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

[神木早八点] 华夏有麟州

阅读数:2298  |   回复数:1
Melle 发表于 2011-8-19 10:54:1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国古代以麒麟为龙子。麒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属于人类远古原始宗教中的“生育崇拜”之一。盼麒麟送子,盼望生得“麒麟儿”,就成为民间的祥瑞与美好期望。
  由此可见,有幸得到中国历代官方命名为“麟州”的地方,古来必然是,曾产生过中华民族炎黄华夏级别伟大帝王的、古老而英雄的土地。

陕西麟州  据史料记载,陕西省北部麟州城,古为麟州治。今为榆林市神木。历史上,有秦、汉、隋、唐、明、清朝代的长城穿境而过。战国、前秦时是上郡属地,时是九原郡新秦县西汉西河郡平定县,上郡白土县,与西河郡圜阳县。北宋时称为杨家城。公元1208南宋王朝全面南撤。背靠西夏,被辽金占领的麟州治一度遭废弃。官民离开辽夏边境,南撤至吴(儿)堡元朝统一全国后,麟州旧治恢复。麟州故城最后废弃于明正统八年(1443)。今为陕西神木县,是目前中国能源重地------煤都。境内半露天煤产量居我国每年煤炭生产的首位,是我国新上市的煤炭巨头神华能源 股票的发源地。2006年05月25日,麟州故城作为唐至明时期古遗址,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陕北麟州位于中蒙交界的古长城线上,黄河河套内鄂尔多斯高原盆地的南缘。紧邻我国蒙古英主成吉思汗的陵墓地------内蒙古准格尔旗麟州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故城遗址在今陕北神木县城东北,沿窟野河谷溯流而上二十公里。在一座硕高的山峰之上,可以看到一处规模颇大的古城遗址。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麟州。
姒鲧、姒禹家族的故地汉代神松生长的地方——神木县  古神木城之东南,相传原有松树三棵,枝柯相连,粗可两、三人合抱,人称“神松”。人们传说当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松下枕石而眠,梦中游历天河,遇见织女,并赠给他一块支织机的石头。一梦醒来,身犹在松石之间,感到十分的奇异。
  唐代诗人王维曾为神松作诗云: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 亭亭迥出浮云间。”
  今日松树早已不存,但美丽的传说,却给这雄伟的古城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当人们在此倘徉浏览,总不免要抱有“欲寻神木识根由”的愿望。这些传说与诗歌,也就是今日神木地名的由来。北宋杨家将的故乡  时代进入公元1000前后。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祖籍就在麟州,是地方上的豪族。在中国历史与历史戏剧中著名的北宋抗西夏名将,和南宋抗金名将家族 杨家将折家军、佘太君的故里府州(今府谷),也都在麟州一带长城沿线。
  五代时期,后晋石敬塘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领区。为了对抗契丹贵族,杨宏信自立为麟州刺史。从杨宏信开始,长子杨重勋,长孙杨光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长官。 当时的陕北麟州,由北宋名臣范仲淹,沈括等封疆大吏驻守。他们驻守期间留下的边塞诗,至今闻名,可为佐证。·范仲淹《渔家傲·麟州秋词》(就是现在杏花滩公园雕塑后的那首);《留题麟州》宋代文彦博早年驻守麟州时,曾在城内红楼上题诗,并被继任官员勒石留念。近年来,古城废墟上不断出土宋瓷器、古钱币等历史文物,城内耕地中也到处可见瓦砾残碑柱础等物,都是当年人文与繁华历史的见证。
  《神木县志》载有北宋皇祐三年(1051)十月欧阳修撰写的《杨琪墓志》,对杨氏家族叙述甚详。杨琪是杨光的长子,累官至供备库副使,卒于皇祐二年六月,年七十有一。
  据《杨琪墓志》记载,杨继业杨宏信的次子,杨延昭是继业的儿子,“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修是北宋名臣,又潜心研究史实,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是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他的记载想来是可靠的,这就可以解决多年来关于杨家将籍贯问题的争议。
  杨继业青少年时期就生活在麟州,他性格开朗,行侠仗义,喜爱骑马射箭,武艺超群。二十岁时离开家乡到太原,在北汉皇帝刘崇手下当了保卫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征太原时,杨继业晓以大义劝北汉归降宋朝,促使国家统一,遂成为北宋名将。公元986年,契丹国母肖太后统兵十万进犯宋朝,继业潘仁美等人出卖,孤军深入奋力死战,受伤几十处,被辽兵俘虏,宁死不屈,绝食三日而死。其子杨延昭继承父志,镇守边关二十余年,病死后棺木南运时,一路上百姓望棺痛哭失声。后来,延昭的儿子杨文广范仲淹宣抚陕西时提拔,后在大将狄青麾下供职,东西征讨,屡立战功。杨家三代镇守麟州,杨继业父子三世抗辽,都是北宋世代名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些业绩后来被演绎为“杨家将”的故事传奇,在民间广泛流传。后来,人们把古麟州呼为“杨家城”,正是表达了他们对古代英雄热爱和尊敬的心情。
