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市老龄办获悉,今年该办将在各县区农村推广“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每县区预计抓建15个试点村,每搞一个试点市上将补助2万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全市空巢和失能老年人每年都在不断递增(城市14%、农村20%),养老服务问题迫在眉睫。为探索一条适合榆林市养老服务的新途径,市老龄办推出城区“助老中心”服务模式和农村“邻里互助”服务模式。 在城区,有了专人看护孤寡老人。2008年榆林市成立助老服务中心,市助老服务中心目前共有服务人员98名,被服务老年人170名。在两年的服务实践中,该模式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老年人的好评。2010年市老龄办又顺应老年人的要求,将城区75名困难老年人作为新服务对象,又招聘了32名助老服务人员,对他们进行定时上门服务。 对于农村养老盲区,市老龄办又想出了新招。2009年,市老龄办在横山县韩岔乡东沟畔村,开展了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该村共有70岁以上老年人37人,需要助老服务。村委会选定8名有爱心的妇女组成“邻里互助服务小组”,定期上门为老年人开展家政服务。 “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要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除机构养老外,开展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具体困难,而且是弘扬尊老、敬老美德和强化社会养老意识的重要手段。”市老龄办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大力推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