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建言献策] 【枣农心声】枣市低迷再来一场不识时务的雨,真是伤了枣农的心

阅读数:1519  |   回复数:2
古镇书生 发表于 2015-10-7 00:11:0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是陕西省神木县马镇村人,从小在枣林长大,是枣农的儿子,今天我想以枣农的身份写稿发声。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下了两天连阴雨,但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两天阴雨让家乡的红枣全部裂缝而绝收,又加上今年枣市依旧低迷,无人收购红枣,导致红枣绝收。真的是“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又遭顶风帆”,对于枣农来说真是雪上加霜。现在正是打枣季节,就因为红枣卖不出去,枣农任由红枣挂在树上任其霉变腐烂。我现在外地,昨天电话里听家人说,一斤红枣三五毛钱都无人问津,全村大概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有的村民甚至公开喊话:“城里人可以到这里随便采摘,分文不取!”这真是万不得已采取的下下策,一年的辛辛苦苦,投入的化肥农药都付之东流,马上就要收获胜利果实了,偏偏一场淋雨把美梦变成泡影,真的让人欲哭无泪了。

    对于枣农来说,这已经是连续几年的灾年了,天公不作美,听到这个信息,真的让人好心痛。大家也都知道,红枣是马镇的主导产业,主要经济来源,是村民的生活保障。再加之红枣又是个娇嫩之物,夏天枣树开花怕雨打,秋天果实成熟怕雨淋,这两个季节有雨就是灭顶之灾,弄不好颗粒无收。红枣也怕大风,特别是秋天红枣即将成熟时,大风一吹,大片红枣落地,减产不少,损失严重。再加上枣树春要修枝、施肥、灌水,夏秋要不断打药、护理,冬天还要冬灌、修枝,一年四季都的精心管理,真的是劳神费力,村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红枣。

    前两年还有供销社统一收购,分产到户后,就由个人收购,红枣价格随行就市,有高有底,但总有人收购,虽然卖不上好价钱,但最起码枣农不愁卖不掉。近几年来因为熏枣,烤枣市场低迷,价格一路走低,加之熏枣要求严格,绝对不能有裂缝的红枣,所以今年就没有人熏枣,也就没有人收购红枣了,红枣成了烫手山芋,烂在手里,这真的叫人心酸。

    马镇的红枣绝收不是个例,仅马镇村就损失1000余万,那么榆林市各县依靠红枣为生的枣农要损失多少啊?这绝对是个大数字,如果计算出来,真的会让人触目尽心。虽然红枣绝收每年政府都会给予枣农一定经济补偿和关怀,枣农心中政府也是充满感激之情的,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也不能给广大枣农带来长久、实在的安慰。加之,红枣绝收和滞销的局面涉及人口众多,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政府就是再有钱,也恐怕是勉为其难,因为政府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前几年家乡就因为红枣滞销,家人和村民急得团团转,我想着政府有公众力和感召力,发挥网络平台效果肯定不一般。所以,我当时也写了一篇日记发在网上,呼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利用网络平台,为家乡人民解忧,但终因人微言轻,没有效应。说到底,个人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如今,家乡的红枣再次滞销,作为枣农的儿子,我还是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提一点建议。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某地县长卖粉条、卖苹果,某地县长卖红薯、卖大葱的。其实,这些县长不是真的站在市场里或街头巷尾叫卖,他们只是利用网络平台向外推销。其实,神木除了政府媒体,还有几家自媒体网络平台,他们的人气和关注量也不在少数。如果可以的话,我们神木政府也是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帮助枣农把红枣推销出去,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枣农的后顾之忧,政府也不用花太多的钱补偿受损的枣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我知道人微言轻,但我却相信为民服务的政府一定还是关注着我们南部乡镇枣农的。我也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上下齐心协力,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在政府的帮助下,枣农卖枣难的困难一定也能克服解决。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1 无聊无聊
刘涛_O5s8N 发表于 2015-10-7 12:46: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枣农心声】枣市低迷再来一场不识时务的雨,真是伤了枣农的心0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叫我帅锅锅 发表于 2015-10-8 20:58:2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希望能打开销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