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3日,由湿地国际组织主办,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承办的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我县召开。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家何芬奇、国家环保部、国家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地球观察研究所、省人民**办公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渔业局、省濒危动物保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市人民**、市旅游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以及我县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主要就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并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保护红碱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遗鸥赖以生存的家园。 22日,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发表讲话。市人民**副市长王长安致欢迎词。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凤鸣汇报了红碱淖生态保护区以及旅游发展情况。开幕式由县人民**副县长高景林主持。 陈克林在讲话中指出,红碱淖湿地是全球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最大的濒危鸟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繁殖与栖息地,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并加入到保护红碱淖湿地与遗鸥的实际行动之中,通过采取跨区域合作的方式,合理配置水资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副市长王长安热情洋溢的致词表达了对参加会议的领导、嘉宾以及新闻记者的热烈欢迎,并通过对榆林市地理状况、工农业发展、生态保护工作等各方面总体情况的介绍,表达了市委、市**对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杨凤鸣详细汇报了红碱淖的历史、现状、未来以及遗鸥资源发展等各方面情况。 开幕式上,与会人员还观看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著名专家、国际湿地与遗鸥研究的著名学者何芬奇教授指导拍摄的介绍遗鸥生活习性的专题片。 23日上午,与会人员考察了红碱淖景区,详细了解了红碱淖的周边环境。下午,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国际研讨会正式召开,会议由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主持。会上,大家积极发言,为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建言献策。其中,红碱淖“缩水”问题成为会上讨论的焦点。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气候变暖和持续干旱影响,红碱淖水位开始下降,水域面积已由原来的10万亩缩减到现在的不足7万亩。陈克林说:“我最担心的就是水越来越少的问题,由于注入水的锐减,使红碱淖面临干涸的威胁,这同时也危及到遗鸥的生存,因此,必须将如何维持红碱淖湿地与保护好遗鸥这一重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协商沟通,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地区性互动,真正地行动起来。”副县长高景林代表县委、县**在讲话中建议将红碱淖湿地列入国家湿地名录,依法进行保护,同时,向全国提出红碱淖湿地与遗鸥保护的倡议,引起社会更广泛的重视。与会人员还一致主张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红碱淖湿地与遗鸥进行有效保护。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各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西安交通旅游广播、西安晚报、中国旅游报、《西北旅游》杂志、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及县内各新闻单位均派记者参会,“聚焦”红碱淖。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