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12下一页
发新帖回复
论坛布瓜 发表于 2016-5-24 17:38:2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杨家将满门忠烈、前仆后继、忠勇爱国的英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被演绎为话剧、戏剧、电视、电影等多种题材搬上荧屏,走进人们的视野。神木作为杨家将主要人物杨业的故乡,现在还有后人存世吗?艺术演绎的背后,杨家将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杨家将后人—杨文岩,一起来揭开杨家将的神秘面纱。



走进杨家将后人—杨文岩


      走进杨文岩的家,朴素简单,不大的客厅完全被用作书房,书架上、桌子上满满当当都是书籍,以历史、本地资料和杨家将文献为主。他招呼我坐下,自己喝水,洒脱随意,仿若早已认识的朋友。

       我说明来意后,他将身后的几本杨家将主要文献搬到桌子上,并向我强调,自己是杨家将旁系一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杨家将传人,属于自杨家将始祖杨爚算起第40代杨家后人。




      在我的好奇下,老人翻开了自己整理的《古麟州与杨家将》一书,将杨家将的的始祖迁移及杨家为官为民的家事娓娓道来,82岁的他思路清晰,脑中仿佛装着历史大书,滔滔不绝。




       原来,杨家始祖杨爚一路迁移到神木县城东北约20公里的杨家城,并在此地安家,时值五代后周,烽烟四起,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作为当地的大户并拥有护卫军的杨爚自立为郡守,抵御外侵,维护一方和平。后长子杨弘信即位郡守为官,次子杨弘荣则是为民的一支,杨文岩则属于杨家为民这一支的后人,在神木境内为民后人大概有2万多人。


图:左为杨家将后人在神木县境内分布图 每个村庄都是手绘标注


       而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业是杨弘信长子,主要在山西建功立业,后代或战死或在当地安家,鲜有在神木本地安家的。“搞不清楚这两支的关系,是研究不清楚杨家将的”,杨文岩指出。


一生致力于研究杨家将 创立多个首次提出


      82岁的杨文岩专业研究杨家将已有16年,而事实上,从上学起他就一直在关注杨家将,查看了大量史籍,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杨文岩毕业于榆林师范学院,当时,俄罗斯文学及鲁迅、巴金等作品广泛流行传播的时候,杨文岩却对历史情有独钟,对于杨家将及北宋的历史更是痴迷,但是当时年轻的他还局限在研究杨家家事的基础上。


      直到1982年,《杨家将》的考证被很多学者提起,但是对于杨家将的很多问题却模糊不清,文革期间就被划为右派不得已当了建筑工人的杨文岩在神木县广播会议站给县里文史工作干部30余人做了《古麟州与杨家将》的专题讲座,第一次明确提出杨家将的祖籍就是神木县境内的杨家城,并对杨业为杨弘信长子、杨弘信与杨弘荣实为兄弟等问题进行论证和肯定。


       这次讲座在神木及整个杨家将的研究范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提出质疑,但当时的杨文岩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受到陕师大史念海教授的鼓励和肯定,并通过余嘉锡杨家将问题《考信录》和欧阳修《杨琪墓志铭》等大量历史著作考证,心有笃定。自此后,杨文岩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杨家将的研究上,并且开始从家事研究转为对杨家将的整体研究。

       2001年,杨文岩在《榆林报》发表了《浅谈神木杨家城的开发》引起县领导的注意,当时的副县长乔振民另杨文岩收集整理有关杨家将的资料。当时杨文岩虽然对于杨家将的研究已经有了深刻的积累,但是没有形成专业的系统的文档,除了一些发表过的文章,很多都存在脑子里,有了政府的推荐,杨文岩走上了专职研究的道路。


       多年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召集杨家后人咨询杨家事迹、故事;踏遍了杨家城的角角落落,发现了很多珍贵的遗存,并经过大量史籍考证,成了杨家城研究的一张“活地图”。手绘了《神木县境内古麟州杨氏老村寨分布图》、《杨氏起家路线示意图》、《麟州城城垣扩展示意图》等,为神木杨家将的研究填充了空白,留下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整理出版了《古麟州与杨家将》、《杨家将故事与传统》等相关书籍。





你所不知道的杨门女将

      杨家将中除了七郎八虎,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杨门女将,佘太君、穆桂英、杨排风等女将英勇善战,巾帼不让须眉,令很多人感慨佩服。但事实上,佘太君应为“折太君”,是当时府州(今府谷)郡守的女儿,与杨业门当户对,“太君”是当时对于女士的统称,“佘赛花”中的“赛花”是元代赞美女性“美”的语言,并非是名字,所以对于“折太君”的名字查无史料,并没有记载。但是“折太君”其人能弯弓射箭,应该确实是帮助杨业战场建功立业的。


        但是,除了这位被演绎神奇的“折太君”,其他的女将都是艺术塑造的形象,尤其是“穆桂英”,成为了勇敢独立的女性代表,但是历史上并无穆桂英和杨宗保其人。


不忘初心 严谨治学 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杨家将故事


       集腋成裘,学有所成。多年研究杨家将使得杨文岩成为了杨家将研究的“活历史”,参与编纂和研究很多全国重大的杨家将研究项目,但是他始终抱着学者的态度,严谨治学,不忘初心。当我要借《古麟州与杨家将》一书的时候,老人说书中有几处后来修正的地方没有改,于是他赶紧拿出来记录需修改的问题的便签,在每一处细细改过,然后才放心的递给我,“现在可以给你了”。他说:“研究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要严谨”,“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杨家将故事,愿意将毕生研究传承下去”。





       当下,杨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忠”为魂,“严”为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治学如治兵,杨文岩严谨治学、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不也正是杨家将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反映吗?


柚子木 发表于 2016-5-25 05:32: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柠条塔印象 发表于 2016-5-25 09:04:1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峰1216 发表于 2016-5-25 22:0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rickyma
2楼  5-25 05:32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只有管理员或有管理权限的成员可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柚子木 发表于 2016-5-25 23:2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尼玛,评论也屏蔽,一群奴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论坛布瓜 发表于 2016-5-26 08:12:3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rickyma 发表于 2016-5-25 23:21
尼玛,评论也屏蔽,一群奴才

呀 我好容易写个帖子  你对个人有意见直接找他说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ighappypig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0:06: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致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柚子木 发表于 2016-5-26 18:13: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论坛布瓜 发表于 2016-5-26 08:12
呀 我好容易写个帖子  你对个人有意见直接找他说嘛
我对他有个毛意见,从一件事能多多少少看清一个人,就像你吹捧他也是你的意见,你的角度,**不要随意抹杀别人的角度孩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yq 发表于 2016-5-26 21:07:3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是杨家的后人的依据是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柚子木 发表于 2016-5-26 23:25: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zyq 发表于 2016-5-26 21:07
是杨家的后人的依据是什么?
老**一个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