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县城一栋房”的就业心理,是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改变。记者在 靖边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这两年的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成为主流。 靖边中学2005级文科一二班、理科一二班是该校上大学最多的班 级,共有272名,多达98%的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其中本科达85%, 多数是一本二本。据记者跟踪调查,这272名学生于2009年毕业,至 今一年多来,就业、上研究生、待业的已经清晰。其中54人通过公务 员、事业单位招考,回乡在机关事业单位或教育系统就业,占20%; 68人回乡在企业、金融部门就业,占21%;21人选择自主创业,成为 个体经营者,占8%;47人在大城市或外地就业,仅仅占到17%;读 研究生的有48人,占18%;另外有40人待业,占15%。 这一组数据是记者历经三个月调查,通过学生、家长、学校、单 位多方佐证获得。可以看出,一定要留在大城市的趋势已经发生改变, 回乡就业已成为主流。与以前的毕业生待业也宁可蜗居在大城市不同, 靖边县待业毕业生,绝大多数选择在家乡待业,许多人正在考虑创业。 张艳红200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底,张艳红 自主创业,开了一家颇有创意的窗帘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张艳红 说:“自己开店挺费心的,但是很有挑战性,乐在其中。” 为什么这么多毕业生选择回乡就业?当地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大 城市就业难,住房、结婚压力大,乡土情结浓厚是主要原因。靖边作 为陕北开发较早的县,农业、工业和以房地产、餐饮服务为代表的第 三产业近年稳步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据靖边县人劳局局长高升介绍,靖边县在2005年以后,不再对本 专科毕业生包分配。2008年和2010年,靖边县以临时聘用的方式,公 开招录了80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积极推荐毕业生到中省驻 靖企业,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回到靖边的每一个毕业生,在到县人劳局报到的时候都会收到一 封《致毕业生的一封信》。信中鼓励、引导毕业生不要苦挤一条道, 积极投身家乡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来,自主就业,自主创业。张 艳红说:在这样的氛围下,毕业生们渐渐不再以从事个体经济为“失 败”,越来越多的人自主创业了,同时,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人也越来 越多。 靖边县人劳局局长高升说,回乡就业已经代替留在大城市,成为 毕业生就业的主流。但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 问题。许多毕业生和家长依然认为,“吃财政”才算真正就业了,好 找对象。这种观念应该进一步改变了。“只要我们把服务做好了,把 社会保障做好了,观念就会一步步转变过来,毕业生回乡就业将会有 更广阔的前景、更顺畅的渠道,”高升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