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坛布丁 于 2016-3-31 11:16 编辑 浪里个浪,大家好 这两天温度突然蹭的上涨 感觉从冬天直接过渡到了夏天 话说昨天,宝宝经受了一场残卷人寰的悲惨故事, 中午宝宝在滨河路找素材的时候,过于热情的太阳把宝宝的手晒黑了!它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白白嫩嫩的样子了。 别问我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吗~如果真的心疼我,就请认真的把这个帖子看完吧。爱你们思密达~ 自滨河路改造以来,河畔美观了许多,各种雕刻艺术品无一不在诉说着神木这座城市的过去,而你们有认真观察过么? 神木农耕、狩猎时代 ![]() ![]() ![]() 王维《新秦郡松树歌》 ![]()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唐天宝四年,王维出使榆林郡和新秦郡,作《榆林郡歌》和《新秦郡松树歌》,新秦郡即现在的神木县。 ![]() 提到神木不得不说的就是杨家将的故事。 ![]() ![]() 据记载,金兵破关后对杨家人大肆迫害,杨家后人便躲到黄河畔隐姓埋名。 千百年来,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故事经代代相传、演绎,杨家将文化影响越来越大,徘徊在这里,看到那一段段如杨家将群雕般的断壁残垣,人们关于杨家将的记忆就会被激活。 ![]() 人民心中有杆秤,在老百姓的爱恨情仇中,忠奸善恶早已分明。 范仲淹《渔家傲麟州秋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 这首词是范仲淹巡视在麟州城(今神木县北窟野河畔东山梁杨家城)时所作。 ![]() 接下来是古时候神木人民的美好品德的故事记录~ ![]() 割骨孝母 ![]() 李继虎,明万历年时在神木军营里当兵,非常的孝顺。他母亲薛氏卧病在床,她就焚香祈求上天,愿意自己代母亲来得病,然后遵从嘱咐割了自己的肉以当药引子加入到药中,他的母亲喝后病就好了。 惠分桑梓 ![]() 桑梓,古时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住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郝邑宰,任监生之职。乾隆年间闹饥荒,设了施粥摊来接济贫者,使很多人活了下来。地方上的绅士共同赠送他一块匾额“惠分桑梓”。 舍地通渠 ![]() 刘调梅,神木县高家堡人。乾隆十五年,都司焦公开渠引水以灌溉农田,必须经过她家的地,焦公有些为难,刘调梅听闻后,慷慨的贡献出她家的地,水渠这才得以打通,高家堡的人都说她有品德。 拾银追客 ![]() 张存武,神木县南石瑶村人。乾隆五十八年,有经过此的客人休息在村子旁,将布袋遗留在此。张存武捡起看到里面有白银,急忙追了三十里路才将布袋交付给主人,那人非常感谢他。 焚契免债 ![]() 杜锦绣,嘉庆县民,尽自己的能力做善事。将他外借银子的千余张契约都焚毁。 乐善好施 ![]() 黄天荫,嘉庆县的贡生,发药施粥,冬天发送皮衣,来接济贫困的人。 毛川建桥 ![]() 薛胜,嘉庆县文生。每年冬天在城西兔毛川处修建多处木桥,几十年都不放弃。 允疾救母 ![]() 杨世贤,神木县县民。他的母亲李氏得了一种脑疾,蔓延到了腰背处,浓血沾溢,遇到一个道士询问药方,道士回答说:“用口把它吸出来,病就愈合了。”杨世贤依照这个方法来治病,果然有效。道光三年被举申报旌(jīng)表。 利济攸资 ![]() 王起维,道光年间的监生,性子直且好做善事,遇到有义之举,即使借钱也要捐献。榆林河工巡赠送他匾额“利济攸资”。(此处在雕刻处有错误) 从公济运 ![]() 李震邦,监生。凡是地方上的公务,都承担其责任,不辞辛劳,道光二十年,府县赠他匾额“从公济运”。 哇哇,不看不知道,原来神木有这么多历史故事,神木人有这么高尚的品德,真是我辈应该学习的优良传统...... 大家下午闲时散步可以去看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