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比大雄 于 2016-11-24 08:57 编辑 21日开始,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来袭,全国多地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降温幅度大、体感湿冷是这次寒潮的主要特点。中央气象台21日18时继续发布了寒潮橙色预警。 ![]() 现在一条秋裤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至少还要再加条毛裤才行! 但这都不算什么, 关键是降温、下雨、下雪、刮风一起来!!! 这是要人命啊! 这样的天气,保暖真的只能靠抖吗?除了添衣你还知道哪些?身上各个部位该如何保暖?有哪些部位需要重点保护?学会这些,最冷的这几天就不怕了! 小编教大家几招~用好以下几个开关~对抗寒潮是分分钟的事情! 开关一:耳朵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从户外回来的时候,都会这样说,感觉耳朵都要冻掉了~ 确实如此,耳朵是身体中最容易受到寒气侵袭的部位,不仅如此,耳朵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的保暖开关。以下是三种最常用的方法。 拉耳垂: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双手捏住双耳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时大拇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以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置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捏,以感到发热为度。 开关二:大椎 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大椎按摩法: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 方法: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应酌情减少时间,水温约40度为宜。 开关三:肩井 按摩肩井穴不但能让肩部更暖和,还可缓解肩膀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症。 方法: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其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拿捏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 开关四:神阙 神阙穴:腹部的“暖气”开关,也就是我们的肚脐。 方法: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其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拿捏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 开关五:阳池 阳池穴:手上的暖气“开关”,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方法: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冬天怎么御寒? 8个部位重点保暖 1.头暖 建议:头部得不到保护,就像热水瓶没有盖子一样,体内阳气最容易散掉。因此冬天出门,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2.鼻暖 建议:每天早晨和睡前,可用双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鼻的耐寒能力。 3.耳暖 建议: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因此冬季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4.颈暖 颈部受凉,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甚至诱发眩晕、大脑供血不足等不适。 建议:冬天出门一定要备条温暖的围巾,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颈椎病等的人。 5.腰暖 腰为肾之府” 建议:除了及时增添衣服,还要注意夜间睡觉时盖好被子;晚睡前可用双手搓腰眼,使腰部发热;必要时可选择护腰带加强保暖。 6.背暖 保持背部温暖,可防感冒、固肾强腰,预防旧病复发。 建议:除了加件背心、马夹,背部冬季保暖的要诀是晒太阳,每天可在中午光照强烈时出门散步,接触阳光,帮助肾的阳气升发。 7.膝暖 膝关节脂肪含量少,且冬天膝关节周围供血减少,寒气侵易诱发膝关节疼。 建议:因此,冬天最好不要穿短裙、七分裤等,骑车、外出锻炼时可戴上护膝,并注意运动不可过量。 8.脚暖 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 建议:(1)一定要注意保持鞋袜的温暖、干燥;(2)每坐2~3个小时之后,可以起身走动10分钟,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3)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左右,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温馨提示 寒潮来袭,别忘了做好室内外水管、水表、水龙头的防冻保暖工作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防冻措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