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5年内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影视剧 努力建成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记者马媛媛报道 记者从3月2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广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实施文化建设“135531”工程,筹措百亿元用于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立足建设文化大市,聚焦百姓生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催生一批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精品,争取在5年内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大奖。举办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增强榆林文化辐射力,着力抓好“一节、一赛”工作,每年精心举办一届榆林国际民歌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陕北民歌大赛。 按照打造全省一流强势媒体的目标,我市将全面提升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制作水平,大力繁荣广播电视艺术争创若干个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牌栏目。加大影视精品创作力度,重点将《横山起义》《米脂婆姨》《陕北汉子》《赶牲灵》《统万城》等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影视剧。 加强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实现考古与大遗址保护工作新突破,稳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入进行资源普查和挖掘整理,积极开展成果编纂,健全代表作名录,加强保护工作专业队伍和传承人队伍建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努力建成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按照“大思路规划,大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大企业推动”的发展思路,采取科技、旅游、资本推动的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一个文化产业核心区、一个文化产业带、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十大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建设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与榆林经济发展相适应、体现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市上逐步建成新闻大厦、榆林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同步调频应急广播网、广播电视发射塔、新榆林国际电影城、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县区建成功能齐全的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乡镇建成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通广播电视。 背景链接 “135531”工程即:围绕建设“西部文化大市”宏伟目标,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骨干企业“三大任务”,突出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工程、文化艺术精品工程、广电事业发展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五大工程”,着力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强化**主导地位“五大举措”,积极建设“30个文化项目”,筹措百亿元用于文化建设,推动榆林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