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化作新蓝图 高原厚土架彩虹 在寒北高原的北麓,被黄河环抱的府谷县城,有一位性格豪爽开怀的中年人,他就是府谷县招商服务局局长刘优成。也许是这滔滔的黄河水和脚下这块凝重的高原厚土锤炼了他坚韧倔强、刚毅正直的性格。他28年如一日,严于律己,勇于开拓,热衷于本职工作,喜爱文学写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一座座“丽人”的丰碑,留下了一处处闪光的足迹,唱响了一首首招商引资的时代赞歌。 一、一丝不苟是他一惯的作风 出身于寒门的刘优成,自幼3岁丧母,随祖父母一起生活,13岁开始生活自理,历尽了人生的辛酸苦辣,从小锤炼了他敢于向生活挑战的性格。他的家乡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周围人们的贫困潦倒,都充满了他最初的人生记忆,他把对未来的希望放在了刻苦钻研学习与如饥似渴地读书上,于是他便很快就成了“学生领袖”。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中专、大学一直任学习干事、班长等班团干部职务,从小学至高中每年度评选的各种“优秀学生”中他总是其中之一,每年度学校考试总分的光荣榜上他总位于前一、二名,这使他依稀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曙光。 1980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选择了报考师范院校这个当时认为不太理想的专业,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榆林师范。82年毕业后,回到庙中任教,由于他工作认真、勤恳,经教育局批准又到陕西师范大学榆林高专(现在的榆林学院)化学系进修,毕业后第二年组织将他调到当时全县八大初级中学且交通便捷的孤山初级中学任教,这时他更是满腔热忱,辛勤耕耘,所带的班级科目在全县统考中名列第一。 在校期间,他兼任过教研组长、团支部书记,还又刻苦攻读了北京党政干部基础系的全部学科,取得了专科文凭“双学历”。1989年组织将他调入县委农工部工作,他更是爱岗敬业,彻夜不眠地工作,农工部16年来他协助两任部长圆满地完成了为期3年6期的社教,3年的小康村镇建设和3年5期的基层组织整建以及五荒地拍卖工作,使得1995年府谷小康办被省委评为“奔小康先进办公室”,整建办被地委评为“先进整建办公室”,他本人在农工部工作期间,同时连续3年又被县委评为全县领导班子序列中的“优秀公务员”,先后荣获中央、省、市、县各种奖项20多次,这一个个台阶攀登,一个个荣誉的获得,都凝聚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二、为人大方是他生来的本性 凡与刘优成同志接触过的人,都感到他为人大方,仗义疏财,与人共事唯恐他人吃亏,1993年党中央号召全国党政机关干部踊跃下海创办经济实体时,他与一个企业职工和一个农民合伙集资了100万元创建了全县一流的“三位一体”的印刷厂。正当营业逐渐增收的时候,当时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下乡办主任的他,毅然将印刷厂转让给同伴,自己又投身到紧张的“农民六教育”、“干部四教育”和三个代表工作中。就这样从细微的小事上,到较大的经济往来中,刘优成同志以大度、大方、宽厚待人,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重和喜爱。 三、助人为乐是他自愿的天职 出生在“文革”期间的刘优成同志,当时周围父老和同学、伙伴的清贫留下了他童年心酸的记忆,他在祖父、父亲高尚人格的教诲和影响下,从小养成了助人为乐的本性。他从懂事三年级起,就经常给贫困农民的孩子送干粮、买钢笔和笔记本,在读中专、大学期间,他经常给贫困同学送饭票和买乘车票,在学校任教期间为贫困学生借、垫学杂费。 在调入农工部工作期间,他唯恐自己是理科毕业生,文字工底浅,而勤于搜集和练习写作。由于所处部门的业务特点,通过对各类材料的撰写以及全县知识大奖赛的筹办和政策、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五下乡”活动的指挥与农工部16年的工作锤炼,使他成为全县会写材料的“一支笔”,从而也练就了他“出笔快,立意高”的特征。又且他的工种属于涉农部门,他不以领导身份自居,而且为单位和个人不论写多少材料从不索取任何经济报酬,正因为他的“方便”,所以求他写材料的人和单位络绎不绝,仅在县委农工部工作的16 年里,连自己也不知道写过多少种文体和为多少单位与个人写过的各种材料。他1990年底撰写的《沙梁村围河造地400亩》,被陕西省土地管理局评为“珍惜土地”征文三等奖,2000年撰写的弘扬新民医院的《一个窗口医院的创业史》和歌颂黄甫镇党委书记杨东方的《淳情悠悠为民忙》两篇稿件均在国家级刊物《世界曙光》中发表,而且都被国务院体改办改革出版社,北京亚联经济研究所,企业文化从书编辑部联合评为《走向卓越》丛书全国征文优秀作品一、二等奖,两稿的主人也同时荣获“卓越人物奖”,并分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企事业50周年辉煌成果巡礼”颁奖研讨、展示会。2001年撰写的《希望在神奇的土地上升起》、《耕耘曙光》、《他将毕生献事业》、2002年撰写的《点燃大西北火炬的人》、《甘为石子铺通途》和《教育的效果在运作中升华》均在国家级刊物《中华世纪》、《光荣梦想》中发表,并分别荣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和特等奖。2003年《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矿业管理 为府谷引进时代潮流,抢占市场鳌头保驾护航》一文获“中国西部可持续研究发展战略学术论文特等奖”,2000年2月《一个窗口医院的创业史》一文又被**亲笔提词的“中华精英”《走向辉煌》中华文献丛书编辑部评为“中华精英荣誉金奖”。2004年11月刘优成同志被教科农国际传媒、走向卓越编辑部《西部时报》、新闻出版署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评为“全国十佳新闻工作者”。 