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县原本是个国家级贫困县,自从神府煤田开采以来,神木的财政能力快速增长,并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有了钱怎么用?他们把钱用在了三件民生大事上:在全县实行12年免费教育;对全县城乡孤残老人、重度残疾人等由**供养;大胆探索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的财力都在迅速增长,即使最困难的贫困县,也比过去的富裕县财大气粗了。然而,**钱多了该怎么用?在各地似乎有大相径庭的表现,有的贫困县有了钱,甚至还不是很有钱,就准备花几十亿造新城、建“政务新区”;有的打着开发旅游的旗号,造大庙、搬神石、建人造景观;有的花巨资大搞形象工程,只有10万人的县城,建起能容纳20万人的大广场;更有的买高级车、造豪华办公楼,让自家使用的楼堂馆所鹤立鸡群地耸立于百姓的低矮平房之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诸如此类的用钱法,在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媒体也经常曝光,但仍然时有所闻。然而,神木县的用钱法,似乎与这些地方有大相径庭之别,他们把钱用在了百姓身上,而且是用在了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学生、残疾人、孤残老人和病人的身上。只有心里有了这些弱势群体,才会首先想到把钱用在他们身上,这是神木模式的可贵之一;神木模式的可贵之二,是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不是选几个典型、出一点表象,而是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普惠。以全民免费医疗为例,把全县42万户籍人口,不分市民、农民,也不分干部、群众,都实行统一的医疗制度,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受损最大的是干部,没有一点境界和魄力,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政策出台。 如今从上到下,各级领导都在强调民生,神木就为真正的重视民生提供了一个可资推广的模式和样本。当然,说它可资推广,并不是要各地都照搬神木的条条框框,而是要有神木把最底层最弱势社会群体的民生需求摆在首位的精神,有让这些人的民生需求实现普惠性满足的魄力,有一点把干部待遇降格同农民一样的自我牺牲的勇气。只要有了这样的精神魄力和勇气,神木模式的推广,就会大有希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