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努力将榆林打造成陕西第二极

阅读数:1464  |   回复数:1
豆子 发表于 2011-1-22 09:16:2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豆子 于 2011-1-22 09:18 编辑

——十二五榆林持续跨越发展暨《新西部》创刊十周年高峰论坛侧记
    (榆林周刊报:丁富升)□“十二五”时期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跨越和转型的总体特征,是榆林市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总量持续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榆林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张伟
    □目前,榆林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势头好转,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规划,确定榆林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三是省委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榆林率先发展。
——杨三省
    □未来,我们的可能是,除了西安,陕西有榆林。把榆林打造成陕西第二极,使陕西形成双极结构,使陕西成为西部强省。
——张宝通

    “十二五榆林持续跨越发展暨《新西部》创刊十周年高峰论坛”于 2011年1月10日在我市隆重举行。大会由市**和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府谷县委、县**协办。来自中央、省、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同我市**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企业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委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新闻单位代表15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榆林改革发展大计。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到会并讲话,马秀岚副市长代表市委、市**致辞。
    首先,省社科院副院长、新西部杂志社社长石英作了关于《新西部》杂志创刊十周年的专题发言。他说,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第一份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政经新闻期刊——《新西部》创刊10年来,始终关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先后推出了《榆林打造中国能源大市》和《西部生态忧思录》等大型报道,在榆林及全省引起较大反响和共鸣。
    马秀岚副市长在随后举行的“十二五榆林持续跨越发展”专题论坛致辞中讲到,榆林市曾经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落后地区,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为榆林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改善民生民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又好又快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1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8.7%上升到17%,跃居全省第二;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稳居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400亿元,跃居全省第二;地方财政输入12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五倍;神木、靖边、府谷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南部六县在全省综合排名整体提升了30位次。榆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论坛中,魏后凯、王振中、杨三省、薛晓燕、薛耀晗、石英、张宝通等著名专家和学者,围绕“西部大开发,榆林大发展”的主题,畅所欲言,为榆林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持续跨越发展建言献策。有代表认为,论坛邀请的嘉宾大都为长期关注和研究西部发展的权威人士,国内著名专家和学者,演讲切合实际,对理清工作思路,贯彻省、市战略决策,实现榆林持续跨越发展宏伟目标,很有帮助和启发。
    以下为本次论坛部分讲话内容摘要。

抓住机遇  跨越发展    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地位正在全面确立,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域中心城市的条件日趋成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优势突出,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为“十二五”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十二五”时期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跨越和转型的总体特征,是榆林市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总量持续跨越的关键时期,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榆林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依靠大转型,实现大发展

    未来榆林大发展,必须依靠大转型,依靠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改变来实现。这需要实现5个方面的转变:
    1,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要培育一批新的阶梯产业。要实现从资源性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以后的榆林应该是五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目前的现状是,产业链太短,产品附加价值不高,加工深度不够,技术含量太低。
    2,由资源投资的拉动转变为创新的拉动。创新性当然是指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品牌的创新。
    3,要突出四个融合,即:城乡融合发展、加工制造业要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及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4,更加关注民生,走共向型发展道路。最主要是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同步。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榆林而言,矿产资源富集区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就必须高度重视地质塌陷问题。神木县2010年12月28日晚发生的地震使我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关注。这就再一次引出了一个资源型地区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采空区和塌陷区如何治理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良好型社会。
除此之外,保障和改善民生还必须加大城市公用设施投资力度,加快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同时,要实现西部持续跨越发展,还需要法治和**公正作为保证。

