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智慧神木
发新帖回复

[失物招领] 谁“推”了跳楼者最后一把?

阅读数:1660  |   回复数:4
笨尐絯ぎ壞壞 发表于 2011-8-31 16:36:0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笨尐絯ぎ壞壞 于 2011-8-31 16:36 编辑

93岁老人来回挥手劝说“不要跳”大学女生还是在起哄声中跳下五楼

         谁“推”了跳楼者最后一把?


没有人知道从何时开始,女孩爬到了五层楼的窗台外。

    在上海这个安静的老式居民区里,曾经有人在匆匆经过152号楼时抬头看过一眼。“擦窗户的吧。”那人嘀咕了一声就走开了。直到12点多,住在一层的金老太出门倒垃圾时,看到梳着马尾辫的女孩坐在窗台外,双脚在空中晃荡着。

  老人突然意识到,楼上的姑娘正打算跳楼。“好邻居,侬勿要跳哇!”老人惊慌地用上海话大声喊着。

  下午1点半左右,接到报案几分钟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来。距离女孩脚下十几米的草地上,救生气垫被放在上面。

  一个女民警从6楼窗户里探出身子,不停和女孩讲话。他们还将一瓶矿泉水系在绳子上,从窗户外递到女孩身边。但是,女孩“从来没有理睬过”。

  她在窗台上整整坐了四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她只是用右手紧紧攥住镶在窗框上的把手,左手拿着手机,“打打、哭哭、停停”。女孩脸上带着一种“累极了”的表情,有时,她会将头倚在窗户上,茫然地看着地面。

  “有人跳楼”的消息迅速蔓延,下午3点钟左右,现场围观者已近两百人。紧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了。

  一个中年男人打着赤膊,趿拉着拖鞋一脸笑容地站在一旁。另一个已经头发灰白的女人回忆起,自己先是在家里嘟囔了一句:“看什么看,要跳就跳啦,我们家的人看都不要看的。”但是没过多久,她就成了楼下看客中的一个。还有人中午先来看了一会儿,见没什么动静,又去菜市场买完菜,继续回到这里围观。

  上海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沈戬下午两点左右赶到现场。那时,他感觉到旁边已经有人“等急了”。他们嬉笑着议论起这个走到生死边缘的陌生人的职业和相貌:“长得不错嘛,是不是选错路啦。”

  当时的气温接近34摄氏度,楼下那些已经站了几个小时的人开始“不耐烦了”。

  “好下来嘞!走下来要么跳下来都可以的。”有人笑着说。

  “你爽气点儿,要跳赶快跳。”也有人抬头向楼上喊。

  现场有人嬉笑着向女孩做出“勾手”的姿势。在沈戬当天拍摄的视频里,围观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笑,视频里模糊地传来类似“跳啊”的声音。

  而叫嚣的人们与女孩之间的距离,不过十几米。

  就在这位记者身旁,两个中年男人甚至设立了“赌约”:“她肯定不会跳,不信我跟你打赌,跳了,晚上我请你。”这些人都让沈戬觉得,自己并不在一个跳楼现场,而更像是在一个“热闹的片场”。

  就在抱着肩膀围观和起哄的人们来不及注意的一个瞬间,女孩从5楼坠落。

  坐轮椅的老人站着劝了15分钟

  除了女孩自己,也许再没有人知道,她最终坠楼是否与地面上人们“跳啊跳啊”的喊声有关。

  毕竟,很多人都曾想尽办法营救女孩。周泽骅或许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位。这位瘦高老人的住处距离152号楼不远。他今年93岁,头发和眉毛全都白了。他几乎每天都在复制同样的生活,坐在轮椅上被保姆推到小公园里和老街坊们聊聊天儿,或是在家用放大镜读读当天的报纸。

  他每说几句话,都要伴以一阵剧烈的咳嗽。他的耳朵也不灵光了,但23日下午4点,他却从楼上邻居那里听到了有人想要跳楼的消息。

  坐在那辆钢圈已生锈的轮椅上,老人来到152号楼楼下。人太多了,他不得不站起来,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蹭着,直到警戒线前。他看不清女孩的相貌,只见到她“穿了一双运动鞋,脚在窗台下晃”。

  周泽骅焦急地冲着楼上喊:“不要跳,不要跳,有什么事情回家和妈妈讲讲,就都解决了。”

  可这个早年患了肺气肿的老人,只能传出一点嘶哑微弱的声音。他担心,“声音不大,不知道女孩子听见没听见”,于是就颤颤巍巍地举起竹竿般细的双臂,不断来回挥着,“不要跳,不要跳”。

