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素质的喝酒人 杨朝楼 闽南的风俗中,办丧事必得请人喝酒,办丧事的人,那是叫孝礼周全,因为无论是来帮忙的亲戚朋友,还是只来送纸钱的族人,孝子表达的都是一份感谢之情。但是,如果客人不把握分寸,大吃大喝,那就很不厚道了。 我曾经多次参与过办丧事,因为家在乡下,同村同姓,缘起一家,村里有哪个老人故去了,每家都得有一个人参与办丧。乡下人有的素质一般,在人家的丧事上大吃大喝,甚至醉酒,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年轻的时候,没有我说话的份,我只能尽量做到自己不参与,如今,每见有人在丧事是闹酒,便忍不住要说话,闹酒的人,其实只能不太知道礼数,这一说,便大多面露疚愧。 我也曾经因为喝酒而疚愧。 那是2010年7月间,此前的半个多月里,天空就像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不停地往下倒水。据《中国气象报》和新华网报道:自6月13日起,截止到 6月18日,福建50县市过程总雨量超过100毫米,部分县市总雨量超过250毫米。我市多个县市的日降水强度超过或接近历史极值,其中沙县、三明、大田日雨量位居1961年以来6月最大降水量第二或三位。沙县、将乐、宁化降雨量超过400毫米。这时候喝酒,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当然,没人规定你不能喝酒,只是私下里觉得,大家都在忙抗洪救灾的时候,你大谈喝酒,不说你这动机如何,就是那么一说,也显得你这人没素质。 但是,我却在这个时候喝酒了。那是因为雨季之前,宁化县记者站的同行就告诉了我一个信息:宁化的竹子会长酒,就是当竹笋长到2米高左右,把酒注入竹笋里,让酒与竹子一起生长,一年后,砍下竹子,打破竹节,就能喝了。这对于一生好酒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对于搞新闻的来说,是个很好的新闻题材。记者站的同行跟我说这事的时候,是六月初。由于雨季太长,我到月底才去的宁化。 去采访,冒雨看了老板的“酒厂”——一片竹林。老板还做其他的养生酒,有人参酒、鹿茸酒等等,老板把我带到他的酒窖,每个年份、每个品种都打一小勺让我品尝,这一尝,其实喝了不少。然后,吃晚饭,老板是做酒的,吃饭当然得喝酒,真正的竹筒酒。一桌人,应该喝了有六桶以上(一桶就是一瓶,500毫升),客人就我一个,当然是我喝得多,微醺,或者七八分醉,我自己也不知道了。 回来以后,与一位诗人朋友聊天。这位诗人朋友的工作与防疫有关,那段时间,他去各个县指导防疫消杀工作,他看到县里、乡镇里的人都很忙,他们在忙工作的同时,还要忙着接待像他这样的“指导人员”,请他以及他们这样的“上级领导”喝酒,朋友说:这酒实在喝不下去了,所以,只去了两天,就当逃兵了。诗人,大多很朴实,这位朋友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他知道,乡下的同行们懂得如何防疫消杀。 诗人朋友说:当别人有灾难或者在忙的时候,你却去那喝酒,那是相当的没素质了。 惭愧,我其实也没想做那样没素质的人,在别人忙的时候去找人喝酒。但是,我确实不合时宜喝酒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