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50米冰蓝 于 2011-3-16 13:10 编辑 前几天一直在私下科普,没有写日志。一来师兄们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二来自己专业课刚开始上,懂的东西也只是皮毛;这三来么,傅楗强同学被扰的日夜不得安宁,与我心有戚戚焉……(当然,强烈要求傅楗强同学以后不要用跳大神的语气发科普贴,内容很靠谱,但是这种表述方式真的很2……)现在刚上了核工程原理课,老师讲了一些东西,我也明白了个大概,敢说点话了。专业度肯定赶不上师兄们的帖子,想了解更多的同学请到我的分享里去看。我只是说几个浅显的问题,我之前也有误解的问题。 一、福岛核电站总共六个机组,4、5、6号在事故发生时都已经处于停堆换料状态,所以就算有化学爆炸也基本没什么危险,只需关心1、2、3号即可。按照截至今天上午10点左右的消息,我们老师判断,1、3号机组没有堆芯融化,2号机组出现部分堆芯融化。核泄漏和堆芯融化是两个概念,发生了前者不一定有后者,当然后者发生了意味着比较严重的核泄漏(相对而言)。这个严重的意思不是说日本要完蛋了,只是说比一般性的事故大一些。 二、日本发展核电以沸水堆为主,这种反应堆的安全性不如我国的主流压水堆,对外放射性也高于压水堆,所以没必要因此紧张我国的核电站。我很迷惑日本为什么会钟情于沸水堆。 三、这个氢气是哪里来的。核燃料棒外面有一层包壳,确切的说这一层包壳是反应堆的第一道屏障,里面含有锆合金。地震之后反应堆里面的水位下降,导致部分燃料棒裸露在冷却剂之外,所以冷却剂带不走热量,导致堆内温度上升。一般来说反应堆内正常温度在500K左右,目前大概达到了1300K。在高温下锆合金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 四、没有发生核爆炸。承上文,有了氢气,反应堆内的气压上升了,这个就有危险了。所以得把氢气拍出来,结果和氧气一接触,温度又高,就炸了。这个大概初中化学知识就能解释,没什么可紧张的。同时顺便提一句,氢气爆炸确实炸坏了厂房,但是对于安全壳来说这个太毛毛雨了,那个东西重炮轰击都可以承受一定时间的。现在说安全壳破裂,是外层的,内层的还是完好的。除了前苏联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核反应堆安全壳会只有一层。 五、反应堆的关闭已经完成,链式反应已经停止了。也就是核裂变停止了。事故发生后,控制棒就在自动系统的驱动下插入反应堆,当时确实有一根控制棒不正常,没有插入,自动系统也报警了。但不长时间后,这个警报自动解除了,这最后一根棒子也插进去了。那可能有人质疑:既然反应已经停止,为什么还会有热量产生导致堆内温度上升呢?因为裂变确实是停了,但是反应堆有余热,更重要的是裂变产物的衰变仍然再继续,这部分热量如果不能正常排除,堆内温度自然会上升。在核裂变反应已经停止的情况下,不可能发生核爆炸,所以想要产生足够覆盖日本全国的、乃至覆盖亚洲的核尘埃非常困难,正如我曾在状态里说的,中国领土上的居民不必有任何担心。 六、承上文,反应堆显然需要持续冷却。但是随着反应堆的关闭,主蒸汽阀也关闭了。这就是沸水堆的问题,堆内水会直接以蒸汽的形式进入发电机发电,这部分水是有放射性的,但发电机又不能像反应堆密封性那么好,所以会有相对较大的放射性。所以这个时候关闭主蒸汽阀是对的,防止水的循环把堆内放射性带出去。而应急的堆芯冷却系统是由电驱动的,如你所知,地震后停电了(泪流满面);所以用备用的柴油机,但是柴油机不知为什么坏了(继续泪流满面);所以用备用电源,结果8个小时后,电耗尽了(呼天抢地泪流满面)……所以日本第一时间的抢险有点不给力,导致堆内温度有一段时间无法控制。不过现在冷却系统好像恢复使用了,不然海水也注不进去。注海水就是为了冷却。 七、很多人有误解(包括我自己在听课前,我有罪,我面壁……),觉得安全壳是完全密闭的,这个是错误的。完全密闭的话,能量就传不出去了,肯定有管道、排气口什么的通外面,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堆内物质少量外泄的途径。所以很多人觉得泄漏控制不住完全是因为日本**为了一点点经济利益,不肯关闭反应堆,这个确实还是有点冤枉日本**的。 