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9月,对于大部分3岁孩子的妈妈来说,就像是坐着过山车度过的——好不容易能把淘气包送出家门,妈妈们心里是暗喜的;可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上演“悲情大戏”,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妈妈也跟着掩面流泪;过了十天半月,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妈妈却开始放心不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睡好不好、会不会受欺负…… 这还没完,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爱上幼儿园了,却因为要给祖国妈妈庆生,幼儿园放假一周,妈妈又开始焦虑了:这孩子在家过一周的舒服生活,节后是不是又该不愿意去幼儿园了? 针对孩子们在节后可能会出现的二次“分离焦虑”,该怎么解决?“初心客厅”心理咨询师昝风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从孩子和大人两个层面做了解析,认为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孩子一方的问题,家长一方也要具体分析,有时分离焦虑与妈妈们之前与孩子建立了一种过度依恋有一定的关系。 焦虑可以传染,不要让你的焦虑传染给孩子 焦虑是情绪的一种,它有时和感冒一样,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爸妈害怕离开孩子,孩子就会被传染,也就不愿意与爸妈分离了。所以,首先妈妈们要明白一点,任何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分离”是相对“依恋”来说的,如果没有“依恋关系”,那么“分离焦虑”也就无从谈起。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适应期,妈妈们之间会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我和孩子一直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孩子很粘我。每天送TA上幼儿园都会哭,在老师的安抚下能慢慢恢复正常,但晚上接回家又开始粘我,又要抱又要一起玩,不喜欢跟爸爸在一起。 妈妈们之间一个很日常的讨论,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妈妈从来没有跟孩子分开过。可能很多妈妈,都不记得自己上次出门逛街是什么时候了;也已经很久没单独约朋友玩了。这些怀孕前很日常做的事情,自从生娃后就戛然而止了。 生活被奶粉和尿不湿占据了,一切都开始以怀里的小人为重心。看育儿书,琢磨着给孩子变着花样做辅食,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得挺妥当的,却忘了很重要的自己。 为什么自己很重要?因为你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的所作所为、精神面貌都被孩子吸收。你整天“看孩子”,孩子也在每天看着你。 一般孩子在6个月后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TA开始有了想冒险的念头,这个时候妈妈们要做的是以怀抱给孩子充满电,给予他支持和鼓励。在他想要“自己玩”的时候,大胆脱离出来,而不是事事亲为,不舍得让孩子独立。 举个例子,孩子突然食欲不振,他没发烧感冒,也没拉肚子,身体都很正常,可能只是因为天气炎热而吃得有点少。这种情况下,一般作为妈妈肯定早已上蹿下跳,想尽一切招数让孩子多吃点。这是孩子有问题吗?不是。 但如果妈妈再这样担心下去,孩子就真的有问题了。因为你的焦虑会影响孩子,孩子看着你不安发慌,TA的心理又怎能正常?于是孩子也开始焦虑,事情就真变得棘手了,其实最初妈妈本可以顺其自然的避免这一切。 分离也是一样,当你和孩子分开的时候,你的心里是比以往还煎熬的。你分离前的种种表现——反复叮嘱看管人一些注意事项,担忧的眼神看着孩子,仿佛把孩子亲手交给了一个坏人,送孩子上幼儿园前,不能掩饰自己的神情,担忧和难过全部表露在外,甚至对孩子说:“要上幼儿园了,不能跟妈妈在一起玩了。”孩子会受到你的影响的。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在TA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永远只和妈妈一起,孩子要去跟整个社会打交道,最终要想方设法在社会上立足,这些都不可能凭妈妈一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更何况也不能保证妈妈们“看孩子”的方式就一定是正确的。 妈妈与孩子应该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依恋的跟随 我们一定要纠正这样一个误区,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并不是时时刻刻的跟随,而应该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时时刻刻的跟随,一般妈妈与孩子相处是这么做的: 人在心不在。看起来是在陪伴,事实上因为操心的事情太多,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想其他的事情。 全程紧盯,只注意孩子的安全。孩子只要不伤着就好,其他怎么着都无所谓。 孩子什么都不能干。为避免孩子把家弄乱、伤着自己,所以就让孩子安安静静呆着,什么都不能做。 说教:花是红的,你怎么能说花是黑的,房子要这样画,你画的那个不是房子。强行将自己的观点套在孩子身上,彻底将孩子的想象空间封闭。 过度兴奋的引导孩子玩这玩那。兴奋之后只能是长时间的呆滞,孩子在一时兴奋一时安静的氛围里,非常违背自然状态。 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这么做的: 你只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大人和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你做你的事情,孩子做孩子的事情,当你们真正处于一个平行空间下,你会发现孩子慢慢的就没有那么事事追随你了。 确立固定的陪伴时间。不要因为孩子就取消自己的活动,每天确立一个时间专心陪伴孩子,其他时间做一个“背景”就好。 保持始终如一的做法,不能高兴了就抱,不高兴就不抱,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慌乱无措,不知道你是否真的爱他。 接纳,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别总想改变TA,接纳TA的状态,很重要。 妈妈们,从现在开始就放手吧,不要再有“没有人比我更会照顾孩子” 这样的自信了,当我们意识到孩子有分离焦虑,请先看看作为妈妈的你,到底给孩子反射了些什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