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论坛小小娇 于 2016-11-2 14:36 编辑 神木的温度已经逼近零下 一出门就能闻到冬天的味道,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小时候的冬天... 小时候,为了抵御严寒, 穿上臃肿的棉衣,裹上宽大的棉帽; 围上长长的围脖,穿上厚厚的棉鞋; 恨不得把自己裹成一个球 ······ 你还记得小时候神木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吗? 那些曾经的时光, 我带你们回顾... 生洋炉子 那时候,神木的冬天还生洋炉子 每到冬天来临了。 家家户户就会开始组装炉灶, 为的是冬天的取暖。 还要到附近的煤场子买煤。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 家家户户生炉子已经慢慢的被暖气取代了。 河上滑冰 小时候, 在户外玩耍是从不考虑温度的。 哪怕冻得鼻涕横流, 随便用袖子一抹, 一旦河面结冰, 可玩儿的东西更是多了去了。 小朋友们在冰面上互相追逐嬉闹, 成为了那些年冬日里最快乐的回忆。 打雪仗、堆雪人 打雪仗、堆雪人是冬天的娱乐活动之一。 雪一停,家长基本上就拦不住了, 约上三五好友到雪地乱打一通, 冷不丁自己的脖领还会被小伙伴塞进一个雪团, 弄得湿漉漉的,打累了就开始堆雪人。 窗户上的冰花 神木寒冷的冬天,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就是每天出现在阳台玻璃窗上的冰花, 很好看…… 小孩子最喜欢趴在窗户边, 哈着气用手在玻璃上“作画”。 清晨, 绚丽的冰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万花筒一般, 美丽无比。 热水袋 还记得冬天的被窝里 塞进一个热水袋的幸福感吗? 热水袋,这是许多神木人的记忆, 灌满热水,盖子拧紧,然后扔到被子里, 等睡觉的时候就会觉得被窝里暖暖的好舒服。 郁美净 “郁美净” 可以算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现在还能回想到它浓浓的香味, 每次看到白白的牛奶就觉得特别安心, 一看快用完了, 就赶紧再备一瓶。 妈妈牌毛衣 冬天穿着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心里倍儿美! 感觉是世界上最暖的衣服了。 以前妈妈都很心灵手巧, 她们总是会积攒很多毛线 ,一到冬天就会给孩子织毛衣, 那些妈妈亲手织的毛衣又厚又暖和, 上面还有很多花纹。 军大衣 没有暖气的时代, 就只能靠多穿点了喽。 当年军大衣,那也是标配啊。 冬天穿军大衣既保暖, 又令人陡生一种英武之气, 时过境迁,这些几乎所有家庭必备的行头, 已成为农民工的工作服, 偶尔会有前卫者, 冬天穿着军大衣出场, 让人惊叹时光的变幻。 大棉袄 奶奶做的大棉袄 陪我们度过了最冷的冬天。 小时候的冬天, 都是穿着奶奶亲手做的大棉袄过冬, 甭提有多暖了, 每到冬天都裹成一个大熊一般, 试新棉袄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老军用棉帽 戴上它, 就再也不怕冻耳朵啦~ 这又叫雷锋帽,俗称“火车头帽子” 是部队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 把帽帮子向下一拉, 就把耳朵、脖子都护住了, 外面的冷风吹不进, 里面的热量散掉,浑身都感到热烘烘的。 大棉手套 一双棉手套 , 却能遮挡住咬手的风 ! 这种大棉手套不戴的时候绳子跨在脖子上, 超方便携带。 每逢严冬来临, 不由得让我想起那双用粗布做成的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棉手套 。 条绒棉鞋 那时候, 拥有一双带气眼的条绒棉鞋 简直是潮人的标志。 记得小时候,冬天下雪, 很多人都穿着一双暗黑色条绒棉鞋, 底子和面儿都很厚, 里面融呼呼的,又舒服又实在。 给人们留下了温暖而又苦涩的记忆。 烤红薯 每次闻到烤红薯的味道都让人欲罢不能。 一只铁皮桶,一炉炭火,一筐红薯, 甜香和热气温暖了寒冬。 蹦爆米花 “嘭”一声巨响”一声, 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炉啦! 这是寒冷的冬天很受欢迎的零食, 看着师傅把白花花的米倒进罐子 然后捂着耳朵, 一声巨响后一股热浪从锅里冲出, 香喷喷的爆米花就直冲进那个长长的布袋里。 糖葫芦 每次听到“卖糖葫芦咯”那熟悉的叫卖声, 就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只要听到糖葫芦的叫卖声, 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上前去 央求大人给买一只, 山楂外面已经凝固的冰糖, 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欲滴, 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糖炒栗子 冬天的糖炒栗子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以前的神木,糖炒栗子没有机器烘炒, 一只煤炉、一口铁锅、 一个大锅铲,半锅铁砂。 贩卖板栗的师傅即炒即卖, 热腾腾的香甜味儿扑鼻而来。 那时候神木的冬天, 很冷但也很暖, 回忆着当时的一幕幕, 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时候的自己, 所有的一切,都弥足珍贵... 现在的冬天,总是觉得少那么一点,欢迎留言说出有关冬天的记忆 给时光一点时间,慢一点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