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原创内容] 神木:民生为本演绎幸福传奇

阅读数:1504  |   回复数:0
smhhj 发表于 2011-4-13 16:05:5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神木,作为全国百强县,陕西第一经济大县,“十一五”以来,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着力构建普惠民生大县,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济困、交通、人居、安全”等多个领域,构建起“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累计投入40多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全县基本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建设真正走向全国县级前列。
   
    老百姓的钱袋子更殷实了,就学、医疗、养老、社保、就业、住房等更有保障了,生活更安定舒心了……细数几年来身边的点滴变化,神木县万镇镇李家畔村党支部书记刘如开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现在咱百姓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如今党的政策好,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去年,我和老伴都办理了养老保险,如今自己每月也能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3月25日,69岁的刘如开乐呵呵地说。2009年,神木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补贴一半,居民自筹一半的办法,按标准交足15年,到龄每月可享受不低于188元的养老保险。截至2011年3月底,全县已有17.2万人参保,4.2万人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待遇,县财政补贴资金达2亿多元,占到50%,是全国养老保险金**补贴比例最高的县之一。
    今年,神木又提高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64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5元;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48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00元,**补贴500元,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但这仅仅是神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
                        “三个免费”润泽万家
    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分享“民生蛋糕”,近几年,神木连续打出了一套民生“组合拳”,全力建设注重民生的施政架构,其中免费上学、免费医疗、免费供养,“三个免费”成为民生工程的“重头戏”。
    神木实施的城乡低保、五保、老年人优待和帮困救济标准均为全省最高。神木镇二十里墩村的杨耀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杨耀平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都在上高中,妻子患病已有18年,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的他在6年前出了车祸,导致两只眼睛视力模糊,再也没法干活务农,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07年,当县上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把他们纳入了低保范围,又把其妻子纳入特殊人群免费供养范围。如今,全家人每年能领取低保金6000多元。“多亏党和**给予我们的关爱,要是没有低保金,我们一家人真的过不下去了,更不用提孩子上学了。”杨耀平激动地说。
    近年来,神木不断加大投资,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提高救助质量和效果,让公共财政惠及每一个城乡居民,使每一位弱势群体都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今年神木又实施农民低保城乡一体化,全县首批18000名农村低保对象开始享受城市低保标准,保障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380元,人均差补标准按城市低保的C类每人每月265元实施。
    “现在虽然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但孩子们上学不但不掏钱,每天还给补助5.5元伙食费。**为我们办的这些事,让我真正感受到贴心的温暖。”杨耀平说。神木早在2008年就推行“零”收费的12年免费教育,并且还给所有寄宿生每人每天补助生活费5.5元,还免收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费提供衣服、被褥等日常用品,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10元的标准,建起特殊教育学校,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视障、听障、智障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目前,已招收聋哑、智障儿童120多名,配备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教师10多名,实现弱势群体和健康孩子一样同享教育、共浴阳光。此外,神木以慈善协会为依托,设立专项救助金6000多万元,以利息资助贫困大学生。
    “要不是全民免费医疗,我大伯不会去西安接受治疗,病情一定会被耽搁。”刘正明的侄儿激动地说。65岁的刘正明是神木万镇贺家坬村人,去年秋天因食管癌去西安接受治疗,花了4万多元医药费,县上给报销了3万多元。2009年3月,神木县在全国率先实施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城乡平等保障、群众住院基本免费、被誉为“神木医改模式”的全民免费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全县城乡居民,只要拥有神木户口并参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都享受每人每年100元的门诊医疗卡待遇,如住院治疗则执行起付线(200元至3000元)报销制度。此外还把安装人工器官、***等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也纳入报销范围,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

                        精心绘制民生“安居图”
    “太高兴了,我们很快就可以住自己的新房子了,再也不用租房住了。”暂住在神木县城冷库路的租赁户李云霞高兴地说。
    李云霞一家5口人,儿子患有先天性重症肌无力,需要长期治疗,几年下来花去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儿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现租住的房子不足20平方米,且冬天冷夏天热。2009年,当得知县上为城区无房的困难户修建经济适用住房时,她和丈夫申请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从2007年开始,神木率先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以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等方式解决城区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总投资1.8亿元,规划建设11万平方米、占地145亩的经济适用住房,能解决1100户、4200人的住房困难问题。目前,已全部达到入住条件。
    去年神木又开工建设了36万平方米的限价房工程,该工程是神木县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之后的又一保障性住房工程,将使1800多户困难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实现居者有其屋。
    “我们家每年的房租要4000元,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生活一直困难。自从申请了廉租住房补贴,每年可享受1500元。”家住财神路的毛改俊高兴地说。2007年,神木县率先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先后实行了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等方式解决城区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对取得神木镇城镇户口3年以上的,城区无房户(包括住宅和街产)且租房居住的,连续享受低保6个月以上的,县上每人补贴租房金500元。只要具备条件,该补贴不受家庭人数限制,有的全家都可以享受补贴。

                          文化大餐人人共享
    乡镇文化站里的锣鼓声,农家书屋里的读书人,各大广场里翩翩起舞的身影,体育场里精彩纷呈的大型文艺演出,体育馆里一系列国家级大型赛事,处处呈现“十一五”期间神木县文化发展繁荣、人民群众共同分享的场景。
    “十一五”期间,神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5年来,先后投资2.5亿多元,建设了全省县级一流的体育场、体育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了二郎山公园、杏花滩公园、继业公园、河堤公园、三大广场等公众活动场所,形成神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公共文化娱乐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与此同时,全面维修、新建了21个乡镇中心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81个,农民健身场所30个。每年送戏下乡1500余场,送电影下乡20000余场。送书籍3万余册,送音乐器材30余套,送体育健身器材60余套。广播电视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广电综合覆盖率达到98%。人口、信访、安全等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民生蛋糕”做得更大
    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今年,神木县又提出更高的民生建设要求,“十大惠民工程”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8亿元,其中财政直补资金7.5亿元,人均直补资金要达到1780元,使2011年成为神木实实在在的“民生年”。
    此外,为不断提升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全力打造民生神木,神木还建立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基金由“**、企业、群众”三方自愿出资,计划每项基金筹集10亿元,通过基金产生的收益为民生工程提供后续资金保障。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