他在农工部工作16年的日日夜夜里,伏案桌前,通宵达旦,翰墨抒情,书写了大量府谷这块神奇土地上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神府煤田的大开发中涌现出来的人和事,以弘扬他们可歌可泣的业绩,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四、命运惨败是他苦难的再现 刘优成同志是一位平凡而又历经沧桑不幸的人,自幼丧母后,靠着刻苦读书,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取得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尤其是在过去不平凡的2003年,世界各国人民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其间,他突发胃病被西京医院误诊为癌,施行了四分之三胃大切除术,当时只身一人在古城西安的西京、交大一附院两个医院先后度过了36个日日夜夜,在此期间,他谱写了《挣扎在病床上的呻吟》一首歌,表白了人生挫败,上下沉浮,欢乐忧伤的心境,目前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会会员、音乐教育家谢正恭亲自谱曲出版。 正当他出院不久,身体还尚未痊愈时,更加不幸的是与他共同度过19个春秋的爱妻身患结肠癌施行过两次根治手术的王霞,第三次癌变转移于膀胱之间,并于一个秋风萧萧、大雨滂沱的夜晚,即2003年10月10日晚11时30分匆匆地离开了人世。当时他孤身一人、独自惆怅,顿时感到六神无主,天崩地坼,五内俱焚,欲泣无泪,仿佛大地在衷鸣,山河在垂泪…… 随即11月初,组织上为使他调整心态、放飞心情,特派他到中央党校参加了全国第七期对外领导干部培训班。他带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朋友们的期盼,带着组织对他的厚爱,带着无言的苦涩,在冰雪交加的季节,踏上了赴京学习的征程,并圆满地完成了学业。 爱人的离去使他的灵魂在悲伤,心情在迷茫,而且都变成了昨日平凡而又最苦的回忆。然而痛苦使他更加深沉,可以使他鉴别快乐。而且经历了多过的不幸才使他珍惜存在的一切,一位师级干部给他赠书时劝到:“没有艰难险阻不叫攀登,没有坎坷命运不叫人生”。所以他将“花落一地洒落成歌,心碎千片飘落成泪”的心情当成珍藏的记忆。 命运一次次捉弄着他的顽强抗争,是信念支持着他的不败人生,他自幼勇于向命运挑战的性格初衷未改,曾经有位名人赞誉他的品行是:“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他在述职报告中写到:“通过我历经沧桑的人生履历,使我更懂得身处富贵之地不忘贫贱人的苦恼,居欢乐之场不忘患难人的疾苦之处世哲理”。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是众多朋友的温情给了我做人的毅力,是信念支撑着我不败人生”,正向他自己所言:“过去我在浪漫中陶冶了开怀的性格,而今在寂寞中造就了高升的修养”。 在久病不愈而又充满悲伤寂寞的时光里他仍然饱蘸浓情,撰写了《电脑时代弄潮儿》、《仲情信合为民忙》和《细微之处谱华章 文明之花绽芬芳》以及《开辟工作思路 打造行业形象 着力为老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驾护航》、《发挥资源优势 强化企业管理 着力为府谷引领时代潮流 抢占市场鳌头保驾护航》和《希望在英雄的土地上升起》等5000-8000字篇幅的大型稿件36篇,并分别刊发于《人民日报》时代潮特刊和国家级成果奖出版物《走向卓越》丛书的第十四部《盛世华章》之中,以进一步从不同侧面讴歌和弘扬了府州大地在迎接西部大开发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范。 他热衷于本职工作,待人诚恳,为人耿直,秉性直爽,作风正派,注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在创新中探索思路,昔日流沙般的岁月给了他的成熟,荆棘似的征程赋予了他的坚强,使他具有孜孜向上的事业心和资深的文化底蕴,在同仁中享有一定的声望。 他在工作上廉洁奉公,在生活中克勤克俭,做到了自省、自警、自励、自律,以“淡泊求名利,为官一身清”,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公仆形象。这是他坦诚的自我表白,也是对自身公正的评价。 他德容天地,情系桑梓。有一位教育家北大教授郭昌顺给他赠词写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也许是高山给了他的坚贞,黄河赋予了他的柔情。他28年如一日,热衷于本职工作,他在教学的8年里,在讲台上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了心血点点;在花园里,扶残助弱,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白色的粉沫一阵阵飞落,过早地染白了他的黑发,却将他青春的绿色映衬的更加浓郁。 辛苦的汗水是他无私的奉献,满天的桃李是他最高的荣誉,使他心在飞扬,情在高昂。是他崇高的信仰伴他昼夜耕耘,是他的谆谆教诲催着每位莘莘学子风雨兼程。 在从政的20年里,他常常伏案桌前,通宵达旦,挥动手中金笔翰墨抒情,续写着陕西边陲、长城脚下、黄土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其中刊载到国家级刊物的作品达50余篇,以高昂的情调尽情讴歌典型人物,以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他们满腔热忱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之中,进而使一个个老区人成为华夏儿女开发地下宝藏的主人,以陕北人独具的勤劳和纯朴的品行一点一滴地构筑着府州大地新型煤都、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各项事业发展的平台。 