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钟景林报道 为建成西北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强县,“十二五”期间,定边县将从九个方面入手推进现代农业升级。 农业基础生态化 南部白于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逐步形成“农业增产—林牧业增值—水保增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北部风沙滩区坚持以防风固沙为根本,在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情况下,草畜粮林并举,逐步形成“乔灌草固沙—固沙发展设施农业—粮草兴牧”的农林牧复合经营生态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科技现代化 县上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上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中至县内各部门农技人员、下至各经济合作组织及新型农民的人才体系。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定边示范园区,以土地流转为基础,以统筹城乡为结合点,以移民搬迁和小城镇建设为手段,以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结合定边农业现状和实际需求,重点发展壮大设施蔬菜、优质马铃薯、生猪、奶牛四大产业,配套建设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及交易市场,建设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良种繁育,实施沃土工程,加快机械化步伐,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农业生产标准化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办法。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新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监测、抽检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力度;搞好农业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和不合格农产品。 产业经营规模化 围绕优势产业,建设和完善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对土地流转后生产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组织或个人进行补贴或奖励。 农民主体合作化 重点围绕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鼓励党政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到农村创办、领办种养业专业合作社或农产品加工企业。 龙头企业集群化 支持个体大户、农民合作组织、私营企业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基地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推进上下游产品加工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企业集团,增强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能力。 农畜产品品牌化 制定农产品品牌培育规划,选择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农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定期举办特优农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努力提升“定边马铃薯”“一定牌辣椒”“定边红花荞麦”等特色品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品营销市场化 加快规划建设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畜禽交易市场,逐步由路边市场向标准化市场转变,努力形成健全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大流通新格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逐步建立联通全市、辐射全省和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健全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畅通绿色通道。 灾害防范常规化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预警机制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动植物保护、出入境检疫检验、以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为主的农药及防治器械储备、速生品种农作物种子储备、抗旱物资储备、人影物资储备等工作。建设病虫检测区域站,加强农业病虫害监测。完善动物疫控中心、25个乡镇兽医站、341个村(社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气象信息站,使灾害性气象信息2012年以前达到入户标准。强化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及时性,增强防灾减灾快速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灾害损失。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