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范仲淹在《渔家傲·麟州秋词》中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苍凉的麟州边塞鸟瞰图;如今,登县城东山“麟宝塔”,举目眺望,天蓝、山青、水绿、楼高、路宽一派壮美景象,神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镇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十一五”期间,全县持续加大城镇公共设施投入,不断提升配套功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围绕“一体两翼,一河两川”的城镇化发展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县城面积从2005年1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29平方公里,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20亿元。2009年县委、县**高瞻远瞩,大胆提出“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设想,将县城、新村、二村、西沙、铧山重点打造,拉大城市框架,建设独具特色的塞上宜居城市。 城区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十一五”期间,先后改造了东兴广场、人民广场、滨河河堤景观带、杏花滩公园、迎宾广场,为县城居民休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大力实施引水工程和城区供水管网建设改造, 2010年5月瑶镇水库引水工程顺利贯通,彻底解决了县城居民饮用水难题,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集中供气发展迅速,县城90%的家庭用上天然气。累计投入近4亿多元资金用于城区和西沙、铧山、新村、鸳鸯塔等片区的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普及率达70%。县城绿地面积达66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73平方米。同时,加大文体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五年间,累计完成旧排水管网改造45公里。2009年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用于工业冷却、建筑用水和城市绿化。对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管理,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达300吨。五年来,先后建成东山路及防洪工程,完成二郎山大桥、五龙口大桥、鸳鸯塔大桥、迎宾大道等一大批县城交通枢纽的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区规划建设的“四纵二十一横”道路已完成“四纵十九横”。东兴街、滨河大道拓宽改建工程,将供水、供热、通信、电力等管线容纳地下共同沟,实现城市道路地下设施协同建设。截至目前,神木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总里程110公里,人行道达7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达到1.9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占有道路面积10.86平方米。 重点镇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柳塔镇区建成面积从2005年不足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7.1平方公里,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网络进一步优化。锦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五年完成 8.6亿元,累计完成12.6亿元,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入园项目从2005年仅22个增加到2010年55个;总投资从2005年164.3亿元增加到2010年550亿元。先后建成瑶镇水库和采兔沟水库,为锦界工业园区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石窑店、柠条塔、赵家梁等“八区六园”及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神木城乡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立体多元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铁路、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快速发展,着力构建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路网建设逐步完善。包茂、榆神高速先后通车,神府高速公路工程正在建设中,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2.4公里。府店、杨陈一级公路和包神、榆神、神盘、神佳4条二级公路辐射周边。完成县城过境路、大柳塔镇东过境路、新村滨河路等交通枢纽工程,缓解了城镇交通压力,增强了交通运输能力。改造了锦大路,新建石店路、神锦大街等高标准道路,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五年来,建设通村油路672.3公里,麻瑶路、洪解路、沿黄路等地方路网日益完善,在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了立体多元、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公里通车里程达3409.4公里,位居全省第一。铁路建设快马加鞭,已建的包神、神朔、神延线三条干线铁路在神木交汇,全长183公里。包西、红柠、准神三条铁路,县境内全长155.32公里,正在加紧建设中。神木至山西瓦塘,大保当至山西苛岚铁路的前期工作正在推进。目前,县境内铁路里程达338.32公里,居全省第一。“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电力通讯等设施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立足输配网建设,扩大电网规模,优化电网结构,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先后完成了石圪台35千伏、10千伏开关,榆家梁10千伏、35千伏开关, 3个35千伏变电站的增容改造任务。五年间,先后完成了苏榆II回线路和流柠I回线路、大何线、紫李线、杨石双回线路建设任务。全县农网改造顺利推进,煤矿和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双回路供电。目前,县境内110kv/330kv输电线路总长度分别达到1447.26公里和420公里。安全、可靠、布局合理、服务网点广泛和便利的电力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十一五”期间,全县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宽带数据网等进一步优化升级。移动网络、无线宽带上网覆盖城乡,电话进村率达100%,固定电话总用户增加1.6万户,移动电话增加29.8万户,宽带用户成倍增加,邮政服务快速高效,现代信息网络初步形成。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