抓住发展机遇,明确发展思路

    榆林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榆林的发展是西部发展的生动体现和真实佐证。从陕西版图上看,榆林雄踞三秦之外,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上,处于陕西领头羊的位置。从2009年看,榆林人均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净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雄踞全省第一。
    榆林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县域经济落后,而榆林的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两年都走在了全省前列,神木、靖边、府谷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三是民生建设日新月异,成就迭出,主要表现在几个亮点上:一个是神木免费医疗。可能还有不同声音,但省**研究室旗帜鲜明,高度赞同,认为应该写入中国民生建设史。二是府谷新农村建设。府谷县委为**引导民营企业,回报农民,大搞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府谷现象”。三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以及特色优势农业的推进。四是民营企业的巨大发展。有资料显示,神木的财政收入有70%来自于民营企业,府谷是64.9%。第五是循环经济出现雏形。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榆林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帷幕拉开的历史交汇处,来看榆林的发展,榆林仍要做进一步努力。
    首先是经济总量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009年,榆林的生产总值是2004年的7倍,人均生产总值是2004年的6.3倍,财政收入是2004年的7.44倍。鄂尔多斯的资源禀赋、产业门类、主导工业总类和榆林基本相似。从数据上看,鄂尔多斯的人口是162.5万,面积是8.07万平方公里,榆林的人口是365万,面积是4.37万平方公里。去年,鄂尔多斯的生产总值是2161亿元,财政收入是365.8亿,而榆林的生产总值是1302亿,财政收入是300亿。与鄂尔多斯相比,榆林的经济总量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目前,榆林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势头好转,全球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二是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规划,确定榆林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三是省委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榆林率先发展。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榆林应该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应立足于全国、立足于陕甘宁、立足于全省,力争把榆林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
    实现上述目标,要做两方面努力,即加快发展与积极转型。一是要调整工业结构,要立足能源化工,进一步发展装备制造业、轻工业和食品加工等工业,用能源化工的收益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城乡统筹,进一步减小财政富足与老百姓收入相对滞后的矛盾;三是加强建设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城市;四是各方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与央企的博弈中,留更多的收益在地方。

打造第二极,带动陕甘宁

    十二五规划,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作了微调,关中从率先发展转变为创新发展;陕南由突破发展转变为循环发展;陕北在过去的五年里,实现了跨越发展的目标,陕北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一半,榆林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西安,延安的工业增加值超越了宝鸡。全省的工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陕北的发展模式从跨越式发展转变为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煤要慢慢挖,因为挖得越多,资源就会枯竭得越快。这是因为新能源革命还没有开始。再过十到二十年,新能源将会有重大技术突破,到那时,在新能源低廉的成本竞争下,煤碳将会是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的元凶。因此,在新能源革命尚未完成之前,在全球尚未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之前,是煤炭行业发展的黄金机遇区,榆林要加快煤炭行业的发展。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第一经济大市,人均GDP超过北京和上海,但是,当地的环境却比榆林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敢于挖煤,敢于发电,手上有了钱才能更好的治理环境。尽管榆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做出了一定成绩,但现实环境却没有鄂尔多斯好。榆林发展能源产业,要有紧迫感,要有危机意识,否则,等二十年之后,煤炭将大大贬值,将由黄金变成黄土。到那时,榆林的非煤产业如果没有培育起来,环境再没有治理好,谈何可持续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讲,榆林的能源产业不发展,北京上海将会拉闸限电,环渤海、长三角将无法发展。我们承担着国家能源开发的重任,能源发展一定要与国家的战略布局相吻合。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国家在西部新分布了四个基地,其中的能源基地和能源深加工基地,重要部分都在陕北,因此,榆林应该响应国家建设能源基地的布局去发展。陕甘宁经济区是带动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区,是对榆林新的发展机遇。鄂尔多斯之所以有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与北京与京津塘的天然联系,因此,榆林的发展,要有融入环渤海的意识。在未来,环渤海将是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其能源供给来源于陕甘宁经济区。
    革命时代,从延安到北京,成就了新中国;现在,从榆林到北京,将会成就环渤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修一条榆林到北京的高铁呢?交通上,我们从西安到包头到呼和浩特,修一条高速铁路,经过榆林,再从银川到榆林再到北京修一条铁路,这样就把榆林串了起来。如果榆林不争取,从银川到北京的铁路很有可能经过鄂尔多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比鄂尔多斯能源储备量大,榆林更具优势。只要打通西安到榆林再到北京的大动脉,陕北将会实现跨越,榆林的秩序发展将会实现。
    改革开放后,沿海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很多省份都形成了双极结构,都实现了跨越发展,都成了强省。除了沈阳,辽宁有大连;除了石家庄,河北有唐山;除了济南,山东有青岛;除了南京,江苏有苏州;除了杭州,浙江有宁波;除了福州,福建有厦门;除了广州,广东有深圳。未来,我们的可能是,除了西安,陕西有榆林。把榆林打造成陕西第二极,使陕西形成双极结构,使陕西成为西部强省。
                                          

省政协副主席张伟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振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三省(省**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张宝通(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Henry-yes 发表于 2011-1-22 13:45:5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