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mlgq 于 2011-2-4 20:55 编辑 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严重地成为央视甩不掉也不能甩掉的尴尬。作为官办的中国最大的影响最广的电视台,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如果不整个玩意出来实在也说不过去。那就整吧!可晚会这玩意真的是越来越难整了,不是导演的问题,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编排的问题,就是把莎士比亚从墓里拉出来,让他连续导演二十多年春晚,他也再难整出个让人满意的玩意来。谁也救不了春晚。 春晚只能这样有气无力,不死不活的整下去。 对于来百姓来说,春晚越来越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看不行,看又无趣。春节是团圆的节日,除夕夜是团圆夜,中国传统的习惯就是一家人都呆在家里,那也不去。饭很快就吃完了,该拉的话也拉完了,再做什么呢?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喝酒赌博的,看来看去还只能看电视。电视节目倒是异彩纷呈,数字电视,好几十个台,什么内容都有,可众口难调,最后还只能看晚会,只有晚会才能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于是,春晚就成了不得不选、唯一的选择。 那就看呗。 相声、小品、歌曲、舞蹈历来是晚会的重头,要是这四个重头都能出彩,那晚会肯定是异彩纷呈,极大成功。 中国相声算是完蛋了,当然还不能说彻底完蛋了。曾经红火热闹,人才济济的相声界,如今是一片萧条,繁华不再。那些炙手可热,红极一时的相声演员,死的死了,走的走了,跳槽的跳槽了,不由人不深深的担忧———中国相声何时才能死灰复燃,东山再起?中国相声的衰落,不是因为中国没有相声演员,也不是因为演员们的演技不够精湛,根本原因是没有了好的相声段子,而没有好的段子又是因为没有好的素材。一切素材来源于生活,可又有谁愿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苦受累的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寻找素材?没有,相声的衰落便避无可避。今年的春晚,那些大牌的相声演员全都销声匿迹(冯巩倒是亮相了,却是以小品演员的身份出现的,大概是为他曾经的行当难过吧,上台时便没有了往日的挥洒自如,没有了那句经典的“我想死你们了”!),找来俩个观众不知姓啥名谁的演员,不咸不淡说了一会,没能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今年的春晚之所以还上相声那就是顾念昔日的香火之情,给相声留了点颜面,否则,春晚如果一个相声都不上的话,无疑等于给本就不景气的相声判了死刑。那就凑乎着上吧,凑乎的结果却是让观众对相声越来越失望。哎!神仙也难解的死结啊。 如果论亲缘关系,艺术舞台上和相声最近的无疑是小品,虽不是孪生,却也是一母同胞,要不冯巩演小品怎么就那么驾轻就熟呢?根本就是秃子当和尚——成熟材地。相声已经没落了,作为同胞兄弟的小品会不会步其后尘?小品的繁荣鼎盛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了,先有陈佩斯、朱时茂,后有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以及巩汉林、赵丽蓉,郭达、蔡明,黄宏、宋丹丹,等等众多优秀的演员,他们一起将中国的小品推向了极限,推向了最高峰。然而盛极必衰,高峰之后就是下坡,任何事物都难以逃避自然的规律。当今小品界最杰出的演员或者说领军人物,毫无疑问是赵本山。本山大叔以其独特的造型、夸张的肢体动作、丰富而又惟妙惟肖的面部表情、朴实风趣的语言,将小品的魅力演绎的淋漓尽致,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无穷的乐趣。我们来看一看近几年来赵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几个著名小品。从《卖拐》到《卖车》再到《功夫》,怎么看后面的都是前面的续集。《卖拐》无疑是最成功的,既搞笑又发人深思;而《卖车》却只能搞笑却不能够发人深思,因为两个小品演的都是骗人和被骗的故事,是属于一个类型的。如果没有《卖拐》,那《卖车》就应是个完全意义上的好小品了。《功夫》就更勉强了,纯属牵强。纵观三个小品实在难免狗尾续貂之嫌。再看《昨天,今天,明天》和《火炬手》,两小品简直就是一双孪生姐妹,风格太过相似,最大的不同就是坐着的瘦子崔永元变成了站着的胖子刘流。我们甚至在这两个小品中还可以看到《城市打工妹》的影子。综合起来看这两个系列五个小品,本山大叔似乎整不出新的玩意了,只能在旧的基础上发展演变。我们在盛中隐约看到了衰的迹象。相声需要好的段子,好的素材,同样小品需要好的剧本,好的素材。好的素材任然来源与生活,闭门造车,即便才华盖世也有江郎才尽之时。小品已经处在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会不会紧步相声的后尘,就要看其能否从相声的衰落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然而吸取教训容易,付诸实际和行动却是难乎其难。小品的衰落是不是在所难免? 人们说当今的文坛是浮躁的,其实歌坛更浮躁。虽然有着数不尽的音乐人,数不尽的歌手,可是整来整去只能整出些流行歌曲,总是很快就流过去不行了,总也整不出个经典的来。那些浮躁的歌手主要致力于在浮躁的初高中学生中培养浮躁的追星族,也就是哄哄那些涉世不深的不懂事的娃娃们。今年的春晚,歌曲也唱了不少,可电视一关,全都忘了,没留下丁点印象。 常言歌之颂之,不如舞之蹈之。舞蹈无疑是四重头中最高雅的艺术。高雅的东西本来就容易曲高寡和,要让高雅的艺术变得能够雅俗共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舞蹈短作品,能够达到雅俗共赏、给普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像只有《挑莲藕》和《千手观音》,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在历年的春晚中,舞蹈都是四重头中分量最轻的。春晚中的舞蹈其实就是给那些具有较高素养的人士欣赏的,编导也没有期望舞蹈一定能够雅俗共赏。 相声已经不行了,小品也要不行了,歌舞又指望不上,如此,春晚还能好的了吗?看来,只能让这鸡肋一般的春晚继续忽悠我们老百姓了。也许有一天老百姓被忽悠的不耐烦了会让春晚滚蛋,可那样除夕夜又如何度过呢?这还真是伤脑筋。 春晚,就像为了一时的快意而借助伟哥强行勃起的性功能严重衰退的老男人,而观众就是那老男人欲求无度的妻子。 ———哎!凑合着用吧,聊胜于无。 ———哦,那就洗洗睡吧。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