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9 个AF 点,但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下只应用7 个,所以叫作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可按下相机背面的测光模式按键(十字左键),然后使用十字左键或右键选择中央重点平均测光选项,图标为一个含有圆圈的矩形。】 2.局部测光 局部测光测量取景器中心9%的光线。它很适合在逆光、侧光的场景中使用以保证对主要拍摄物的合理曝光。比如,拍摄一个背后受光的人像时,可以使用局部测光模式以保证其脸部得到合理曝光。 【 注意:400D 的曝光表对可以直接通过取景器射入相机的直射光很敏感。如果在强光下,使用自动拍摄器或三脚架拍摄,并且眼睛没有贴在取景器上,那么直接进入取景器的光线就会导致拍摄出来的图像曝光不足。如果不把眼睛贴在取景器上,一定要盖上相机的取景器目镜盖,或者用手挡住取景器。 】 要选择局部测光模式,首先按下相机背面的测光模式按键(十字左键),然后使用十字左键或右键选择局部测光选项,图标为一个空心矩形。 要采用与被摄体匹配的测光模式进行拍摄 为了调整好相机的曝光,必须根据被摄体的情况选择各种测光模式。一般相机的初始设置是评价测光,但是这种方式不能覆盖所有的拍摄场景。请选择与被摄体匹配的适当模式进行拍摄。 开始选择评价测光进行了拍摄,但人物面部昏暗。然后选择点测光模式,仅对面部进行测光,使面部不会变得昏暗。虽然也可使用曝光补偿,但在连续进行拍摄时,还是使用点测光模式更方便。特别是当逆光时,点测光模式能够正确计算得到合适的曝光。 ● 常规的评价测光并不是万能的 ● 需要观察被摄体的光线照射情况 ● 点测光模式对强烈的逆光会很有效 根据被摄体区分使用测光模式更容易得到正确的曝光 评价测光:谁都可以使用,能够减少失误是万能型的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相机都将其作为初始设置。可对画面整体亮度进行判断,计算基本平均的曝光。其特征是不管被摄体是风景还是人像都可以使用,用途广泛。正因为如此,对画面内有极端亮度差的物体存在或逆光状态下的场景略显力不从心,有时候会出现曝光不稳定的情况。总的来说,是适合阳光正面照射被摄体、顺光条件下的测光模式。如果使用此测光模式得到的值并非自己所希望的亮度时,可以使用曝光补偿有意识地使其变得明亮或昏暗,调整至自己希望的亮度。评价测光是所有测光模式的基础,可以以此为标准,对各种测光模式进行区分使用。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当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时比较方便 在以画面中心部分亮度为优先的同时,根据周围的信息进行调整来决定曝光。特性比较接近胶片相机的曝光特性。适合被摄体集中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测光不容易受周围亮度和色调的影响。便于在人物处于画面中央或拍摄花草等对象时,被摄体与构图无太大变化的场景。但当画面的周边部分有极端明亮或昏暗的部分时,不会反应在曝光上,所以需要考虑避免出现高光溢出或暗部缺失等现象。虽然不像评价测光那样万能,但便于具有选择胶片进行曝光经验的人使用。 点测光:对狭窄范围进行测光,可使照片印象更加深刻是所有测光模式中测光范围最狭窄的一种模式。因为是以特定的一部分的亮度来确定整体的曝光,所以有可能获得所希望的特定亮度。另外,因为完全不受测光范围以外的亮度(昏暗)影响,所以适于利用特定部分的光线进行拍摄的场景。测光范围极其有限,不适用于常规摄影。拍摄风景等照片时,虽然可以配合特定部分的亮度进行表现,但无法获得整体平均的亮度。不过,它具有适合于利用树叶间漏下的光线或从窗口射入的光线进行拍摄的测光特性,而且适用于逆光时的测光。 数码相机的曝光设置比胶片相机更苛刻 数码相机对曝光的要求比胶片相机更苛刻一些。这是因为数码相机对从最暗部分到最明亮部分的表现能力(动态范围)要更狭窄一些。采用胶片时只要曝光大致合适,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明亮或昏暗进行表现。而数码相机不选择合适的曝光,就容易产生高光溢出或暗部缺失等现象,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以获得需要的曝光。不过数码相机可以立刻看到照片结果,所以只要选择相应的测光模式在现场多试几次就可找到合适的曝光 我们接着DSLR不断热销的东风,继续普及DSLR相关的知识。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常见测光系统详解。所谓测光系统,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捕捉影像,是为了DSLR的大脑处理器服务的,通过这个光学系统将采集的光线传输到处理器,来控制暴光、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 测光系统发展到DSLR阶段,为了结合数码的优势和更加简便快捷和精确的应用环境,测光系统也逐渐的实现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现今流行的自动测光时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E时代,多元化的测光方式可以帮助摄影师完成很多特定环境下的特色照片的摄影。 命名烦乱,功能相近,特色分明的测光方式 DSLR的发展离不开几家公司的共同努力和促进。特别是到了数码时代,DSLR的出现,极大的缩小了专业摄影师与普通爱好者之间的距离。虽然,有利的方面很多,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技术规格和实现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厂商之间形成独立的发展方式,造成测光方式大相同而小不同的局面。