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至唐宋跨越1000多年的时空里,神木境内先后出现过白土(今锦界镇旧镇址北山梁)、訚阳(今乔岔滩乡)、石城(今解家堡一带)、归真郡、雕阴、连谷(今店塔镇北山)、银城(今神木镇黄石头村)、吴儿堡(今解家堡、柏林堡东南)等数十个州县级建置。隋唐时期,神木地区承秦汉之风,继续担负起“南卫关中,北屏河套,左扼晋阳之险,右持灵夏之冲”的重任,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置麟州。五代十国时期,面对北来西临的各种复杂混乱局面,麟州世族杨弘信毅然自立刺史,担当起保境安民的重任,后杨家归宋。归宋之后,杨弘信的大儿子杨业(原名重贵,民间称杨继业)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人称“杨无敌”,后因奸人陷害战死陈家谷。杨业及其子延昭、孙文广等皆为名将,是扬名千古的英雄。杨弘信的二儿子重勋,继父职为麟州刺史,后又传于孙光扆。杨家将保卫家乡百姓近百年,真可谓功德无量。民间因此将麟州城呼为杨家城,便是对这种功德的最好诠释。麟州城在北宋期间,作为西北边陲重镇,承载着北御强敌、西抗狡邻的重任。由于防守成本高,因而就这座州城的存废问题,北宋朝廷曾经发生过几场大的争论。北宋几位名臣如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司马光等来巡边视察,都有诗文留世。最有名的是范仲淹的《麟州秋词》一文,已成为名篇,广传世间。南宋初麟州城破毁之后,金政权在窟野河东山上建了神木寨,后元代又建云州,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改为神木县。明正统年间移置县城于河川,即今神木县城址。 麟州故城,即杨家城,位于神木县城东北15公里处店塔镇杨家城村,始建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北宋有名的杨家将祖籍麟州。杨弘信及次子重勋、孙光扆都做过麟州最高长官。杨业为杨弘信的长子。杨家三代驻守麟州,杨业父子三世抗辽,都是北宋名将。人们由此崇敬地将麟州故城呼为“杨家城”。金、元、明历代改徙,杨家城时兴时废。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神木县城兴建后,杨家城废弃。杨家故城依山形呈不规则条形分布,南、西、北三面临河,深沟环绕,且多处是绝壁,地势甚为险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