八、辐照剂量超过正常值是个什么概念。有人一看见超过正常值就腿肚子发麻,其实真的没必要。这么说吧,我们到医院做一次胸透,拍个片子,辐照剂量都超过正常值。甚至坐飞机时辐照剂量也大大超过正常值(因为高空大气稀薄,射线较强)。日本东京的辐照剂量确实超过正常值了,但是对于每个人接受的照射剂量而言,比不上东京居民一人做一次胸透。 九、不要一有动静就想到切尔诺贝利事件,那个事件是个太特殊的例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反应堆是石墨沸水堆,这种堆型的设计具有固有的安全隐患,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而且当时由于反应堆过于巨大,所以没有安全壳(我见过最剽悍的理由)。没有安全壳的反应堆没有资格谈论安全性。切尔诺贝利事件是核电史上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的7级事故,本次福岛核电站事故目前是4级,最多上升到5级,和三里岛级别相近,这个比较还更合理一点。 以上是一些最简单的科普,想要了解更多,参见以下链接(不是我懒,这些日志说的很清楚,我没必要再抄一遍): http://blog.renren.com/blog/229448814/716448246,这一篇来自水木清华BBS工物版,本专业的作品,非常靠谱。 http://blog.renren.com/blog/228039529/716180237,这一篇的作者是我的04级师兄,参考文章来自我的辅导员,同样靠谱。 http://blog.renren.com/blog/240306159/716694752,这篇来自系内某同学,由08级某大牛转载,可信。 另外,最近总是有人传说BBC如何如何,到底BBC怎么说的,我的高中同学,上海交大广大09、10级学生眼中的某著名优秀学长有这方面的日志,看了以后真假自明。http://blog.renren.com/blog/239713723/716630267 关于网上某些谣言贴,实在没什么办法,某些人总是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有着惊人的胆量,真是什么都敢写。几个简单的鉴别经验吧: 首先,凡是把1015micro Sv翻译成1015毫希伏或者毫希沃特的,都没必要看了,这些孩子们眼里microsoft应该翻译成“毫软”(这个翻译好Y·D)。micro Sv是微希伏的意思,1000微希伏等于1毫希伏。这个都搞不清楚,实在无法理解他们怎么能够从外国网站上搞到权威资料并且翻译正确。 其次,凡是宣传核电站的反应堆比核爆半衰期长,辐射减弱慢,因而危害时间长的都不用看了,没学过物理的同学理解核反应堆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即使他自称“核粉”什么的。 第三,凡是标题里有“如果”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爆或者严重泄漏之类字样的,可信度低。因为不可能核爆,也就没有如果。我现在也可以说,如果2012世界毁灭真的发生了,我们就不需要担心房价了。这个没有意义。 第四,还有一篇日志,可能内容有可取之处,但是把福岛翻译成福清不可原谅。福清在福建,人家那里的核电站好好的,别咒人家。 第五,关于戴口罩、吃碘片、穿白色长衣、别吃海鲜乃至于最新的捂着脖子以防甲状腺受伤什么的,没用,真的。首先辐射不会对中国领土上的居民造成实质性伤害。其次,如果可以造成,这些方法都没用。这些方案即使拿来防止家具中的氡辐射或者甲醛辐射,效果都非常值得商榷。实际上,各位如果真的怕辐射,关心关心我们的建材市场,比关心日本吹来的风更有实际效果。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装修特别花大钱的同学,家里装修好之后半年之内的辐照剂量,应该已经超越了东京的各位这几天接受的剂量了。希望特别害怕的朋友们别慌~ 更新的或者我目前没看到谬误,我会过段时间更新的。就写这么多,谢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