,两侧有台阶通到台底,内有台阶通往台顶。台顶四侧有垛墙,垛墙高1.8米,厚0.4米,垛口宽1米,高0.82米,瞭望孔、射击孔高、宽均为0.22米。台顶海墁铺砖,砖长0.4米,宽0.2米,厚0.09米。门下部有一碑亭,宽3米,高3.5米,深1米,拱顶,内有石碑。

源:麟州街道办事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推荐推荐5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