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淖”本意泥沼、泥淖,在蒙古语中意指海子、水泊、湖泊。红碱淖的初步形成距今仅70余年的历史,初因积水而成,之前是一片低洼下湿的沼泽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神木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红碱淖旅游景区的开发也越来越上规模,于是为政者认为“红碱淖”这个名字土气、不够响亮,也不容易理解,便寻思着重新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利于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通过公开向全社会征集名字,筛来选去最终确定为“神湖”。 思来想去搞不明白这神湖是什么意思,是因为红碱淖有不为人知的神奇之处、神秘之处?还是有什么神话传说?可没听说过有这方面的说法啊是“神赐之湖”的意思吗?那么是那个大神赐予的?真武祖师?抑或观音菩萨?应该也不是。因为这是新起得现代名,不应该和神话宗教扯上关系,唯一的可能是因为红碱淖位于神木县境内,故名之。 我就纳闷了,因为红碱淖在神木县境内就要以神冠名,那么是不是神木县境内的所有重要的物事、所在都要以神冠名?这样一来,东山是不是就应该叫东神山,西山就应该叫西神山,窟野河就应该叫神河,灵宝塔就应该叫神塔,神木人就应该叫神人?——神经病人,>我*! 一句话,以神湖为名——俗,俗不可耐! 红碱淖目前水域面积近7万亩,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的全球主要繁衍栖息地。水波荡漾,鸥鸟翔集,绿水黄沙,相映成趣;每逢旅游季节,游人如织,湖面舟艇飞掠,空中万鸟翔鸣,一派天人合一的祥和美景。如此景色竟名神湖,万千美景一坏无余,文人雅士摇首蹙眉,村妇农夫一饭三呕。 中国有无尽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以神为名者有几?长江三峡巫峡北岸有神女峰,因其状若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之,且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红碱淖成湖70余年,自无历史文化底蕴可言。神木——红碱淖,虽风马牛不相及,却硬要牵强附会,真正令人无语 如果比较红碱淖与神湖这两个名称,前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比后者好过不止一星半点,改不如不改。 红碱淖近年来缩水严重,实堪忧虑。专家建议红碱淖申请国家湿地,以便将红碱淖景区的保护纳入国家法律保护的范畴,很有必要,否则内蒙境内的截流我们便无可奈何。申请湿地,保护遗鸥无疑是最好的理由。因此,红碱淖改名应以此为一个切口(当然不是唯一的切口)。比如改名为“鸥海”(红碱淖的全称为红碱淖海子),起码有利于湿地的申请。 说到命名,我又想稍灵宝塔一棍。神木东山上修一砖塔,命名灵宝塔,这灵从何来,宝从何至?把灵宝两字堆砌一起用,还不如叫金银塔,一看就是乡下土财主起的名,土,土的掉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因为东山有龙眼窟,和灵字沾边了吗?可也不应该灵而且宝啊。如果要用灵字,诸如“岚灵塔”、“灵岫塔”,起码和山沾一点边,意境也高一些。神木人都知道,东山上早年有石隙流水,如今不惟东山流水早无踪,神木水荒更是年甚一年。当此之时,东山修塔,何不命名“天一塔”,取意天一生水,寓意可有二,一盼东山复流水,二愿神木自然环境早日好转,神木水荒早日解除。给标志性建筑取名一定要有寓意,灵宝寓何意?难道是三清之一有灵宝?咄咄怪事,岂有此理! 单从两处起名,就可以看出,神木的文化建设大大地滞后于经济建设。然则我辈,如之奈何?奈何,奈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