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在中医古籍及中医妇科相关专著中并无记载,它是“寒凝胞宫”的一个通俗说法,也可以顾名思义理解为“子宫寒冷”。但这个“寒”是指“胞宫”,不是解剖学上的“子宫”,包含女性的内生殖器官以及生殖功能。“寒”也有两层含义,一是由于贪凉涉水、过食寒凉生冷、冬季受寒等等外部原因,“寒”邪侵入人体,胞宫受寒,以寒、瘀、不通为主要表现,是“外寒”,属实证。二是由于人体自身的脾肾阳虚、血虚肝郁、痰湿血瘀等原因,阳气受损不能温化胞宫,是“内寒”,属虚证,与西医的女性生殖功能的低下较为接近。 归纳起来说,“宫寒”是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阳气不足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宫寒”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形形色色临床症状的总结,例如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可得到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 “宫寒”的典型症状 中医认为“子宫暖,气色好;子宫寒,疾病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宫寒最常见的疾病有月经后期、痛经、月经过少、闭经、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下、不孕症等。常常表现为面部长斑气色差,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涩滞不畅快,严重的会出现闭经。痛经严重,来月经小腹绞痛,发凉,得热痛缓,肢冷畏寒,面青唇黯,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甚至晕厥等;或出现小腹内结块,疼痛拒按,不孕等。宫寒的人大多偏胖,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黄褐斑、性欲低下、腰酸腿疼、怕冷手足不温等等。 中医几千年传承研究记载:“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是人存在的根本,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决定了女性的皮肤! 而现实情况是,不到百分之一的女性会认识到气血不足的缺陷,气血不足是女性寿命的主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