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神木全县上下力保应对金融危机成果,力克节能减排压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的32%;完成财政总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市的32.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的22.4%,继续保持了较高增速和在全省全市的领先地位。 人均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00元,同比增长16.3%,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同比增长10.7%,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2倍。 工业产能大幅增长。生产原煤1.6亿吨,增长16%,占全市总量的62%,继续保持全国产量第一;生产兰炭509万吨,增长0.85%,占全市总量的53%,成为全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生产电石65万吨、金属镁4万吨、平板玻璃437万重量箱,这些产业优势突出,实力明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7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市的35%。同时,通过强化工作措施,万元GDP能耗下降到4.744吨标准煤,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非煤产业加快发展。矿山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非煤产业初步形成。大通汽车制造、四妹子小杂粮、神木酒业等项目基本建成。13户小额贷款公司有序运营,金融产业方兴未艾。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益4.05亿元,旅游文化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文体演艺市场活跃,民间投资的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等项目的营运,丰富了休闲旅游业态。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17项,完成基本建设项目投资83.6亿元,完成财政投资19.4亿元。重大生产性项目中,北元化工100万吨PVC项目一期生产线建成投运,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4.02亿元;陕煤“四矿一路”基本建成,完成投资27.7亿元,县属石窑店煤矿及选煤厂成功实现联合试运行,完成投资4.28亿元。全年投资近68亿元实施文体、教育等社会事业项目78项,投资1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7项,其中仅道路交通项目投资达5亿多元。特别是投资2.5亿元的神锦大街、8000万元的县滨河路改造、6700万元的迎宾大道、1800万元的鸳鸯塔大桥等项目的建成,使县城交通状况大为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全年实施农业重点项目52个,财政投资10亿多元,尔林兔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加快流动,农业产业化企业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带动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农业、畜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陕北白绒山羊克隆成功,四卜树农业科技示范园、彦荣农业科技公司等民营农业企业示范效应明显。农民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工业反哺农业力度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入开展“双百帮扶”,截止2010年年底共实施帮扶项目860个,落实帮扶资金2.88亿元,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启动实施了22个城市重点建设改造项目,总投资5.2亿元,县城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县城、新村、二村、西沙(铧山)四大城市组团初现雏形。县城规划控制面积达4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近20万,城市化率达到62.2%,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投资2000万元支持大柳塔、店塔、锦界等重点镇建设,不断提高重点城镇的辐射能力。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民营企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26.8%;实现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税费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19.8%。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6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620户,累计分别达2091户和18782户。民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先后组建成立了煤炭、兰炭、电石、镁业、建材等企业集团。第四届民营经济博览会成功举办,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70%,成为推动县强民富的强大引擎。 民生工程高标准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投入1.7亿元,惠及7.4万城乡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全县普职比例达到1:1;免费医疗累计报销医药费1.8亿元,直接解决了4万余人的住院治疗问题;17.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直补7000万元,4.5万人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城乡居民低保保障标准再次提高,5000多名特殊人群得到免费供养。建成廉租住房4.6万平米、经济适用住房11万平米。县城供水工程顺利通水,城区供气和供热普及率分别达85%和70%,全省一流的县级图书馆、体育馆、中心敬老院建成投运,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两山森林公园、樟子松基地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对煤矿采空区和火烧隐患区的治理力度,共开工项目4个,复垦绿化面积253亩,回收残留煤炭资源200万吨,上缴各类税费近2亿元。全县林地保存面积达380万亩,草地保存面积达1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