  周泽骅整整站了15分钟,直到双腿再也支撑不住。人们还记得,保姆将轮椅上的老人推回家去时,他仍旧努力地回过身来,冲着女孩的方向不断地挥手。

  一个目击者回忆,当时现场有不少人都在楼下大声喊着,想要劝慰那个“想不开的女孩子”。

  

  刺耳的起哄声几乎从未断绝

  沈戬在现场拍摄的视频,不但捕捉到人群的哄笑和“跳啊”的声音,也捕捉到老人颤巍巍摇动着的手臂。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两万多次,在优酷网上的点击量则已过百万。

  有人看到这位老人“身后尽是嬉笑的脸,等待别人鲜血换取瞬间刺激的看客”。也有一个北京女孩想起自己曾在公司大楼见到的跳楼场景:“(人们)在底下笑着等她跳,还有人起哄催促快跳。当女孩被救下后,散去的人群意犹未尽,骂声一片极度失望。”

  一切正如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万俊人所说:“这绝不只是哪一个小社区独有的问题”。同样,也并非哪一个城市独有的问题。

  早在2003年5月9日的湖南省湘潭市,41岁的男子姜建民爬上一座五层建筑的楼顶,想要跳楼自杀。消防官兵营救的同时,楼下却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三个多小时后,姜建民向营救人员作了个揖,拱手致谢。然后背过身去,猛喝一口白酒,纵身跳下,最终不治身亡。当他的身体重重地砸向地面时,围观的人群中传出一阵掌声。

  跳楼现场这样刺耳的起哄声几乎从未断绝,它曾出现在2007年的海口和成都,2009年的成都和上饶,2010年的鞍山,以及2011年的上海。

  在万俊人看来,“很多人都以为别人的灾难与己无关,甚至觉得看到他人灾难是自己的幸运,但假如你就处在这灾难之中又怎么办呢?”

  “社会现在非常危险,人们已经没有羞耻感,没有好恶观了。”这位教授重重地叹了口气,“整个社会正面临跳‘道德之楼’的问题,我们将要选择的,是跳下去,还是拯救自己?”

  

  围观者都在指证他人

  最终,女孩瘦弱的身体摔在了救生气垫上,然后又被弹向旁边的排水沟,被送上救护车时,她“脸上都是血”。

  围观的人群中先是传来一阵惊叫,紧随其后的,是只有短短几秒钟的静默。

  当时围在现场的人们,大多是在第二天的新闻里拼凑出这个女孩的信息。她今年21岁,在安徽长大,目前在上海一所大学读大三。从5月份起,女孩租下152号楼的一个小房间。情感纠纷让她走上了窗台。

  除了一处骨折和脸部擦伤,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她很快就出院了,并回到一直租住的小屋休养。她仍然是原来那个爱美的女孩子,因为脸部受伤,还曾紧张地追问急诊室的医生“将来会不会留疤”。

  女孩那坐了59个小时火车赶到上海的父亲记得,女儿入院后曾打来电话,用虚弱的声音告诉他,“我胳膊受伤了,从楼上跳下来了”。后来,父亲想要追问下去,女儿“不吭声了”。

  如今,这个曾经平静的小区因为起哄声而成了舆论的焦点。记者在这里找到了十几个当时在现场的围观者,几乎每一个人在与记者聊起时,都承认现场有人在起哄,但没有一个人声称自己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在指证他人。

  就在女孩家的楼下,当两三个人议论起这事时,人们就像被一块蜜糖吸引着的蚂蚁,迅速聚集在一起。短短一两分钟时间里,就聚集了十几个人。讨论的声音大了起来。人群中,一个短发女孩将食指放在嘴前:“嘘,女孩子回来了,别再刺激到她。”

  一个长卷发的中年女人抬起头看了看5楼的窗子,继续大声说道:“她不会死的,她要死,早就死了。”



该贴已经同步到 笨尐絯ぎ壞壞的微博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智慧神木立场无关。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推荐推荐 无聊无聊
popcorn 发表于 2011-8-31 17:05:0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中国人看热闹的天性  起哄的本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澜幻雪 发表于 2011-8-31 20:23:34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往往旁观者才会致人死亡…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呐嗳褪色太快 发表于 2011-9-1 06:41:3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全是禽兽啊   谴责你  将来你要跳楼  我直接上去推你下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owo945 发表于 2011-9-1 07:47:32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可悲的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