正因为他的平易、热情、友善赢得了社会上许多真诚挚友,在他治病期间,上至国家防疫司司长王学英,中央党校对外培训部、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办公室副主任朱秀峰、曹敏,北京中医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重点项目实验室副主任王伟,中央电视大学英国留学生刘占荣和省组织部、省**秘书处秘书,西北人才报社记者、市医药管理局局长、县委主要领导,下至亲朋好友与家乡的父老乡亲近300多人看望了他,正是社会各界众多朋友的温情才使他鼓起了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五、无私奉献是他独具的品行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私是他应具的品行,奉献是个永恒的主题”。他近年靠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生活过得富裕了,但是他富裕不忘故乡人,他永远怀恋家乡那块哺育他成长的高原厚土。当他得知原老家有几位孤寡老人无人料理时,经常回去为其买药,送礼品看望,并向民政部门为他们争取衣物被褥和有关扶贫部门争取面粉资金等;当他了解到村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时,他经常将自己家里的衣物送回,并帮助他们的子女上学、就业。早在1989年,他妻子原来的单位黄河机械厂有一位临时工陈润喜的妻子患皮肤梗化之症,他为了鼓励其外出治病送了600元人民币,近年他妻子身患乙状结肠癌花费30多万元,治疗无效,最终病故,他自己又做了3/4胃大切除手术,但仍未改变他扶贫济困的“菩萨心肠”。2003年农历8月15日,他花费2000元购买月饼等礼品回家看望了几位孤寡老人,2009年他为一个同学、一名同事的孩子上大学和考研筹集了7000元人民币。今年又为横山一特困户、电力一特困户筹助1500元人民币,春节前夕,会同兴茂集团、中大煤矿为哈镇糜茬墕贫困户捐赠慰问金22500元。就这样近年来他从农村到城市,从有困难的朋友、同学到陌生的特困户和下岗职工与贫困农民以及为古代庙宇的修缮先后捐款达16800多元。 他为了彻底改变家乡面貌,在1990年代就自垫开支为老家庙沟门唸沟村争资8000元架通了农电线路,1997年他为母校庙中建设捐款2000元,1998年为改变家乡崎岖的交通条件,他又四处奔波为该村争取以工代赈款5万元,为水利建设争取水泥8吨,2002年为全村移民搬迁争资13万元。2003年面对“保府黄河大战”的紧张局势,他受县委、**的委托不顾身患癌变妻子的寂寞,前赴国家黄委总部—河南郑州长驻近20余天,调解、疏通关系,平息事态。2005年,又配合县纪检委领导争资2万元为家乡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006年又为本村争资安装了30多部电话。2009年又争资10余万元打水井2眼(包括工业用水井1眼)。2010年为村委又争资20余万元拓展粮田。他坚信建一个企业,能活一片经济,更能富一方民众。于是他将庙沟门工业园区60万吨兰炭项目泰达集团率先引进了老家所在地唸沟村,为了工程进展顺利,他带头将五代人的祖坟进行了搬迁,同时以家乡骄子的身份,以投资环境110办公室领导的职责,多次深入企业,解决村民与企业的矛盾,受到企业和当地民众以及县、乡**的高度赞赏。 六、争创一流是他不言的责任 2007年因工作的需要他毅然出任为府谷县统计局局长,面对逻辑关系非常严谨的统计工作,他为了不辜负组织的重望,将刚出生一天的小孩丢下,赴厦门大学参加了著名学者林擎国等教授举办的全国统计局长的培训,学习完毕后,凭着他大学时理科特长的先足条件,又潜心研究统计学原理,他要求统计一班人既要抗得住外界的诱惑,又要抵得住清贫,努力搜集和挖掘统计数据,使府谷由2007年在全省107县市的经济社会排序的35位一跃成为全省十强之首,西部百强第6位,全国百强第91位,三年三个新跨越。并且创办了经济网站、《府谷统计》、《月报》、《季刊》、《统计年鉴》、《数字府谷》、《跨越2008》、《跨越2009》等刊物,并亲自撰写了《辉煌的五年 崛起的府谷》、《三十年沧桑巨变—府谷工业崛起的轨迹》以及《创建五型机关 彰显统计风彩》、《数海破浪乘长风 忠诚统计促和谐》等文章。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以形象的山河巨变,抽象的统计数据诠释和展示了府谷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历程。真正使府谷统计局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社会发展的温度计,领导决策的参谋部,社会公众的信息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府谷统计局连续三年先后被省、市、县**评为经济社会监测先进单位,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执法、工业、贸易统计先进单位,同时被榆林市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和陕西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陕西省统计局以及国务院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分别授予府谷县统计局为“第二次全国普查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三年被榆林市五型机关创建领导小组评为“五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与此同时,2007年9月刘优成本人被国家专家人才申报管理办公室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促进会联合评为“全国百名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人物”;2008年4月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授予:“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3月被府谷总工会评为“重视和支持工会的优秀党政干部”;同年5月被府谷县委县**评为“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同年7月被政协第七届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被府谷县委授予“优秀**员”称号; 