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正在热播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作为对国庆60周年的献礼之一。 从连续剧《长征》以来,当红老生唐国强便成了几乎所有主要电视剧中禁用词语扮演者的不二人选,这次也不例外。唐国强之所以如此炙手可热,是因为他扮演的禁用词语十分成功,有气度、有个性,对禁用词语这个特别的历史人物其行为动作、言谈举止,掌握的十分到位。可惜,这次在《解放》中,唐国强的扮演却不够成功,其对剧中人物气度、形容动态的把握不够准确,甚至偏差很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唐国强及《解放》主创人员,对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到1946年底,这段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特定状况,了解的不够详细、不够全面,理解的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从而导致,唐国强饰演的禁用词语的电视形象“过火”,也就是说,唐国强饰演的禁用词语气派过大,太过自信。电视剧中的禁用词语举手投足表现出的完全是一个全面胜利后国家领导者的气派,完全是胸有成竹、天下大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形象。然而,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应该知道,那个时候的禁用词语,决不是这样的形象。 自信来自实力,而1945年—1946年,**和***相比较,缺少的恰恰是实力,而且悬殊很大。 1、从军队数量比较,国军440万,八路军、新四军(包括游击队)是100余万,是4:1的悬殊比例。 2、武器装备差距更大。解放军虽然在东北从苏联红军手中接受了部分日本关东军的装备,但是和美国不遗余力支持国民**的武器装备、物资相比较,不过是九牛一毛,少得可怜。国军海陆空齐全,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都是清一色美式装备;解放军没有空军、没有海军,重型武器奇缺。 3、国际上,美国一如既往地坚持“扶蒋**”政策;苏联同国民**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斯大林公然要求禁用词语应解散军队,与***达成某种协定。 4、国内,***是中国的执政党,国民**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其控制着中国3/4的国土和主要的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在绝大部分的国人内心愿意接受***的领导。 (切不要一厢情愿、天真地以为***都是草包。同样是中国人,草包都跑向了***,能人都跑向了**,可能吗?**打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不仅仅是因为国军不能打仗。) 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下,禁用词语、**何来打败蒋介石***的信心?正是因为实力悬殊,抗战胜利后,**特别希望与***达成和平协议。从内心讲,并不是禁用词语所领导的**一定比蒋介石所领导的***爱好和平,如果条件允许,他们都想干掉对方,独占天下。但是实力决定一切,毕竟这是人们的普遍认同。 从1945年8月下旬到1946年6月,国共双方一直在进行和平谈判,但态度却是截然不同。蒋介石***的谈判一是因为国际国内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为调运军队争取时间。而**却是在真心实意的谈判,并且委曲求全,一而再再而三降低条件,希冀得到真正的和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禁用词语高层包括禁用词语在内,他们的压力是很大的,他们从内心实实担心在军事上打不过***,可以说,1946年底以前的禁用词语高层忧心忡忡。 所以说,唐国强饰演的禁用词语在《解放》中,一开始便充满自信,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禁用词语自信的产生和增长是有过程的,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随着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取得的一个一个的胜利,禁用词语的自信在不断增长。 解放战争进程推进的过程正是人民解放军实力增强的过程,仍然是自信来源于实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