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是一个刻度,标注着发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着发展的幅度。 翻开神木的民生“账本”,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钱包又鼓了、就医负担越来越轻、教育资源日渐均衡、生活环境愈发宜居……“十三五”以来,神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入手,持续加大对各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推动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一座幸福之城,必须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450家、医共体总院揭牌、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395人次、就业创业形式持续稳定……神木市民生建设节节拔高,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一份有厚度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徐徐展开。 教育优先:突出优质均衡发展 ![]()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毛泽东,有拼命硬干的焦裕禄,有为民请命的海瑞,有舍身求法的陈独秀……”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九年级(七)班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李逸轩在教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站在鲁迅先生的立场上去批驳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力这一论调,学生们踊跃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在随后的小组合作探究中,根据李逸轩老师提供的四个角度,学生们自由选择,组队讨论,然后充分交流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并引经据典来表达所在小组的思想观点。不同于传统的刻板授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别开生面。 ![]() 22岁的李逸轩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去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该校任教。当谈到教学方式时,他表示,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好的教学方法会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平时的课堂中,我致力于去构建一种开放的、探究的、自主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在小组合作中交流看法,提升思维,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看来,所有教学方式的立足点就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他这样说。 活跃自由而有深度,保持个性又尊重差异,这是该校一堂平常的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吸睛而充满魅力,让他们同样喜欢的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包括烘焙、摄影、书法、足球等体艺课程。该校视体艺与文化课程同等重要,让学生博览六艺,择一而精,更意在技能的培养须久久为功。 “学校在自主办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北师大的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成熟的课程资源、与北师大附校平台的八十多所学校的资源共享等,还有专家驻校指导,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指导,让教师队伍能够快速成长。目前,学校有教师139人,本科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接近30%。”谈到该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校长杜俊说,“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大师资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管理,丰富课程设置,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实际上,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拥有两个习惯、一项技能,健康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运动健身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阅读的习惯,同时拥有体育或者艺术一项技能。” 教育是一份任重而道远的事业,毋庸置疑,该校的建成投用不仅保障了周边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也推动神木教育发展提档升级,为神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教育保障不断提升。神木坚持大投入、补短板,投入教育经费近96亿元。实施重大教育项目40多个,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学校16所,增加学位32000个,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大中小幼教育资助体系全覆盖,累计为4287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988.14万元;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5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36亿元。 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神木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神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办学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与北京师范大学、北大培文集团、西交康桥教育集团成功合作办学,引进省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8名,为全市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通过名师工程、引才计划、公开招考等形式,招聘师范本科毕业生、研究生650余名,招考小学、幼儿园辅导教师1300余名。形成了覆盖各学科、各学段,分层带动、梯次成长的骨干教师发展梯队。 ![]() “对于外界而言,我们学校汇集了神木许多优秀的学子,这是学校的幸运,对于我们而言,生活和学习在这里是我们的幸运。”如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九年级(七)班白如所说,神木一直在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这样的骄傲和幸运。 医疗提质:让百姓看病更便利 “我从去年开始在肿瘤科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医生、护士都很尽心。”今年61岁的王英英是麻家塔办事处南梁村人,十几年前患上乳腺癌,曾辗转北京、西安、鄂尔多斯等地治疗,四处奔走,心力交瘁,前后三十多万元的治疗费更是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谈起病情治疗情况,她开心地合不拢嘴,“以后我不用到外面看病了,在这里我很放心。” ![]() 作为神木市医院的分院,神木市医院滨河新区院区运行一年以来,共接诊门诊病人171000多人次,接诊住院患者6540多人次。同时,该院区在原有肿瘤科综合内科儿科产科以及急诊科的基础上,又相继开设了血液透析科、醒酒中心以及内镜室等相关科室,还投资一千九百多万元购置了大型的核磁共振设备,使医院的功能更加完善,满足了滨河新区百姓的就医需求和在家门口看病的期望。 ![]()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神木市卫生事业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为全市人民托起“健康梦”。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神木市医院创建成为陕西首家县级公立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成为西安医学院教学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神木二院、神木市中西结合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 基础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市累计投资1.8亿元,新改扩建17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所村卫生室,顺利启动神木市医院新建项目。 ![]() 深化医改工作不断推进。神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市(县)”“全省综合医改试点市”;成立了神木市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并出台了《神木市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信息化建设提质增速。全市建设21个数字化预防接种点,公立医疗机构均安装了医疗机构管理(HIS)、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影像会诊系统,8个卫生院和神木市医院实现了区域远程会诊。 