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3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闲聊君 发表于 2023-10-28 09:15: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她的城池如此宏大
相当于六个故宫
她的结构如此诡谲
仿佛为了举行某种古老的仪式
她的器物如此神秘
似乎藏着不能言说的秘密
她就是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秃尾河高家堡段左岸,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距今已有4300年历史,是国内发现的一处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座古老石城,缘何被称为“华夏第一城”,又有着怎样石破天惊的故事?


01
古老族群

历史上,凡有大江大河之地,必有大国大城,亦有文明之肇始。

“逐水草而居”是人与动物在艰辛岁月中养成的栖居方式,温柔的河流之水始终是人类利用最为广泛的水源来源。早期的聚落、城邑均分布在河流沿岸,长江-黄河流域就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而全长只有140公里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边,却诞生了规模宏大的超级聚落。

那大概是史前的一次偶然迁徙,智慧的族群拖家带口沿河而行,寻找适合居住、耕作、据守的家园。行至今天的石峁附近,他们驻足远望,视野豁然开朗,秃尾河、永利河交汇于山下,丰茂的水草在风中摇摆,宜人的气候滋养无边绿意,虽有沟壑起伏,却有开阔高地,退可守、战可攻、周围可耕可牧,可以说是梦中家园的“样板间”。


此处即可。

那个英明的首领一锤定音,流浪的族群就此停下脚步卸下行李,因地就便,以石头、以双手、以迁徙中积淀的智慧,开疆拓土,展开了一场不知延续了几百年的接力,终于在山顶之上建起一座庞大城池。石峁石城横空出世,以其庞大、威严、坚固,坐上了当时部落联盟体系的金字塔顶端,并最终演变为具有国家形态的聚落中心。

至于那个英明的首领,是否黄帝本人或其部族一员,依然不得而知。


02
巍峨城池

从高空俯瞰,石峁石城高居于起伏的山峦之巅,睥睨历史沧桑,尤其恢宏壮阔,蔚为壮观。城址总长度约10公里,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相当于六个故宫,布局严谨,环环相扣,内城、外城如星辰拱月般拱卫守护着核心区皇城台,城防体系严密,亦如尊贵的王权本身。

城内还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宫殿建筑、房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龙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遗迹,充分显示了当时经济、生产活动的活跃与频繁

皇城台作为石城的核心区域,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更显高大巍峨,它由外向内分为广场、外瓮城、墩台、内瓮城、主门道等部分,整体底大顶小,最高处可达70米,相当于今天的20层高楼,而台顶平坦,有专家推测为大型宫殿建筑区域,乃是至高无上的权利所在地,也表明其已具备早期宫城的性质。据考古证据复原出的雄伟壮观的城址,昭示着这里曾是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

坚固的城防体系、威严的祭祀礼仪、神秘的石雕图案、严谨的城池结构,无不体现着生活在这里的族群是何等智慧以及其具有的高度文明。

这些文明的印迹,让中华五千年有了现实证据。

03
神奇密码

在这座恢宏庞大的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石雕、壁画等重要文物。数以万计,如星如辰,让当时的生产生活、王权神权有迹可循。

仅皇城台就发现了90多件石雕,绝大多数为单面雕刻,少量双面雕刻,内容大致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其中神面立柱石雕,两侧一嗔一静两张神面,似有善恶之分,最是生动,在今年(2023年)6月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与之一起入选的还有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三叉形器、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朱书扁壶、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每一件,都是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

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陶鹰,50厘米之高,天然的呆萌中藏着威严与神秘,象征着当时的神权或某种未知的信仰崇拜,穿越千年,飞临当下,只是已有人为破坏的痕迹,或许也牵扯到当时及后来某种宗教、信念的变迁。此外,还有远古文明的活化石陶鬲等器物,古老城池的烟火味从此有了承载。

遗址中出土了玉铲、玉鹰、玉钺等大量玉器,它们多发现于墙体、倒塌堆积、墓葬、祭坛等遗迹中,更有“藏玉于墙”的特殊现象,让人联想到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或内心的寄托。其中,以玉人头像价值最高、知名度最广,它出土于皇城台西侧,像一个人的侧脸,只是鹰钩鼻和那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异常醒目,带着一点点古老的懵懂,小心又冷静地打量着这个四千年后的世界。


04
石破天惊

在考古发现之前,这里只是一个隐匿于高原深处的平常山丘,山峦起伏,沟壑连绵,绿色稀疏。

1929年秋,美籍德裔汉学家萨尔蒙尼来到北京。一位中国古董商人建议他去见几个陕西榆林府的农民,他们发现了一批年头久远的玉器。这批随萨尔蒙尼漂洋过海的古老玉器的出土地,就在今天的石峁。1958年,考古工作者来考察确认这是一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陕西省文物考古工作者陆续对该遗址进行多次考古调查和试掘,正式提出“石峁遗址”命名。

从此,石峁遗址相关研究逐渐展开,遗址保护工作不断升级 ,“石峁”之名则如平地惊雷,霍然掀开四千年的源远流长,多次登临文物、考古等一众媒体的头条。

2006年,石峁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陕西省文物局决定启动石峁遗址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

十年余来,石峁遗址作为“中国文明的前夜”,接连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2011—2020)”“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9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2年,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今天,石峁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这座神奇神秘的古老石城即将以怎样的步伐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讲述四千年前的跌宕起伏?

对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巍巍大城来说,当前的考古工作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她的过去依然迷雾重重,石峁先民从何而来?这座古城为何衰落?无数问题在等待着水落石出的一天,而这场考古之旅还将延续许多许多年。

四千年恢宏大气,是她
四千年神奇神秘,是她
四千年风雨沧桑,是她
石峁
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来源:小城神木图片来源:神木大雄


聆听旋韵 发表于 2024-1-7 10:4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去了就没觉得那么好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乐乐~ 发表于 2023-11-30 18:43: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真漂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xy0502 发表于 2023-11-3 13:5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神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等什么君 发表于 2023-11-3 12:49: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石峁遗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嘟嘟baby 发表于 2023-10-30 14:04: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去过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xy0502 发表于 2023-10-30 09:2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出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果冻 发表于 2023-10-30 09:16: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泪染朱砂 发表于 2023-10-30 08:4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好地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苗苗苗 发表于 2023-10-29 21:4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去过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