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年底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以成长型著称的神木县荣获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之一。被推荐的理由是:神木县作为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民生、创新、民主、人文、生态”五个神木,先后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措施,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要成就。 经济腾飞助起跑 神木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县域经济迈入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新轨道,其中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层次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据统计,目前神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9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61家,涉及煤炭、兰炭、电力、化工等各个领域。 民主政治助服务 坚持和贯彻党内民主。县党代会、县委常委会、**党组会、民主生活会以及乡镇、部门的重要会议都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落实权利,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实行党务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面向社会服务的**部门以及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领域,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事项实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合法性审查,使决策更加科学。 科教文化助发展 神木县全面实施“科教兴神”战略,不断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努力建设省级教育强县。全县现有各类涉科企业72户,从业人员5500多人,年产值60多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全县科技贡献率达3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经济快速发展后,神木县加快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成文化广播电视大楼、剧团大楼、体育中心和四大文化广场。投资7000余万元的图书馆、博物馆基本建成,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启动广场文化活动后,举办了秧歌表演、民歌大赛、文艺调演、歌咏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两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多次大型演唱会。 民生建设助和谐 神木县坚持和谐理念,立足打造“亲民型、阳光型、创新型”**,着眼于社会公平正义,把钱真正花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一年来,“十大惠民工程”投入13.5亿元,已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2%,其中财政直补资金7.09亿元,人均1688元。从2008年到2010年,全县民生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55元。 该县从2008年开始,先后推行了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孤寡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免费供养“三个免费”。从2009年3月1日起实施全民免费医疗,打破干部职工与城乡居民的界限,农民第一次享受到和公务员一样的医疗待遇。一些专家称免费医疗是一场深刻的民生革命和社会革命,是中国福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