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亿年前,是谁在栏杆堡镇巴门村邱井沟小组的山上留下了大量“脚印”?是远古人类,还是其他动物?9月18日,笔者到文管办了解到,经过省考古专家对“脚印”化石的研究,终于给出了答案:是恐龙留下的! 村民惊奇发现 :砂岩上分布着100多个“脚印” 今年8月初,巴门村村民在山上起吊坠入深沟中的机动三轮车时,发现他正踩的岩石有些奇怪,岩面上留下很多奇怪的脚印,而且比现代人的脚印明显要肥大。村民们为此议论纷纷,是否远古人类活动时留下的?还是什么怪兽留下的呢?65岁的村民乔换则说:“我家七十年代盖房子的时候,我去山上找石头,就发现这块岩石有些奇特。”随后,本村村长乔忠林向县文化文物部门反映了此事,文管单位立即择专人前往现场进行了初步勘测、调查。 勘测后发现,村民反映的岩石是一块不到40平方米的大型砂岩,岩面呈不规则形,上面横竖交错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100多个脚印遗迹化石,每个脚印长35--43厘米,宽18--24厘米左右,深1.5--2厘米。那么,这些“脚印”究竟是谁留下的? 专家推断 :“脚印化石”是1.5亿年前恐龙的 8月下旬,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等考古专家来到巴门村进行实地调查测量,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现在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专家胡松梅指出,这些“脚印”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她解释说,在1.5亿年前,这里曾有湖水、大片森林,属于恐龙生存之地。目前,在全国发现恐龙蛋、恐龙骨架比较多,但是恐龙脚印很少,像这次发现的恐龙脚印分布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十分罕见。这些“脚印”为进一步研究陕北地区古地层、古环境和恐龙的演化、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为啥认定是恐龙脚印? 专家表示,1.5亿年前不可能有古人类,三趾状、四趾状的恐龙脚印也曾发现过。从“脚印”的保存状况,推断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初步分析,鞋底状的“脚印”是草食性的恐龙足迹;而三趾型足迹则是由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所留。 申请建地质公园或遗址博物馆保护“脚印” 目前,县文管单位已联合省、市有关单位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取得联系,将对这些脚印进行进一步研究,岩石周围可能还会存在“脚印”,将申请在发现“脚印”的地方建地质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陕ICP备13001875号-1 )