2010年5月被榆林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评为“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个人;同年7月被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授予“九星金章”。 七、功高不傲是他超人的气度 正当他头上戴有无数道耀眼光环的时候,在社会各界的一片赞声中,他又受命于组织机构改革的人事安排,将他转任为府谷县招商服务局局长,于是他又扬起了大气磅礴创一流的风帆,开始为府谷经济腾飞架起了招商引资的彩桥。 他4月3日到任招商局,当时他正值高烧感冒拖着疲惫的身躯,他仍然组团100余人赴省城西安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紧接着又组团参加陕北义乌小商品交易会、第五届国际煤炭暨能源产业博览会,以“聚民商 富榆林”为主题的第二届民商大会、第一届宁蒙陕甘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宏大的规模、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布置特展,彰显魅力新府谷,全国百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采,而且在西洽会和民商两届盛会上签下了639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受到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积极参加户外活动的同时,他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理念,又努力打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招商群体。以府谷创建先进卫生县城为契机,投资7.5万元对单位办公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新购置了指纹点到机、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移动硬盘以及演讲话筒,所有的办公室都进行了装潢,安装了隔断,同时购置了商务车,新调入了12名大学生,武装了招商队伍。在局里开展创建精神文明活动,即:“四声、五一、六形象”,要求对来宾做到“进门有问声、询问有答声、帮忙有谢声、出门有送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相敬、一张笑脸相迎、一次优质服务、一个满意答复”;树立“政治文明的形象、和谐温馨的形象、民主团结的形象、快捷高效的形象、爱岗敬业的形象、服务一流的形象”。 为了顺应府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办了中英文招商网站,《商桥》报刊,成立了府谷企业商会(中介组织)、外文翻译事务所,在全县20个乡、镇成立了招商服务所,在四大工业园区成立了招商服务站,在15家外来企业派驻专职联络员、在四大工业园区、八大兰炭产业园、三个工业小区,聘用了30名保护投资环境特派员。形成了从上而下的“招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网络,受到了中外客商的一致赞誉。 府谷按照大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的方略,在“五个一”招商机制的基础上,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企业,立足于“三个服务意识”:一是以招商定位为立足点,确立指导意识。二是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出发点,提高服务意识。对企业的产前、产后、项目的咨询、审批、报建、开工、投产给予全程的跟踪服务。三是以安商、富商为宗旨,强化下访意识。为给外商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局15名联络员主动下访企业为外商排忧解难,真正成为企业的“娘家人”。**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对于每一个引进项目突出“四抓”,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即:“对推介项目抓引资,对在建项目抓投产,对投资项目抓增资,对关联项目抓配套”,使得府谷真正打造成了一个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快速便捷的工作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正是这样,目前神华、大唐、华能、中煤、鲁能、陕煤、陕投、淮北、丹江等大型企业纷纷登陆府谷,正在联手建立能源新都市。 赤子本色给人生添彩,公仆情怀为社会增光。目前的刘优成同志志存高远、殚精竭虑,带着招商一班人,撑起了招商引资的风帆,以更加开明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灵活的方式,更加务实的作风,助推府谷迈上了产业化、多元化、立体化的筑巢引凤之路。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