所谓大相同只要是指基本的测光方式的保留,而小不同是指不同厂商根据自身的需要设计开发出来的,专门用于自有DSLR系统使用的测光方式。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讲解测光系统的时候,更多的还要考虑的厂商的不同。 就目前市场上在销售的DSLR产品来说,其测光方式总共要有10种左右,每家厂商的测光系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实现功能相同或者相近,而命名却不同的问题,不过还好这部分无论如何命名,还是没有丢掉以往在FSLR上基本命名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各厂家开发出很多具有自主特色的测光方式,而这些方式的使用命名很大程度上是上述两种最基本测光方式演变和细分又或者是功能的加强。这其中又以佳能评价测光和尼康的3D矩阵测光最为出名。特别是尼康的3D矩阵测光其特点非常的明确。对于其他的厂商同样也是在最基本的测光方式基础上引入更加实效的测光方式其中区域测光、对焦点连动测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目前的DSLR而无论采用何种的测光方式,都是基于TTL设计的,所谓TTL(Through the taking lens)可以理解为通过镜头的光量。不同的测光方式通过TTL机构将捕捉到的距离、光强度等信息传送给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这种内测光方式可以将更加准确的光强度等信息记录下来,就算是使用了滤镜等外接镜片也是一样。从而免去向外测光那样还需要根据加入的滤镜不同人工去判断暴光控制加减EV。 不同测光方式工作原理和适用环境 DSLR大致包括如下4种测光方式: 1.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2.评价测光 3.局部测光 4.点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是根据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物体放在取景器的中间的特点设计得来。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元器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处理器对这两个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根据各厂家的需要,其占用比列也有区别。举个例子比如说尼康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此种测光方式适合最一般情况下使用,比如风景人像、花花草草等常规摄影内容使用。 评价测光又称分隔测光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最早是由尼康公司率先开发的。评价测光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通过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从而非常形象的解释和“评价”的含义。而评价测光却在佳能的DSLR更多的应用,其中一些顶级型号上设计了21区域TTL测光,是测光更加准确并且快速。经过各自独立测光后通过强大的处理器以及内建数据库进行分析与整合,达到正确暴光的目的,因此成为实际拍摄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测光方式。由于评价测光具有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判断能力,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 局部测光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4%至12%之间进行测光。局部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精确的曝光。采用局部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局部测光可以认为是点测光的一个分支,特别能适应一些特殊的恶劣拍摄环境的需要。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 点测光是以观景窗中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其测光区域大概在1%至3%之间,相机根据这个窄小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依据。这是一种非常准确的测光方式。而在一些高端DSLR中为了弥补单一点测光灵活性不强的弊端开发出具有结合中央重点平均测光、自动对焦点联动点测光、多点点测光等不同的点测光方式,通过设置不同的对焦点实现在不同的单一对焦点或区域多点的点测光,从而大大提高了拍摄的专业性。此种操作方式非常烦琐,并且需要有很久的摄影经验,才能自如的控制好。点测光在新闻、人像、微距以及风景方面都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其实,在众多DSLR产品中还有一些测光方式的使用比如尼康的3D矩阵测光,柯美的蜂窝式测光,奥林巴斯的数字ESP测光等都是很不错的测光方式,只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是在上述几种测光方式的基础上演变未来的,具有更能相近的使用效果。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