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陕 北 观 察

阅读数:1006  |   回复数:0
豆子 发表于 2011-1-31 10:47:3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春节前夕,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大伙场村收获的玉米棒,在阳
光的映照下愈加金黄。村里新修的“两委”会办公楼里,闲下来的农
民翻看着农业书籍,谈论着谁家又盖了新房……
  2009年以来,在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创先争
优”活动的带动下,榆林全市2500多个村焕发出崭新活力,农民收入
大幅度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2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
多出547元,增幅达21.3%;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1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多出1008元,增幅达23.9%。 
                
                    升级晋档激发农村新活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事实表明,凡是党组织战斗力强
的村子,村民收入就提高得快;反之,村民收入就难以增长。为此,
按照省上的部署,榆林市从2009年3月开始,在全市村级党组织中普
遍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重点,设置了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党员队伍建设等15项考
核评价指标,仅农民人均纯收入一项考核分值就占总分值的一半。根
据考核打分情况,把村级党组织分为一、二、三、四类,力争使一类
以外的绝大多数村级党组织能够升级晋档,达到创建一类、扩大二类、
提升三类、减少四类的目标。
  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晋档,2009年,榆林市升级晋档年度工作目
标任务超额完成。2010年全市一类村党组织达821个,二类1954个,
三类1604个,四类减少到1009个,一、二类村党组织占全市村党组织
总数的比重增至51.5%。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县区委书记“第一责任人”和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职责进一
步明确。
  近两年的努力,使榆林村级党组织的致富带动作用凸显,农民人
均纯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去年“七一”前夕,在省委召开的表彰大
会上,榆林市受到表彰奖励的“升级晋档”活动先进党组织达125个。

                   千方百计促农民增收

  神木县中鸡镇把村级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初步形成
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该镇投资1100多万元建起的白绒山羊
养殖示范园,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白绒山羊繁育推广基地。榆阳区牛家
梁镇王则湾村拥有多个水塘,村民几乎家家和养鱼“沾着”关系。20
09年在升级晋档活动中,王则湾村被确定为一类村。村集体购买了投
饵机、增养机,增设变压器等供村民使用,使养鱼户人均增收700元。
村党支部还抓好特色农业生产、党支部建设等,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
13600元,远远超越一类村的标准。
  升级晋档、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乡镇、农村调整产业结
构,将农民增收任务横向明确到产业、项目,纵向明确到村、组、户、
人,分年度提出增收指标。针对三、四类村难发展的现状,榆林市及
各县区组织部门按照班子软弱涣散、党建工作薄弱和经济发展缓慢进
行分类排队,下派“三员”,帮助村上解决发展难题。市、县区两级
每年培育示范重点村200个,带动周边近千个三、四类村升档晋位。
  全市各基层组织把心用在了农民身上,把劲使在了农村。大力发
展畜牧业和高效农业,全市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860万只、226
万只,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建成优质马铃薯、玉米、小杂粮、
蔬菜、红枣等示范基地并达到规模种植。新发展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
企业91户,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全市60%的村、100%的乡镇
通了油路,12个县区乡乡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广播电视基本实现“
村村通”。民生八大工程完成投资35亿元,为此榆林成为全省唯一超
额完成任务的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性全覆盖,
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2.5%。

             念好“促联推包扶挂”六字经

  “城乡联动、合力攻坚,在‘促联推包扶挂’六个字上下功夫。”
榆林市委组织部坚持把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与全
市“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实行同安排、同整改、同检查、同考
核、同落实,促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通过城乡基层党
建“六联六创”的创新实践,联带村党组织快速发展,升级晋档;以
新农村建设“千村工程”为抓手,推进村党组织升级晋档;通过各级
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包抓联系点,带动村党组织快速发展,升级晋
档;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与市上开展的扶贫工作
相结合,每个市、县区部门、市属国有骨干企业至少帮扶一个三、四
类村党组织,一帮三年,不晋位、不脱钩,帮助村党组织快速发展、
升级晋档;全市选派1000名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到四类村驻村挂
职,强化帮带村级党组织晋位提升,不晋档、不撤退。基层党组织设
置有了创新,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目前,全市“村村联建”支部227个,“村企联建”支部207个,
“企企联建”支部92个,“村居联建”支部8个,各类合作社、专业
协会与村联建支部59个,建立流动党支部86个;全市已有1200多名农
民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担任了村干部,选聘1486名优秀高
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机关、事业单位、乡镇选派649名党员干部到
村任职或挂职锻炼;通过“双向培养、双向发展”的模式,全市非公
企业、社区为农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30人,发展农民党员1295人,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068人,农村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741人,发
展党员2581人;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全市重点培育了12个农
村党员干部培训示范基地、组建100名师资队伍,每年至少培训1000
名村党支部书记、10000名党员实用人才;2010年累计投资6700多万
元,新建694个、维修改造771个、租借及联建14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实现村村阵地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实现党旗与农民收入共飘红

  榆林市通过开展升级晋档、创先争优活动,把农村党组织推向经
济社会发展前沿,促动农村党组织把精力集中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
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与双赢。
  榆阳区推行乡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试点,转变乡镇职
能,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转协调、便民高效的乡镇机构,带
动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神木县创造性地让能人富人
返乡任职,全面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县尔林兔镇实
施“15555”工程,将**的“输血”和农户自身的“造血”双管齐
下,全镇14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村级党组织全部晋升为一类
村党组织,形成“尔林兔模式”;府谷县实施“百机关单位扶百村、
百工矿企业扶百村”的“双百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
发展,形成独特的“府谷现象”;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通过创办农
业专业合作社,优化土地、资金、人力、物力、配置,按照“村党组
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基层党建促进产业发
展,以产业发展推动基层党建,走出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米脂县孟岔村通过合理
土地流转,依靠科技兴农,大力发展枣果特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
全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形成农村土地使用
权流转和发展“一村一品”的孟岔模式;子洲县大胆实践,探索总结
了“企官带村官、机关(社区)带农村、富村带穷村”的“三带”模
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结对共建、互惠双赢的联带机制。
  一个个典型的带动,一项项工作的创新,使榆林各县区农民的致
富路越走越宽广,农民收入持续全线飘红,全市“富财政、穷百姓”
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