  麟州故城----杨家城”位于西南流向的窟野河水畔。不但易守难攻,而且军事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西夏由夏州(今靖边县白城子)向东进攻,这里首当其冲。扼控麟州,不仅可以西抗西夏,东拒契丹,南保河东路,而且一旦西夏挥戈南下侵犯,麟州还可以出兵直捣西夏后方,迫使其不敢远进。因此,争夺麟州成了宋、辽、西夏战争的一个焦点。据《宋史》记载,麟州城下的战争就达几十次之多。西夏虽一再派大军围攻,甚至屡遭挫折,也仍不愿舍去,以至驻兵于窟野河两岸,种田放牧,使麟州成为一座孤城。
  今日站在麟州故城墙上往远看,万里长城从西南方向逶迤而来,穿过古城遗址,又向东北而去。一座座高耸的峰火墩台远近错落,如同一个个威武的哨兵矗立在山头。以长城为界,两种迥然有别的地貌展现在眼前:长城内是丘陵如涛,峰峦起伏,长城外则沙海连绵,一望无际。不由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历史感!发出由衷的赞叹。也怪不得作为军事家的宋代欧阳修《论麟州事宜疏》中称它是:“城堡坚定,地形高峻,乃是天设之险,可守而不可攻。”在《请不弃麟州疏》中大声疾呼:“麟州天险,不可废!”
  今日步出老城东北,崖畔上仍留存着两口深井,一口周围约8米,一略小,深不可测。历史上杨家城虽屡遭围困,但始终不易攻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井水畅旺,无虑水源。在如此高陡的山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神木县志》中有《杨家城将军山庙碑》一文,系宋绍圣五年(1098)镌刻,上面记载到,在宋康定年间(公元1040一1041年),党项羌西夏背弃和约,攻打麟州,见此处好像有神人指挥,因而遁去。人们讹传是神人显灵,故称为将军山并筑庙祀之。城东北十公里处,还有一座古城,人称黄羊城,与杨家城成抵角之势,这是隋代连谷镇、唐连谷县、宋代要塞横阳堡遗址。废弃于宋政和四年(1114
  在北宋的皇城开封,至今流存有著名的皇城外两大湖:“包公湖”与“杨家湖”。陕北麟州杨家将,就是当年开封杨府开封杨家湖的主人!除了杨家将,麟州城还和历史上许多显赫的名字紧密相连:在唐代有大破突厥,三筑受降城(今包头市、乌拉特前旗,和巴彦淖尔市)的张仁愿;有被当时郡人呼为“御史雨”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名震边疆的大将张说;五代至宋,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等一代名人都在麟州留下了不少战功和政绩。当时镇守府州(今府谷县)的折家军(佘太君的家族),更是与杨家将双峰兀立,息息相关,共同镇守着边关。
  此外,还有不少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如王维、卢纶、李益、刘禹锡等,或投笔从戎,或谪居云游,都在这里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词文章。 古沙场的生态隐忧  三万年前的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远古“匠人”“能人”----河套人的家园,就在古麟州附近的萨拉乌苏河流域。“河套人遗址”也位于我国古代边境的长城沿线上。历代战时,北方长城南北的各五十里至一百里,向来是军事无人禁区。而历史上管辖该地区的榆林市,有“三迁榆林”的传说。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榆林城(今太原市,今晋中市,今晋城市),本就是我国神农时代的都城。而隋朝之前的榆林郡治,是从山西首次北迁,建城于内蒙阴山南麓的托克托县;二次南迁内蒙美稷县(今准格尔);第三次南迁,进入现在陕北长城线上的古帝原水(今榆溪河)河畔。 经历了数万年农耕与游牧交替作业的历史沧桑与巨变,今天这块河套宝地的古湖泊和森林植被已消失退缩,处于一望无际的毛乌苏沙漠的包围,和风沙的肆虐之中。而今日仍坚守,并获准居住在长城线上的古代戍边军人的后代,对古长城沿线的国家资源安全,和今日地方的经济繁荣,仍肩负着沉重的双重责任。上世纪80年代古麟州开始晋为我国“能源之都”后,神木(古麟州)所在的榆林市长城沿线矿产开发区,还一直面临着保护地下水源、营造“三北防护林”、恢复植被、保护我们民族远古遗迹的繁重任务。并不容忽视和稍有延宕!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澜幻雪 发表于 2011-8-19 11:13:2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真多…挨着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