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台就是中国的金字塔”,一语惊四座!8月16日上午,由陕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县人民政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承办的“早期石城和文明化进程——中国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神木开幕。开幕仪式结束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周勇在主题发言中“石破天惊”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尉俊东,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森爵士(Jessica Rawson),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莉,神木县委书记张生平等中省市县领导出席开幕式,并现场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演讲。 ![]() ![]() 尉俊东说,石峁遗址不仅是榆林的文化遗产、陕西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可以与雅典、玛雅、庞贝比肩的世界文化遗产。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峁遗址挖掘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贡献,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和保障好石峁遗址的考古研究工作,共同致力于解开石峁的诸多谜团,还原历史真相,让石峁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惊喜。 ![]() ![]() 目前,经陕西省文物局组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对石峁遗址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后,已经最终确认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结构清晰、形制完备、保存良好,是被考古界公认为 “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 ![]() 石峁遗址的主要文化遗存是矗立于地表之上的石构建筑,为中国早期文明“罕见”的遗存方式,而如何在黄土高原地区妥善保护、合理展示已经揭露的珍贵文化遗存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石峁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从历史斑驳的缝隙间捡拾民族散落记忆的“圣地”。 ![]() ![]() 而皇城台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套合着内城和外城。据考古人员介绍,“皇城台”是大型宫殿及高等级建筑基址的重点分布区,8万平方米的台顶分布着成组的宫殿、池苑等建筑。其周边堑山砌筑着坚固雄厚的护坡石墙,自下而上斜收趋势明显,在垂直达70米的方向上具有层阶结构,犹如巍峨的阶梯式金字塔。 ![]() 目前,考古队发现大概有九级石墙护坡、护墙,如此以来就存在一个至少九级的成叠状的护坡护墙将皇城台紧紧包围起来,“其复杂程度和建筑难度真是难以想象”。 ![]() 同样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在“皇城台”的台顶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此处还存在着壁画、鳄鱼骨板、鸵鸟蛋壳等珍贵文物。 ![]() ![]() ![]() 石峁遗址的自然区位属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带,石质建筑的使用有着重大意义。学界关于这类建筑在草原地区的发展较为关注,而本遗址中的建筑材料其多样性更令人惊奇。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旻认为: 石峁发生的一系列社会、文化、与技术的变化应该融入到东亚、北亚、中亚三个文化互动圈交汇的框架内。因为广义的龙山世界是由阿姆河、阿尔泰山、河西走廊、阴山沿线的广阔区域交汇构成的。
![]()
根据石峁遗址出土的青铜齿轮形器猜测,陶寺文化青铜器应该跟陕北的石峁文化有关。而青铜器的大量使用与礼仪及礼制、祭仪等国家制度中心有关。
![]()
我们认为二里头VM3:4牙璋有很大因素是来源于石峁龙山牙璋,但石峁牙璋也不是二里头牙璋的直接渊源,这其中还有许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地方。
![]() 北京大学教授吕宇裴认为: 始建于4300年前的石峁古城,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一座里程碑。外城东门是石峁古城中最先系统发掘呈现的重要考古遗址,其城门建筑的形制、朝向、奠基仪式的祭坑布置、人牲使用、祭祀礼仪均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神秘性。他从考古学、天文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等学科的角度,通过随机测量、统计、科学计算、测量来初步求证外城东门遗址蕴藏的深刻文化内涵,进而尝试探索石峁人的宇宙观和信仰。 ![]() ![]() 石峁遗址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对此她建议形成“三峁携两河,石城观史前,路网连古今,一区双遗产”的保护发展格局。她在汇报中说,石峁遗址保护规划早在 2011年石峁遗址的考古工作全面展开;2013年《石峁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启动,2015年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通过,201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是省32个近期重点项目之一。石峁遗址管理规划将会遵循‘循序渐进’、‘科学有效’、‘申报世遗’实现建设国家遗址公园、申报世界遗产的最终目的。
此外,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俄勒姆大学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教授、学者共计64人发表现场主题演讲。 ![]() 来源:神木文旅集团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