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团伙按“剧本”演戏 定边一男子被骗500多万 [摘要]冒充话务员、警官、检察官等,骗子按“剧本”演戏在境外实施电信诈骗,这个30多人的跨境电信诈骗团伙在两年时间内骗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0多万元。3月15日上午,华商报记者从榆林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会议上获悉,榆林警方通过和马来西亚警方通力合作,将该犯罪团伙抓获。 冒充话务员、警官、检察官等,骗子按“剧本”演戏在境外实施电信诈骗,这个30多人的跨境电信诈骗团伙在两年时间内骗走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0多万元。3月15日上午,华商报记者从榆林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会议上获悉,榆林警方通过和马来西亚警方通力合作,将该犯罪团伙抓获。 男子被骗500多万元 将父亲养老钱转给诈骗犯 2014年5月,35岁的定边县男子刘某接到一个自称上海市邮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刘某有一个邮件因为某些原因被退回,并提供一个电话让他联系上海市松江区一个警官。 电话联系后,该“警官”给柳某的邮箱发了一个“通缉令”,让他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之后“警官”又称刘某的银行卡号涉及洗钱犯罪,为了验证其没有进行过洗钱,让他把钱转到一个指定的“安全账户”,刘某信以为真。 “他不是一次性打了500多万元,而是在7天时间内分多次给对方打了500多万元。”榆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马锐锐介绍,犯罪嫌疑人在一周多的时间内将刘某蒙在鼓里进行反复洗脑,要求他不能与任何人联系,阻断他和别人咨询探讨的可能性,并不断找借口其转款。 据了解,刘某是国内知名大学毕业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总。但陷入诈骗团伙的圈套后完全乱了阵脚,把自己的钱用完后还找亲戚朋友借钱,甚至把他父亲的10万元养老钱也转给了诈骗团伙。 等刘某发现自己被骗后报警时,然而钱的去向早已无处可查,公安机关和银行也没有办法查清该笔资金的流向。 中马警方联合 27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仅2012年至2014年,榆林市公安机关受理群众报案472起,涉案金额1.2亿余元。榆林市公安局侦查发现,多起电信诈骗案件均是在马来西亚作案,2014年12月8日榆林市公安局副局长赵国碧率领我市跨国工作组赴马来西亚开展抓捕工作。 “到达马来西亚后,多次同马来西亚商业调查局、以及马来西亚TM电信公司配合协商,经过八天的艰苦努力,将涉案IP地址落地。经工作组现场勘查最终锁定了五个电信诈骗窝点地址。” 马锐锐告诉华商报记者。 2014年12月16日,中马警方联手对五个涉案的电信诈骗窝点进行突击抓捕,其中在M4窝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其中台湾籍犯罪嫌疑人14人(由马方移交台湾警方处理),中国大陆涉案嫌疑人13人(由马方移交榆林市公安局处理)。案件涉及全国受害群众达400余人,案件200余起,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骗子按“剧本”演戏进行诈骗 “他们的话务员上岗实施诈骗前,都进行前期培训,诈骗时按照剧本来演,银行工作人员、民警、检察官等角色分明。”马锐锐说,犯罪嫌疑人都有专门的道具设备,用来制造公安等机关办案时的各种声音背景,比如打字查询、接电话等,对受害人迷惑性极强。” 其团伙成员冒充大陆邮政局的一线话务员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受害人有包裹、法院传票、银行信用卡账单等邮件未妥投,退回邮局,吸引受害人上当,之后转交冒充公安、检察机关干警的二线话务员,称受害人涉及信用卡诈骗、洗钱、贩毒等案件,将受害人在一个虚假的中国最高检察院网页上制作成通缉犯,让受害人深信其被通缉,并将木马病毒植入受害人电脑内,把受害人网银的钱转走或要求受害人把钱转入其提供的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要求受害人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诈骗成功后,嫌疑人将受害人的钱转入网银转账公司的网银卡上,再把钱‘化整为零’,比如将500万元经过层层转账分到取现公司500个不同的卡上,最终在台湾或者境外将钱取走。”马锐锐称这个过程会非常迅速,基本都在半个小时以内完成。 榆林警方提醒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时,一定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汇款”,防止个人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来源:华商头条-华商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