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神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争取实现农作物播种面积78万亩,粮食总产量16万吨,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农机化率达到3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 着力推进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神木县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更加突显。目前,全县大多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病险问题突出,水利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防洪抗旱能力偏低,水利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实践证明,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科学配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神木县今年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抓好民生水利项目建设、水保生态治理建设、防汛保安体系建设、水生态环境治理、水保预防监督和水行政执法六方面的工作。 着力推进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探索区域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径和示范样板,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领传统农业改造升级、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该县通过高标准建设“一区七园十村”示范典型,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精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支撑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龙头企业建设;同时深入开展“688”高产创建活动,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着力推进畜牧体系建设,夯实畜牧产业发展基础 神木县按照“狠抓生产保供给、推进模式促转变、健全体系增后劲、依靠科技提能力、提高效益增收入”的总体要求,突出园区建设,瞄准增收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园区建设,百只户、千只场、万头村建设”四种模式为主导,以“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大体系建设为重点的“4+2工程”,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建设现代畜牧园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现代畜牧业样板。二是建设现代化牧草基地,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加快牧草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双轨运行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四是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明确监管重点,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统筹畜牧业重大项目,明确建管工作重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着力推进生态神木建设,夯实林业产业发展基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生态神木”建设为中心,继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稳固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封山禁牧管理、作风制度建设管理,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要以重点绿化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化管理,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二是要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切实优化林改成果。三是要强化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着力推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神木县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认真实施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劳务协作,拓展劳务输出领域和就业渠道。在积极争取省、市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同时,着手制定全县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五年计划。要加大协调力度,做好项目拼盘、资金捆绑,突出重点,加大板块投入力度。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年度实施总治理面积要达到2万亩。要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了切实搞好此项工作,该县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333”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加强“畜牧、红枣、小杂粮”三大主导产业和发展生态经济林,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发展强村大户和龙头企业,兼顾家庭养殖。 着力推进农技研发与推广,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今年,神木县将积极推进品种改良,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围绕玉米、蔬菜、杂粮、红枣等主导产业,积极引进新、优、特高产品种,在乡镇范围内建立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加强与农业高新技术院所的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加农业合作项目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引导、鼓励民营企业申报专利、研发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抓好节能、节材、节水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运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