看得好大病、收费又不高、还能医保报销,王英英说出了多少人的愿望。这句简单的话,却极有重量,这是对神木医疗技术力量与水平的肯定,更是百姓获得扎扎实实安全感的生动体现。看好的是百姓的病,捂暖的是百姓的心。 就业保障:小康路上不落一个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十三五”以来,神木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就业工作作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和谐改善的优先目标,将创业与就业紧密结合,突出抓好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就业服务基础不断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2016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395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67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32人次,目前城镇登记失业率2.6%,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263人次,开展创业培训1258人次。 找对落脚点,构建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神木全面推广“秦云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公布公共就业服务线上业务办理方式,实现惠民惠企政策宣传、招聘求职发布以及技能培训、补贴享受、社保维权等业务的网上办理,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十三五”期间,神木市累计举办大型招聘12场次,包括4场线上招聘会和8场线下招聘会,累计参加招聘会企业593家次,提供岗位17062个,通过参加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约6730人次,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求职愿望。 抓好提升点,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神木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奠定基础。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工作128期,培训各类人员9263人次。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招聘神木籍大学生的培训补贴力度,鼓励企业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十三五”期间先后给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恒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累计兑付补贴资金379.88万元。 聚焦着力点,下功夫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解决好脱贫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中之重。为了全面实现脱贫劳动力一户至少实现一人就业的目标,神木市人社局用好用足就业帮扶政策,建立了20个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为脱贫户“量身定制”企业就业岗位、乡村公益性岗位、公益专岗、光伏公益性岗位、协管员等岗位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就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共6239人,已经有5682人实现了就业创业,同时在村内开辟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三无”弱贫困劳动力就业331人。 ![]() 激发活力点,凸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益。建立了12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在神木市青年创业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个市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同时将建设资金下达至各创建单位共计339万元,标准化创业中心的建成积极吸引和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入驻创业。2016以来帮助348人通过开百货商店、服装销售、厨卫电器、美容美发、汽车维修、图文广告、窗帘布艺等项目实现自主创业。为516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20万元,为45名成功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9.1万元。 紧盯关键点,做好疫情期间稳就业工作。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企业,企业稳则就业稳,疫情期间神木明确减免范围、缓交方式和经办流程,通过为企业上门送政策送福利,帮助636家企业减免2.9859万人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6096亿元,为267家企业减免35.5955万人的失业保险费用1760.39万元,为860家企业减免5.7108万人的工伤保险费用1833.4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为70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发放补贴达5689.1万元。 老有所依:从“养老”到“享老”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神木作为一个县级市,目前,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66286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2.2%。近年来,神木因势利导,破除养老服务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 家住迎宾路街道兴南路社区的56岁焦青春每天有时间都会到该中心和其他老年人相伴度过,打发时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她说:“以前我在家里照看孙子、外甥,后来娃娃们都上学了,我一个在家很无聊,在日间照料中心和同龄的姐妹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我感到很开心,过得也很充实。” ![]() 据了解,该服务中心由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和智慧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构成,构建起以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为载体,以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支撑辐射周边家庭、社区、街道为一体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让老人不离社区、不离开家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该中心还通过建立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手机APP+智能呼叫+智能呼叫+居家安防”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支撑,整合线下养老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起以“居家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健康服务、居家智能安全防范、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一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 ![]() 截至目前,神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42家,养老床位达到3186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2家,养老床位650张,集中供养全市“城市三无”特困供养对象;民办养老机构25家,养老床位1762张,入住老人804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家,建成休息床位170张;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养老床位410张,入住老人181人。与此同时,神木市还不断加快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建设,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356个,服务农村老年人5891人。这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际行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贴心服务,也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温度。 回望“十三五”,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惠及千家万户,民生事业的改善成为这座城市最真切、最生动、最温暖的印记。展望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神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信念从未改变,绘就更加美好民生图景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来源:神木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