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老城——在神木的河(hè)南(nǎn)手工麻花王 ![]() 说起老街上卖麻花的,买过的人都会想到大仙庙附近那家河南人,他们家不是老街上最早开始卖手工麻花的,却是赢得口碑比较多的一家。 早晨,当你路过他们家的麻花店时,会看到来买麻花的人比较多,有买10块钱的,有称斤买的,还有买整箱的。 ![]() 每当有人在他家的麻花店前,驻足犹豫时,老板朱新志和妻子都会热情招呼:“尝一下,老师傅,买不买无所谓,不要紧,我们不会强买强卖,你先尝一尝。”很多顾客,抵不住这热情的招呼,就先尝一尝,尝过觉得好,就买了。 ![]() 他们家卖的麻花有原味的、芝麻的、甜的、咸的,还有粘蜂蜜的,根据大小、口味不同,一斤卖的价格也不等,6元、7元、8元。有的顾客会问:“旁边那家麻花店一斤卖6元,怎么你们家就卖7元?”“师傅,东西不一样,用料不一样,成本不一样,我们都是真本实料。”朱新志说,就拿油来说,榨麻花的油,也是他们自己做饭吃的油,所以用料不会偷工减料。 ![]() 朱新志和妻子2012年来到神木,在这之前他们在河北、山西等地都卖过麻花,今年49岁的朱新志笑着说,自己一辈子都是靠卖麻花为生了,当初由于河南老家地少,打不了多少粮食,而一家子又要过生活,所以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做麻花,“我也没有文化,就觉得要学一技之长,卖起了手工麻花。” ![]() 每天早晨5点多,朱新志就和妻子开始了一天的卖麻花生意,和面、搓条,油炸,边做边卖。后来他的大儿子也从老家赶来帮忙,因为当时没钱供大儿子上学,所以念完中学就辍学了,大女儿已经成家,现在二儿子在重庆念大学,所以两口子努力赚钱,供儿子念书,为他们成家做积累。 ![]() 140多度的油温上,朱新志炸着麻花,时不时的擦着额头冒出的汗,在他的两只手和手臂上还可以看到被溅起的油烧过的痕迹。朱新志的妻子说,怎么不辛苦,不辛苦怎么能挣的钱。夫妻二人一天要卖出100多斤面的麻花,除去成本,一天的净利润是100多至200元,这两年的生意不如前两年好了,朱新志说,他们还得付房租,两间店面加一间住房的房租一年3万多,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 不管生活怎么艰苦,他们还是不会忘了商人的经商之道。“我们的麻花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不偷工减料,好油好面,再就是从来不缺斤短两,人心换人心,让大家放心吃。” ![]() 来买的顾客说,自己也买过其他家的,但就是觉得朱新志家的麻花味道好,所以经常光顾。一个10多岁左右的小男孩,拿着1块钱,问可不可以买麻花吃,“一块钱也可以,给你挑根大的。”朱新志的妻子边笑着说边给小男孩挑了一根大麻花,其实如果称斤算的话,一根卖差不多1.2元钱,一毛、两毛、五毛钱,朱新志他们一般都会给顾客省去,不要了。 ![]() 一个外乡人,在神木,把麻花卖的这么好,首先是手工麻花味道好,其次,还有夫妻二人会做生意,不管是对待顾客的态度上,还是该给顾客便宜就会便宜一点,而且他们家的麻花储存时间长,儿女们给老家的老人一次买回10多斤,也能储存好。“不怕,买回三个月坏了,你给我拿回来。” ![]() 说到他们来神木,对神木的印象时,朱新志说,治安比较好。因为在其它地方做生意时,自家的店被偷过。在神木,他们没有丢过东西。来神木几年,神木的方言大都能听懂,就是不怎么习惯神木的饮食,他们一般都是自己做的吃。 说起以后的打算,朱新志想着,自己再挣几年,等孩子上完学,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后,自己就放心了,自己和妻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现在为了生活她们背井离乡,一年回家的次数也就两三次,所以等过了这段艰难日子后,到时候他们就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南做点生意,家里还有老人需要他们照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