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33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1.2%,比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多出50天,再现了蓝天白云新榆林。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从2007年的278天,上升到2008年的312天,再上升到2009年的336天,2010年的333天;好于一级的天数,从2007年的5天,2008年的0天,2009年的2天,猛增至2010年的27天,由2008年全省10个地级城市排名第六跃居第四。一组组数字背后,是榆林人民为再现蓝天白云做出的不懈努力,使榆林城区的大气污染彻底改观。 黑云压城的往日不堪回首 榆林城区地处北方,又是产煤大市,榆林群众长期以来把煤作为生活、生产的主要燃料,是煤烟型污染的集中区。特别是冬季,弥漫的烟尘一直笼罩着天空。2006年以前,榆林城区煤烟型污染特别严重,冬季“黑烟压城”,有时甚至影响民航起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榆林城市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2006年底,榆林市区共有大小燃煤锅炉443台,集中供热盲区有燃煤锅炉139台,老城区和平房居民区全部燃烧烟煤,建筑工地遍地开花,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也使得汽车尾气排放日益严重…… 对此,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彻底治理大气污染,撕破榆林城区上空的“黑脸”。市委、市**也适时提出“双创”目标,打响驱除“烟魔”的攻坚战。 重拳出击煤烟型污染 2007年9月12日,市**发出《关于榆林城区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安排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使城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无烟煤、电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95%以上,市区空气污染指数优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92天以上,实现天蓝、水绿、城靓,人居环境舒适优美的目标。 市**还出台对榆林城区的禁烧烟煤工作、锅炉整改工作、机**辆尾气治理工作和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工作的一系列实施方案。 就在这一天,市**专门成立了由21个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榆林市城区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工作领导小组,一场“环保风暴”在塞上古城榆林迅速刮起。“蓝天工程”主要是治理大气污染,其中禁烧烟煤和锅炉改造首当其冲。这项工作于2007年推开后,榆林城区禁烧烟煤的范围由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74平方公里,市、区各级投入禁煤资金7110万元,对城区9万余户常住人口、4万多户流动人口实行了禁烧烟煤政策。在锅炉改造方面,开始全面拆除市区燃煤锅炉。2007年,48台燃煤锅炉改为天然气锅炉,拆除27台,总投资1023.5万元;2008年,供热盲区剩余的104台燃煤锅炉全部改为天然气锅炉,集中供热管网通达区域燃煤锅炉全部被拆除,改造50台锅炉,投资2900多万元;2009年,改造22台,投资700多万元。 截至目前,市区共完成集中供热盲区224台锅炉的天然气改造,集中供热盲区燃煤锅炉拆除率达到98%,燃煤锅炉治理率达到100%。同时1000多家餐饮业全部改用天然气,100多家豆腐坊改用清洁燃料,仅此一项榆林城区每年省用烟煤27.24万吨。 近年来,市区以“双创”和“蓝天工程”为契机,还大力发展供热、供气等公共事业,积极扩大绿化面积。市区新增集中供热主干管18.3公里、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总面积达810万平方米,占总用热面积的66%;城市供气新增供气管网402公里,天然气用户占市区气化率达到80%。全市还积极实施绿化工程,3年间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6.1%,人均公共面积提高到7.54平方米。 严格控制扬尘污染 ![]() 近年来,榆林建设工地数量众多。市相关部门要求每一个建筑单位必须加强周边道路的绿化,所有建筑工地裸露的黄土沙子必须进行覆盖。为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市上还出台《榆林市建设工程治理扬尘及噪声污染暂行规定》等文件,明确监管责任,对工地施工进行严格规范。环保部门加大对各类施工工地的监督检查。市、区“双创”办、监察、城市综合执法、城建等部门多次与环保部门一起,对开工建设的200多项工程全部进行跟踪监管。 强势推进污染减排 为了进一步减少烟尘及二氧化硫污染,让古城榆林亮出美好容颜,“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先后淘汰小兰炭、小电石、小铁金、小火电、小水泥企业561家,关闭了榆林氮肥厂、府谷氮肥厂、吴堡氮肥厂等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关闭了神华神东电力公司自备电厂2×12MW、神华阳光电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5MW、横山电厂2×12MW以及榆林南郊热电公司1×12MW+2×6MW机组。共减排二氧化硫7.613万吨,较2005年下降3.1%。截至2009年底,全市10万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全部建成烟气脱硫装置。建成脱硫设施10台套,脱硫总装机容量达到44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67.5%。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秸秆禁烧列为各涉农县区考评内容,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工程,全民动员,层层防控,推进秸秆禁烧率大幅提升,减少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下大力治理机**尾气 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机**排气污染,我市成立榆林市机**尾气监测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榆林市机**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明确了机**污染检测、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 通过采取驻站监管、定期巡查、突击抽查、进行年检等办法加强监管。市有关部门还制定城区机**辆尾气污染的专项治理方案,积极推广汽车燃气技术,尽快普及汽车使用清洁能源,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市区机**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通讯员朱维胜 李生伟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