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个年代 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照片 把几世同堂的幸福定个在那一瞬间 用每一个细节讲述悠悠岁月里的珍贵往事 前一阵子影星刘烨和安娜一家的复古全家福照片刷爆朋友圈。 ![]() 粉丝一边感叹照片的复古味,一边调侃刘烨也是醉了。 ![]() ![]() ![]() 京城很多明星和名人都喜欢来的这家照相馆是两个85后中央美院学生开的,起名叫“白夜照相馆”。 现在白夜已经是北京最具民国文艺范儿的一家“老式照相馆”。当初两人想开一家照相馆的念头酝酿已久,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后一拍即合。 两位掌柜都是摄影收藏控,一个喜欢收藏老相机,一个喜欢收藏老照片。 创业之初,出于对热爱的执念,没太多纠结,完全靠自己接拍摄影赚的钱建立起这家老照相馆,他们在北京东五环的一个艺术区租了一个工作室,虽然不是在市区,但是在拍摄工具和流程上坚持自己学院派的专业水准。 杨掌柜收集了几万张老照片,他喜欢品读这些过往被定格的时光,照片中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有绰约多姿的少女,有姐妹花,有爱情的见证,也有全家福。这些照片留住了人们最美好的记忆。 ![]() ![]() ![]() ![]() 有一张照片1925年的照片给杨威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背面写着我们要永久地记下这一刻,永远保存这份回忆。 这些老照片所独有的怀旧和温情是促使杨威和王旭决定重建民国时代老照相馆。 他们的拍摄每天保持很缓慢的节奏,没有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即使是数字拍摄也是需要很好的品质把控。而老式相机的照片冲洗工艺也极为讲究慢工出细活,王旭他们就用银盐、蓝晒、铂金让照片的色调更柔和细腻,这些传统暗房工艺会耗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现代输出、打印、装裱的方式也坚持使用艺术作品的收藏品质来制作,在他们看来缓慢而精致也是老照相馆的魅力所在。 他们更愿意像个手艺人一样,为了打造一件称心的作品而去消磨时光。把一些遗失掉的人文精神、影像习惯找寻回来,创造出传世的照片。 ![]() ![]() ![]() ![]() 用拍老照片的方式向传统致敬 ![]() ![]() 两位掌柜在白夜照相馆暗房 而王掌柜痴迷于各种老相机和镜头,在一些拍摄中坚持使用以前老照相馆用的大画幅相机,这种相机直到现在还有艺术家在使用,国外的一些摄影大师也偏爱这种大画幅相机,因为它拍出的照片画质更为细腻,可以放大到2米到3米,而数码相机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 ![]() 王旭收藏的1.二十世纪初生产的英国Dallmeyer3B Petzval人像镜头,2,1907年法国HermagisObjectifPortrait NO.6 Petzval镜头,3,2013年Lomography XZenit复刻的Petzval Art Lens 镜头 4.19世纪末德国 Emil Busch Portrait AplanatNO.3 镜头 走进白夜照相馆,这里的一切都带着斑驳和沧桑感,所有杂物细节透露出一种熟悉的年代感,大喇叭的留声机、老式二八自行车、画着美女头像的饼干筒、民国式样的圆眼镜、藤条和红木的老式家具,还有各种生了锈的铁皮玩具。都是两位掌柜在旧货市场一件一件淘来的。孩子拍照用的小木马和小汽车,漆皮已经有些剥落,这些都是曾经的照相馆中的拍摄道具。照相馆提供的服装和饰品,有些是民国时代的旧物,有些是自己订制复刻的。虽然有近百年的时光,但这些传统服饰的独特花色与精细剪裁在现在来看都是十分惊艳的。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